糙米飯再次引發爭議!醫生提醒:這樣吃,可能胰腺反而受損

2025年04月03日08:33:08 健康 1521

在健康飲食的浪潮里,糙米飯宛如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被諸多養生達人、健康博主捧上了天。你瞧,網上鋪天蓋地的文章都在宣揚它的好處,說它升糖速度慢,能給人滿滿的飽腹感,簡直就是減肥和控糖人士的「福音」。不少朋友,一聽醫生建議少吃精米,腦海中瞬間就把糙米飯當作了最佳替代品,彷彿找到了健康飲食的「萬能鑰匙」。可現實真有這麼美好嗎?事實往往出人意料,不少人歡歡喜喜換上糙米飯後,沒過幾個月,身體卻出了狀況,胰腺功能竟莫名其妙地出了問題,尤其是那些原本血糖就不太穩定的人群,更容易被波及。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別急,且聽我細細道來。

糙米飯再次引發爭議!醫生提醒:這樣吃,可能胰腺反而受損 - 天天要聞

大家在關注糙米飯時,目光往往都聚焦在血糖指數、膳食纖維含量這些方面,卻忽略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咀嚼強度。這一點,乍一聽,很多人可能都會覺得詫異,吃飯咀嚼跟胰腺能有啥關係呀?不就是咬幾口就吞下去的事兒,能對身體產生多大影響?可別小瞧了這個「咬」的動作,其中可藏著大學問呢。

糙米飯再次引發爭議!醫生提醒:這樣吃,可能胰腺反而受損 - 天天要聞

## 糙米的「硬骨頭」:咀嚼難題帶來胰腺負擔

與白白軟軟的白米相比,糙米就像穿了一層「鎧甲」,外層多了一圈穀皮和胚芽。這看似不起眼的「裝飾」,卻讓糙米變得格外緊實,要嚼碎它可不容易。你看,有些人吃糙米的時候,一頓飯下來,腮幫子都嚼得酸痛不已,無奈之下,只能把糙米泡軟或者煮得更久一些,試圖讓它變得「乖巧」。可即便如此,糙米的米心依舊硬邦邦的,口感與白米飯有著天壤之別。

糙米飯再次引發爭議!醫生提醒:這樣吃,可能胰腺反而受損 - 天天要聞

這裡就出現了關鍵問題:當人們吃飯速度過快,咀嚼不夠充分,尤其是面對糙米這類粗纖維含量高的食物時,胰腺就不得不「加班加點」了。要知道,咀嚼的過程可不只是簡單地把食物嚼碎,它是食物消化的第一步,起著初步分解食物的重要作用。如果咀嚼不足,食物進入胃裡時還是「囫圇個兒」的,胃面對這樣的「難題」,一時半會兒難以處理,就只能向胰腺求助。胰腺沒辦法,只能加快分泌胰液,而且分泌的胰液濃度也得更高,才能對付這些「半生不熟」的食團。這就好比工廠里突然來了一批沒有拆包裝的原材料,流水線為了完成任務,只能加快速度、加大壓力,甚至增加人手。短時間內,身體或許還能勉強應付這種情況,但要是長期如此,胰腺的負荷就會越來越重,就像一根橡皮筋,老是被拉得緊緊的,遲早會斷掉。

糙米飯再次引發爭議!醫生提醒:這樣吃,可能胰腺反而受損 - 天天要聞

特別是對於那些本來胰島功能就不太好的中老年人來說,這種高強度的消化工作無疑是雪上加霜。他們的胰腺本就相對脆弱,卻要承受如此重負,就像給一台老舊的機器強行加上超負荷的工作任務,機器很容易就會出現故障。2022年,韓國《臨床營養雜誌》發表了一項調查,研究人員選取了超過3200名40歲以上的成年人,將他們分為每天食用白米、糙米以及混合米的三組,然後持續跟蹤他們的胰酶水平變化和胃腸反應時長。結果令人驚訝,長期以糙米為主食的人群中,大約有17.6%的個體在6個月內出現了胰酶輕度升高的現象。進一步調查發現,在這部分人中,超過八成的人吃飯速度比較快,而且不喜歡細嚼慢咽。這一結果直接把「糙米 + 快食 + 少嚼」這個組合,推到了健康風險的「風口浪尖」。

糙米飯再次引發爭議!醫生提醒:這樣吃,可能胰腺反而受損 - 天天要聞

## 咀嚼不足:破壞身體消化「交響樂」

除了消化系統面臨的壓力,還有一個關鍵機制常常被大家忽視,那就是胰腺和神經系統之間的微妙聯動。吃東西這件事,看似簡單,實則需要全身各個器官緊密配合,嘴巴、胃、腸、胰腺、大腦等都得協同作戰,就像一場精彩的交響樂演奏,每個樂器都要在合適的時機發出恰當的聲音。但當一個人咀嚼不足時,腦部的「咀嚼反饋機制」就會受到影響,無法準確判斷食物的種類和身體對消化的需求。

糙米飯再次引發爭議!醫生提醒:這樣吃,可能胰腺反而受損 - 天天要聞

研究表明,我們的唾液中含有多種消化酶和信號分子,它們就像一個個「小信使」,能提前告知胃和胰腺即將有食物到來,讓它們做好準備。可要是沒嚼夠,這些「前期準備」工作就被跳過了,胰腺就像一個毫無準備的臨時工,突然被要求馬上開工,慌亂之中,很容易出現亂分泌的情況。情況輕一點,可能只是酶分泌紊亂,要是嚴重了,甚至可能誘發胰腺炎,導致β細胞功能衰減。想像一下,胰腺就像一個精密的工廠,原本按照正常節奏有條不紊地運作,卻因為咀嚼不足這個小小的「導火索」,引發了一系列混亂,最終影響了整個身體的健康。

糙米飯再次引發爭議!醫生提醒:這樣吃,可能胰腺反而受損 - 天天要聞

## 「假健康感」作祟:給胰腺雙重壓力

糙米還有一個容易被忽視卻十分危險的問題,那就是它帶來的「假健康感」。很多人換上糙米飯後,心裡就覺得自己已經走上了養生的「康庄大道」,於是在其他飲食方面開始放鬆警惕。今天吃了糙米飯,下一頓就想著多來點香噴噴的紅燒肉,甜品也不再忌口,心裡想著「我都吃糙米這麼健康了,偶爾放縱一下沒關係」。可他們不知道,胰腺可不會管你心裡怎麼想,它只看實際工作量。這種看似「平衡」的生活方式,實際上是在給胰腺增加雙重壓力。一方面,糙米本身就需要胰腺付出更多努力去消化;另一方面,其他高熱量、高脂肪食物的攝入,又進一步加重了胰腺的負擔,就像讓一個人既要扛著沉重的麻袋,又要快速奔跑,身體怎麼受得了呢?

糙米飯再次引發爭議!醫生提醒:這樣吃,可能胰腺反而受損 - 天天要聞

## 抗營養因子:糙米隱藏的「暗箭」

再深入一點,糙米的米糠層中含有較多的植酸,這可是個「隱藏的殺手」。植酸容易與礦物質結合,形成不溶性的複合物,就像給礦物質穿上了一層「禁錮衣」,使得人體難以吸收鈣、鐵、鋅等重要元素。如果長期只吃糙米,又不注意膳食搭配,很容易出現微量營養素缺乏的情況。特別是鋅元素的攝入不足,會直接對胰島β細胞的功能產生影響。鋅可是胰島素合成必不可少的元素,缺乏它,胰島素的結構穩定性都會大打折扣。美國營養學會的一篇文章指出,在亞洲地區鋅缺乏的人群中,糖尿病和胰腺炎的發病率比正常人群高出近40%,這個數據相當驚人,足以引起我們的重視。

糙米飯再次引發爭議!醫生提醒:這樣吃,可能胰腺反而受損 - 天天要聞

## 糙米搭配與烹飪:細節決定健康

還有一些細節問題,也不容忽視。有些家庭為了讓糙米口感更好,會加入一些植物油或其他粗糧一起煮,比如小米、玉米碎、燕麥等。乍一看,這樣的搭配似乎更營養豐富,但實際上卻可能給身體帶來更大的負擔。特別是含有大量不溶性膳食纖維的搭配,如果沒有提前處理好或者浸泡足夠長的時間,食物在胃腸道內不但消化起來更加困難,還會停留很長時間,進而引發胃脹、胰腺反應過度等問題。有研究人員在體外實驗室環境中,用模擬胰液對一頓糙米飯搭配粗雜糧的組合進行測試,結果發現,這種組合進入模擬消化系統後,需要的胰液總量比精白米飯多出了28%,而且反應時間延長了近1.7倍。這意味著胰腺要為消化這樣的食物付出更多的努力。

糙米飯再次引發爭議!醫生提醒:這樣吃,可能胰腺反而受損 - 天天要聞

另外,有些人特別喜歡把冷飯回鍋炒著吃,比如早上剩下的糙米飯,中午再炒一遍,還覺得這樣「抗性澱粉多了,更健康」。確實,抗性澱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緩血糖上升速度,但對胰腺的刺激依然存在。尤其是那些經過油炒後的糙米飯,本身質地已經偏硬,再次加熱又進一步加重了結構的緻密性,這無疑是給胰腺出了一道更難的「考題」。需要注意的是,這類「回鍋飯」對胃腸道的負擔其實更重,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吃。

糙米飯再次引發爭議!醫生提醒:這樣吃,可能胰腺反而受損 - 天天要聞

說到底,問題的關鍵不在於糙米本身,而在於「怎麼吃」以及「誰在吃」。糙米對於一些特定人群來說,確實是個好東西,比如腸道菌群紊亂、便秘、輕度肥胖的人群,可能會從中受益。但對於那些原本胰腺功能就不強、咀嚼功能差或者吃飯速度快的人來說,糙米反而可能是一種潛在的傷害。如果胰腺已經處於高負荷狀態,再食用這種需要高強度酶分解的主食,無異於給它「雪上加霜」,強行「逼工」,最終可能導致胰腺不堪重負,引發各種健康問題。

糙米飯再次引發爭議!醫生提醒:這樣吃,可能胰腺反而受損 - 天天要聞

【本內容為故事類醫療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內容所出現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為藝術加工,並非有意冒犯或貶低任何個人、團體或組織。如有雷同,純屬巧合,請理性閱讀。】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用於治療胃潰瘍,修復胃粘膜的中成藥全解析 - 天天要聞

用於治療胃潰瘍,修復胃粘膜的中成藥全解析

本文內容來自於網路收集,不能作為治療疾病的指導。如有需要,請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使用。快胃片成分:海螵蛸、枯礬、醋延胡索、白及、甘草。方葯分析:海螵蛸制酸止痛、收斂止血,枯礬燥濕化痰、止瀉止血,醋延胡索活血行氣止痛,白及收斂止血、消腫生肌,甘
男子飯後突發急性心梗,武漢、黃梅兩地接力搶救 - 天天要聞

男子飯後突發急性心梗,武漢、黃梅兩地接力搶救

黃梅男子飯後突發急性心肌梗死,在被運往當地醫院的途中呼吸心跳驟停,當地醫院與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醫療團隊接力搶救,最終化險為夷。患者在ICU接受治療2月27日晚,43歲的劉先生(化姓)吃完飯後突發急性心梗,陷入昏迷,當即被送往鎮衛生院,檢查結果發現問題後,又被轉診至黃梅縣人民醫院。然而途中他出現了呼吸心跳驟停,...
「過敏星人」變多了,到底咋回事? - 天天要聞

「過敏星人」變多了,到底咋回事?

科學認識 積極防護 系統治理——春季花粉過敏面面觀丨新華深讀  過敏,已成為一個越來越嚴重的全球公共衛生問題。世界過敏組織數據顯示,全球約30%人口受過敏性疾病困擾,中國則有2.5億過敏性鼻炎患者。  氣溫回暖,春意涌動,正是踏青的好時節。
對話大健康人物丨萬益特中國區總裁王高芳:企業正思考如何能讓更多患者用得上、更方便地接受腹膜透析治療 - 天天要聞

對話大健康人物丨萬益特中國區總裁王高芳:企業正思考如何能讓更多患者用得上、更方便地接受腹膜透析治療

每經記者:金喆 每經編輯:陳俊傑「第四班透析,無論患者年齡大小,都不易。」一位三甲醫院血液透析中心醫生凌晨在社交平台發了一張照片,每張病床上都躺著一位正在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對於大多數的中國終末端腎病患者來說,血液凈化是他們的「日常」,其中,有85%的患者選擇血液透析——每周去醫院2至3次、每次4小時。碎...
男子自製強效清潔劑不慎濺入眼睛,片鹼灼傷致右眼險些失明 - 天天要聞

男子自製強效清潔劑不慎濺入眼睛,片鹼灼傷致右眼險些失明

極目新聞通訊員 敖盼盼 胡家煒來自武漢新洲49歲的李先生(化姓),前不久在家中遭遇了驚險一幕。他在使用自製的片鹼水進行家居清潔時,不慎將強鹼性液體濺入右眼,導致眼球遭受重度化學傷,視力急劇下降至瀕臨失明。專家正在手術中(武漢愛爾眼科漢口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