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參考:
[1]劉誠,林陶玉,侯吉學.基於超聲特徵決策樹模型對乳腺結節良惡性腫瘤的鑒別診斷價值研究[J].中國超聲醫學雜誌,2025,41(03):270-274.
[2]張浩林,楊梅.關愛乳房健康了解乳腺結節[J].家庭醫學(下半月),2025,(01):18-19.
[3]何源青,秦琛琛.檢查乳腺結節應該選擇啥項目[J].食品與健康,2025,37(01):12-13.
42 歲的張秀蘭家住河南農村,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家裡家外的活兒就全落在她一人肩上,各種雞毛蒜皮的小事讓她牢騷不斷,為了多掙點錢補貼家用,農忙之餘,她還在村口的小工廠里打零工,每天忙得焦頭爛額,越發覺得日子看不到頭。閑暇的時候和鄰居們聚在一起打牌,也因為牌桌上的輸贏總和人爭得面紅耳赤。
2019 年 4 月的一個傍晚,張秀蘭忙完一天的活兒,回到家準備洗澡。脫衣服時,她不經意間摸到自己右側乳房有個小小的硬塊,像綠豆粒般大小,按上去感覺硬硬的,不過倒沒什麼痛感。她心裡犯起了嘀咕,但想著可能是幹活累著了,身體有點小毛病,過幾天興許就好了,便沒太放在心上。
日子一天天過去,轉眼到了5月底。有次在工廠幹活時,張秀蘭彎腰搬東西,突然感覺右側乳房那兒一陣隱隱的脹痛,她下意識地用手摸了摸,發現那個硬塊似乎長大了,差不多有玉米粒大小了。張秀蘭心裡「咯噔」一下,急忙伸出左手,仔細檢查起左側乳房,好在並沒有摸到類似的硬塊,這才稍稍鬆了口氣。
不久之後,工廠組織了免費體檢,張秀蘭抽空去了一趟,在做乳腺檢查時,醫生告訴她右側乳房有乳腺結節,雖然不算嚴重,但務必引起重視,平時少動氣,保持情緒穩定。剛聽到這個消息時,張秀蘭著實被嚇了一跳,那幾天她嚴格遵循醫生囑咐,不再亂髮脾氣,還特地去藥店買了幾盒乳康片吃。
可隨著時間推移,身體沒再出現明顯異樣,幾個硬塊不痛不癢,沒什麼太多的影響,她便慢慢放鬆了警惕,又恢復了往日的生活節奏,複查的事也被拋到了腦後。
2019年11月,張秀蘭早上起床換衣服時,發現右側乳房的皮膚變得有些奇怪,像是橘子皮一樣,坑坑窪窪的。不僅如此,原本只有玉米粒大小的硬塊,如今已經長成了鵪鶉蛋那般大,而且硬塊周圍的皮膚還微微泛紅。她輕輕按壓,疼痛從乳房處迅速蔓延開來,連帶著右側的腋窩也有了明顯的酸痛感。張秀蘭慌了神,此時她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不敢再有絲毫耽擱,在丈夫的陪同下,來到鎮上的醫院檢查。
醫生給她做了簡單的觸診後,安排了乳腺超聲檢查。結果顯示:右側乳房外上象限有一個1.2cm×1.0cm 的低回聲結節,邊界不太清晰,形態也不太規則,內部回聲不太均勻,能看到少許血流信號。醫生建議她去縣裡的大醫院做進一步檢查。在縣醫院,張秀蘭又做了乳腺鉬靶檢查,結果提示:右側乳腺外上象限可見一密度稍高影,邊緣毛糙。醫生高度懷疑是乳腺癌,建議馬上做穿刺活檢。幾天後,病理結果出來了,確診為浸潤性小葉癌。
這個消息如同晴天霹靂,張秀蘭和丈夫都懵了。她怎麼也想不到,自己身體一向健康,怎麼就得了這要命的病。在家人的支持下,張秀蘭決定積極治療。她在市醫院做了乳腺癌根治術,術後接受了多西他賽 + 環磷醯胺的 6 個療程化療。經過漫長的治療,張秀蘭的病情漸漸穩定,每次複查指標也都還不錯。
出院前,醫生特地叮囑她不能掉以輕心,後續仍需定期複查並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張秀蘭把醫生的話牢牢記在心裡,她按時服藥,告別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作息也很規律,堅持每天鍛煉,不再整天怨天尤人,臉上笑容也多了起來。眼看之前的癥狀再沒找上門來,她懸著的心終於落了地,覺得自己總算是熬過來了。
可好景不長,2022年7月,張秀蘭像往常一樣在工廠里忙碌著。突然,她感覺一陣天旋地轉,整個人暈乎乎的,手裡搬的東西都掉在了地上。她以為是天熱中暑了,就到一旁休息了會兒,喝了點藿香正氣水。可過了一會兒,頭暈不但沒好,還開始頭痛起來,如同密密麻麻的針扎一般,雖然不算太疼,但一直隱隱作痛,讓她心煩意亂。
好不容易熬到下班,回到家,頭痛似乎更厲害了,她簡單吃了點止痛藥,早早地就上床睡覺了。接下來的幾天,頭痛越來越頻繁,而且疼痛程度也在加重,從隱隱作痛變成了像被小鎚子敲一樣的鈍痛。
8月初,張秀蘭被頭疼折磨得大半宿沒睡著,早上迷迷糊糊醒來後,刷牙的時候仍舊感覺太陽穴突突直跳,隨即一陣強烈的噁心襲來,她趕緊跑到廁所,可吐了半天,只吐出一些酸水。張秀蘭緩了好了一會,吐了一通之後沒有絲毫舒暢的感覺。
她打算去村裡的衛生室看看,可出門走了幾步之後,她發現自己走路有點不穩,手腳協調性好像也變差了,腳步變得拖沓起來,原本十分鐘的路程走了快半個小時。眼看馬上就要到了,她突然感覺腳下發軟,身體一晃,直直往地下栽去,旁邊的村民把她扶起來,見她臉色不好,著急忙慌的把她送去了醫院。
醫生詳細詢問癥狀後安排頭顱 CT 檢查,結果顯示腦部左側頂葉有1.5cm×1.3cm的佔位性病變,考慮為乳腺癌腦轉移。同時,血液檢查中癌胚抗原(CEA)數值明顯升高,糖類抗原15-3(CA15-3)也遠超正常範圍,綜合診斷張秀蘭為乳腺癌腦轉移。
張秀蘭和家人聽到這個結果後呆若木雞,僵在原地,眼神空洞地盯著那幾張檢查單,丈夫顫抖著聲音,幾近崩潰地沖醫生吼道:「大夫,您再仔細瞅瞅,是不是弄錯了呀?這幾年她一直按時複查,結果都好好的,咋一下子就腦轉移了呢?她平日里除了按要求吃藥,還天天出去溜達鍛煉,怎麼還會這樣啊?老天爺咋這麼不公平!」
醫生拍了拍他的肩膀輕聲安慰:「這病手術和化療後也不敢保證就萬事大吉了,人體就像個複雜的機器,一旦免疫系統有了漏洞,之前藏在身體里那些微小的、查不出來的癌細胞,就可能趁機興風作浪。」為了弄清楚張秀蘭複發轉移的緣由,醫生又詳細詢問起她這幾年的生活、飲食和身體狀況。聽著聽著,醫生的眉頭擰成了個川字。
原來,這看似突然的變故,早有伏筆。醫生無奈地嘆了口氣:「糊塗啊!這次複發並非毫無徵兆,雖說你改變了飲食習慣,保持心情舒暢,可你偏偏忽略了2個最重要的細節,很多患者和你一樣,手術後也非常小心翼翼,但恰恰是這2個微不足道的細節,給癌細胞轉移埋下了禍根……」
乳腺癌的治療並不止於手術,術後管理和治療的持續性,決定了患者的長期預後。臨床數據顯示,乳腺癌術後5年內,約10%-15%的患者可能發生腦轉移,而一旦腦部受累,生存期顯著縮短,治療選擇也更加受限。許多患者在術後原發病灶恢復良好,自認為已經「戰勝癌症」,然而,她們忽略了兩個關鍵因素,最終讓癌細胞悄然擴散至腦部。
1. 術後擅自停葯,忽視微小殘留癌細胞
許多乳腺癌患者在術後接受內分泌治療(如他莫昔芬、阿那曲唑)或靶向治療(如曲妥珠單抗),但部分患者因副作用明顯,或認為自身狀態良好,自行停葯或間斷服藥。殊不知,乳腺癌的術後管理需要長期維持,擅自停葯可能會讓隱匿的癌細胞捲土重來。
為什麼停葯會導致腦轉移?
乳腺癌並非「一刀切」能徹底清除,術後可能仍有微小殘留癌細胞,尤其是血液或淋巴系統中的腫瘤細胞。長期的內分泌治療或靶向治療,是抑制這些微小病灶生長的重要手段。
ER陽性乳腺癌(雌激素受體陽性)患者,停用內分泌藥物後,體內雌激素水平反彈,癌細胞重新獲得生長信號,加速複發和遠處轉移。
HER2陽性乳腺癌患者,若未完成足療程的靶向治療,癌細胞更容易穿透血腦屏障,在腦部形成轉移灶。
臨床研究表明,擅自停用內分泌或靶向藥物的患者,遠處轉移風險增加50%,而腦轉移的概率更是顯著上升。醫生提醒,術後管理的關鍵在於「持續治療」,即便身體感覺良好,也不能隨意停葯。
為什麼術後複查不規範,會導致腦轉移?
乳腺癌腦轉移的早期癥狀隱匿,許多患者以為是普通疲勞或睡眠不足,未能引起重視。如持續性頭痛、記憶力減退、情緒異常、視物模糊、手腳麻木等,常常被誤認為是壓力大或更年期表現,直到癥狀加重才就醫。
術後複查的間隔過長,導致腦轉移未能及時發現。許多患者在術後1-2年未規律進行影像學檢查,等到出現癲癇、嚴重頭痛、行動障礙時,往往已是晚期腦轉移。
乳腺癌患者術後3-5年內仍屬於高危期,若未進行動態監測,癌細胞可能在體內潛伏多年,直到形成轉移灶才被發現。
研究表明,早期發現乳腺癌腦轉移並採取干預措施,可將生存期延長50%以上,而晚期發現的患者,中位生存期僅6-12個月。醫生強調,腦轉移的關鍵在於「早發現、早干預」,一旦錯過最佳時間,治療選擇將極為有限。
(註:《紀實:42歲女子乳腺手術順利,3年後腦轉移,醫生:忽略了2點》人名均為化名,部分圖片為網圖;文章禁止轉載、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