聲明:本文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為原創內容,文末已標註文獻等相關信源,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識,如有不適請線下就醫。
很多人都想知道,腎衰竭到最後,究竟是怎麼死的?
醫生們常常嘆氣,因為腎衰竭本身並不是直接導致死亡的原因,其實腎臟衰竭後,患者的身體會受到一系列嚴重併發症的影響,這些併發症才是真正的「殺手」。
在醫院工作的這些年,我見證了太多因為腎衰竭發展到晚期而不幸離世的病人,儘管他們並沒有直接死於腎衰竭本身。
腎臟的功能一旦衰退,其他器官和系統就會逐漸「倒塌」,而最終的死亡往往和這些併發症有很大關係。
電解質紊亂
很多人可能不了解,腎臟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幫助調節體內的電解質平衡,尤其是鉀、鈉、鈣等元素,腎功能衰竭時,這些電解質的濃度就會失衡,從而導致一系列致命的後果。
有位患者,他的腎功能已經嚴重受損,由於長期不重視,甚至沒有什麼明顯的癥狀,結果導致了電解質紊亂的發生。
一次,他因突然頭暈、噁心,被送進了急診,經過檢查,發現他的血鉀值已經高得危險,幾乎到了心臟停止的邊緣,這時電解質紊亂的後果幾乎就要把他的生命帶走了。
電解質紊亂是腎衰竭患者的常見死因之一,特別是高鉀血症,鉀離子過高會導致心律失常,甚至心臟驟停,如果患者未能及時發現,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死亡的幾率就會大大增加。
這是腎衰竭患者最容易忽視的一個隱性殺手,儘管它可能在臨床表現上沒有太多顯而易見的癥狀。
尿毒症
有位患者,她本來有高血壓和糖尿病,已經是腎衰竭的晚期,由於病情拖得比較久,她的尿毒症癥狀逐漸加重,剛開始她還只是覺得疲倦,偶爾有噁心的感覺。
後來,她的面色逐漸發黃,肚子脹得厲害,甚至無法忍受食物的味道,體重下降得非常快。
經過檢查,醫生髮現她的血液中有大量的尿素氮和肌酐,已經到了一個非常危險的水平,幾乎快要進入臨終階段。
尿毒症的危害不僅僅是排毒功能的喪失,還會引發一系列其他併發症,比如神經系統的損害、心臟問題、胃腸道出血等,長期處於尿毒癥狀態的患者,內臟器官會逐漸衰竭,最終導致死亡。
因為腎臟無法正常排出體內的毒素,毒素積累到一定程度後,會讓人的身體出現劇烈的癥狀,甚至會影響到大腦的功能,導致患者意識模糊、昏迷,最終在生命的最後階段面臨死亡。
肺水腫
當腎臟無法有效排除體內多餘的液體時,這些液體往往會積聚在肺部,引起肺水腫,肺水腫會讓患者的呼吸變得困難,嚴重時甚至會因為呼吸停止而死亡。
有位患者,身體勞累過度,加上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結果發展到了腎衰竭的晚期,起初他只是覺得有些喘不上氣,尤其是在夜間躺下時,呼吸困難得更加明顯。
後來,他的癥狀越來越重,甚至需要靠氧氣機來維持呼吸,經過檢查,醫生髮現他已經患上了肺水腫。
儘管我們通過治療緩解了一些癥狀,但最終,肺水腫還是在他身上造成了致命的影響,導致他在幾個星期後去世。
肺水腫的發生,並非只是因為腎臟本身的功能衰退,更多的是體內液體的失衡導致的。
腎臟功能衰竭後,患者的身體無法有效地排除過剩的液體,尤其是在心臟功能也逐漸衰竭的情況下,液體會積聚在肺部,導致呼吸困難。
肺水腫的發生會讓患者感到極度不適,特別是在病情急劇惡化時,幾乎沒有任何緩解的空間。
感染
感染是腎衰竭患者死亡的另一個常見併發症,腎衰竭患者的免疫系統往往處於低下狀態,這使得他們更容易遭受各種感染,包括泌尿系統感染、肺部感染等。
尤其是那些長期透析的患者,他們的免疫系統本身就脆弱,再加上透析操作可能引發的細菌感染,死亡的風險大大增加。
有一位患者,直到退休後才發現自己有腎功能不全的問題,由於長期未能有效治療,腎臟功能逐漸衰竭,最終不得不依賴透析來維持生命。
剛開始,他的透析情況穩定,生活也算平靜,但一段時間後,他因為感染導致了敗血症,雖然醫生採取了積極的治療,但由於免疫系統極度虛弱,他最終沒能挺過來。
腎衰竭患者的免疫力逐漸下降,感染成為了致命的「殺手」,不論是透析引發的感染,還是其他由免疫系統薄弱引起的感染,往往都讓患者在短期內出現生命危險。
治療感染的過程非常複雜,尤其是當感染髮展到敗血症時,死亡的風險幾乎不可避免。
心血管疾病
有一位患者,平時工作壓力大,作息不規律,導致患上了高血壓,隨著病情發展,他的腎臟功能逐漸衰竭,最終進入了腎衰竭的末期。
由於高血壓和腎功能的雙重影響,他的心臟也逐漸出現了問題,最終心臟病發作成為了他去世的直接原因。
心血管疾病與腎衰竭之間的關係非常複雜,互相影響,互相加重,最終可能會導致患者在最脆弱的時刻,因心臟衰竭而離世,這個問題在腎衰竭患者中非常常見,因此控制血壓、加強心臟保養是腎衰竭患者生存的關鍵。
腎衰竭的死亡,往往並非直接死於腎臟本身,而是由於電解質紊亂、尿毒症、肺水腫、感染及心血管併發症等多個因素共同作用,逐步摧毀身體各個系統,最終導致患者死亡,這些併發症常常被忽視,致命性極高。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若身體不適,請及時諮詢專業醫生
關於腎衰竭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
參考文獻
[1]徐佳慧.慢性腎衰竭病人飲食干預的研究進展,全科護理,2024-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