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經濟社會高速發展、食品物資極大豐富的伴生產物,肥胖、高脂血症等內分泌代謝性疾病在我國日益高發。《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顯示,我國18歲及以上居民高脂血症總體患病率高達35.6%。與高血壓、高血糖等慢性病比較起來,高血脂症的認知率和規範診療率要低得多。
「血脂異常不僅會增加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還會導致一系列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而心腦血管事件已經成為我國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國家衛生健康委及中國醫師協會冠心病介入培訓基地導師、和祐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曹世平教授表示,放任和忽視血脂異常的規範治療和管理,是在任由高血脂症這把「鈍刀」緩慢危及健康。
高脂血症容易與其他慢病糾纏危及生命
但其知曉率和規範診療率卻偏低
曹世平教授表示,心血管疾病作為全球範圍內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其威脅性不容忽視。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高發病率尤為顯著,而高血脂則是導致這類疾病的主要誘因。血脂異常不僅會增加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還會導致一系列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高血脂還可能引發其他健康問題,如糖尿病、高血壓以及肥胖等。這些疾病相互關聯,共同增加了患者的健康負擔。
(曹世平教授門診中,醫院供圖)
高脂血症的知曉率和治療現狀在當今社會依然面臨諸多挑戰。儘管高血脂被認為是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誘因,但公眾對其嚴重性的意識仍然不足。根據相關調查數據顯示,許多患者在初次診斷時已經出現了嚴重的心血管問題,這表明早期篩查和干預措施亟需加強。同時,即使被確診為高脂血症,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也普遍較低。曹世平教授介紹:「疾病認知率低會導致患者缺乏對疾病管理的正確認知,忽視了藥物治療的重要性。而當降血脂藥物組合用藥後每天服藥較多,而且沒有醫保支持、價格相對較高時,患者的依從性也會大大降低。」
曹世平教授強調,醫療資源的分配不均也是導致高脂血症治療現狀不佳的原因之一。在一些偏遠地區或經濟欠發達地區,患者難以獲得及時有效的醫療服務和指導,使得疾病的管理和控制更加困難。因此,提高公眾對高脂血症的認識、降低藥物價格以及優化醫療資源配置是改善當前治療現狀的關鍵措施。
長期高壓工作人群更容易高血脂
必要時需要接受規範的藥物治療
「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控中,重點人群的識別和監控至關重要。需要重點關注的人群包括家族病史、已有高血壓或糖尿病的人群以及長期處於高壓工作狀態的人。」曹世平教授表示,這些群體由於遺傳因素、慢性病背景以及高強度的生活壓力,更容易出現血脂異常的情況,因此早期識別並進行定期監測顯得尤為重要。
對於家族病史人群,遺傳基因可能使他們天生具有更高的心血管疾病風險,應從年輕時就開始關注自身的心血管健康狀況,通過定期體檢來監測血壓、血脂等指標,及時發現並干預潛在的健康問題。
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也是高血脂的重要高風險人群,這些患者因為代謝紊亂導致血脂水平升高,從而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他們除控制好血壓和血糖外,還需要特別關注血脂的管理,以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
「現代社會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使得許多人承受著巨大的工作壓力,這不僅會影響心理健康,也會對身體健康造成不利影響。長期的高壓力可能導致體內應激激素水平升高,從而引發一系列生理反應,其中包括血脂水平的上升。因此,這部分人群同樣需要定期進行健康檢查,並採取必要的生活方式調整和藥物治療。」曹世平教授補充道。
新版「二合一」降脂葯納入醫保
非公醫療同步入院,助力區域心血管健康管理
規範的管理和治療血脂異常,需要通過生活方式干預和藥物治療等多個手段。一些通過生活方式控制不佳的患者,就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來選擇降脂藥物。曹世平教授介紹目前市場上有多種降脂藥物,它們通過不同的機制來降低血脂水平。例如,他汀類藥物主要通過抑制膽固醇的合成來減少體內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這是當前最為經典且證據最充分的藥物類別。此外,還有一類稱為依折麥布的藥物,其主要作用是抑制腸道對膽固醇的吸收,從而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
在臨床實踐中,同時服用這兩種藥物來聯合「控脂」的患者不在少數。患者需要服用兩種不同的藥物,增加了服藥量,也增加了患者的經濟支出。自今年1月1日起實施的新版醫保目錄中,一種結合了他汀類藥物和依折麥布的複合製劑——依折麥布阿托伐他汀鈣片(益立妥®)被納入醫保。價格降低了近七成,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由於其雙重作用機制,患者可以減少服藥數量,從而提高生活的便利性和治療的持續性。
「降脂藥物的選擇和規範化管理、使用,肯定還是需要由專業的醫生來主導。在我們醫院,只要當年納入醫保目錄的藥品都能實現較為迅速的覆蓋到位。」曹世平教授介紹,和祐醫院作為一家非公醫療機構,擁有靈活的運營機制和市場導向能力,通過提高服務質量、注重患者體驗,為患者提供優質診療照護方案。
據悉,今年1月正式啟用新版醫保目錄後,曹世平教授所在的和祐醫院已能正常開出這一藥物,並為高脂血症患者提供全流程、周期的治療和隨訪服務。(逸文)
來源: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