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至,寒冬始!小雪養生做好這5件事很關鍵!

2024年11月22日07:53:04 健康 1992

11月22日,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小雪」節氣。小雪也是入冬後的第二個節氣,預示著冬天真的到來了。

進入小雪節氣後,氣溫會越來越低,多地將迎來大風降溫和雨雪天氣。因此,此時養生防病重在「藏」,即增強體質、提高機體免疫力和抗寒能力。

小雪至,身體這8個部位要保暖

清華大學玉泉醫院綜合內科住院醫師袁清潔2023年醫院微信公號刊文指出,小雪之後,養生關鍵在於「防寒保暖、避寒就溫」。做好身體8個部位的保暖,可有效地保衛人體的陽氣,預防疾病的發生。

1. 腳部

腳是全身最怕冷的部位,也有人體「第二心臟」之稱。因此,寒冷天氣千萬不能讓雙腳受涼。

建議:每天用熱水泡腳,促進周身血液循環,使全身都暖和起來。天氣好時,也可踢毽子、走路,鍛煉下肢、抬高下肢,提高禦寒抗病能力。

2. 腰部

腎喜溫惡寒,腎氣有溫煦全身陽氣的作用。一旦腰部受寒腎氣受損,就會立刻「鬧情緒」,人就會感到怕冷、無力。

建議:日常生活中可用雙手搓腰:兩手對搓發熱後,緊按腰眼處(位於第三腰椎棘突下旁開3.5寸凹陷處)。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做50~100遍,能溫煦腎陽、暢達氣血。

3. 頭部

頭為一身之主宰,諸陽所會,百脈相通,一旦受到寒邪侵襲,易引發感冒、鼻炎、頭痛、牙痛、三叉神經痛等。

建議:冬季外出要戴帽子,最好是能蓋住前額的。頭部出汗後不要立刻摘下帽子,應先到室內慢慢消汗,避免冷風直吹。

小雪至,寒冬始!小雪養生做好這5件事很關鍵! - 天天要聞

健康時報圖

4. 脖頸

頸部是人體的「要塞」,一旦受寒,容易導致有肺部癥狀的感冒、頸椎病、咽炎、腦血管等疾病的接踵而來。

建議:冬天最好穿立領裝,尤其是老人,外出一定要戴圍巾,對預防頸椎病、高血壓、心血管病有好處。

5. 腹部

腹部為人體臟腑之氣結聚之處,腹部受寒易引起腹部經脈氣血瘀滯不通。

建議:老人、兒童及經常胃部不適人群,不妨在出門時多穿一件外衣,夜間睡覺時腹部蓋上被褥,避免腹部受寒。

6. 膝部

膝部是人體重要部位,若不注意膝部的保暖把膝蓋露在外面,可導致關節局部肌肉和血管收縮,引起關節疼痛。

建議:保護膝關節的關鍵是保暖防寒,戴上護膝,或選擇膝部加厚的毛褲,注意運動不要過量,尤其騎車出行更需要注意護膝保暖。

7. 鼻子

鼻子經常裸露在外,如果鼻黏膜接觸冷空氣,黏液分泌會減少,毛細血管會變脆,鼻子的「屏風」作用就變差,從而導致病菌進入肺內,增加呼吸道感染的概率。

建議:冬季外出時戴個口罩。天冷時,可每天按摩鼻翼,兩手拇指外側相互搓熱後,沿鼻樑、鼻翼上下按摩30下。早起前、晚睡前各做1次,可增強鼻部血液循環,提高耐寒能力。

8. 背部

背為陽中之陽,如忽視背部保暖,易受風寒之邪入侵,耗傷人體陽氣,導致免疫功能下降。

建議:冬天最好加穿一件棉背心或毛背心,天氣好的時候,別忘了給後背曬個「日光浴」,熱流會讓全身舒服。

小雪至,寒冬始!小雪養生做好這5件事很關鍵! - 天天要聞

健康時報圖

小雪養生,注意三點不要做

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肝脾胃病科主任醫師冷炎2023年在CCTV生活圈刊文提醒,小雪養生要注意三點不要做。

1. 不要久坐,動靜結合

小雪時節,氣溫降低,戶外活動變少,室內停留時間較長,加之久坐不動,容易使人體新陳代謝減緩,血液循環較慢,從而引發身體不適。此時,需加強運動來提高新陳代謝水平,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身體抗寒能力,預防季節性感冒。

2. 不要亂補,適當食補

雖說冬季進補,來年打虎。但也要講究飲食合理,營養均衡,防止給身體造成負擔,從而引發病症。飲食要以「營養豐富而適量」為原則,肉類果蔬都需根據自身情況來攝取,不可暴飲暴食,種類單一,容易影響身體吸收代謝。

3. 不要熬夜,充足睡眠

早睡可助陽氣,保持身體溫熱;晚起可養陰氣,等到日出勞作時,能夠躲避嚴寒,使其溫暖,從而平和陰陽。充足的睡眠有益於藏精補氣,健脾益胃,強筋健骨,熬夜則會損傷腎精,使身體免疫力下降。尤其是老年人,可適當賴床,增加睡眠,等到太陽升起後再起床洗漱,鍛煉身體。

小雪至,寒冬始!小雪養生做好這5件事很關鍵! - 天天要聞

健康時報圖

小雪養生,做好這5件事

1. 吃:溫補食物能禦寒

廣東省佛山市中醫院腎病科主治中醫師黃艷華2024年在醫院微信公號刊文指出,小雪時節,人體需要更多的熱量來抵禦寒冷,因此飲食應以溫補為主。可適當進食羊肉、桂圓、大棗等溫性食物,也可吃一些補腎的食物,如板栗、山藥、芡實、核桃、豬腰等。

2. 喝:補充水分防乾燥

北京中醫醫院風濕病科微信公號2021年刊文指出,小雪時節天氣乾燥,應及時補充水分。小雪節氣多喝溫水可防內熱產生,緩解口乾咽燥、便秘、皮膚乾燥等不適。蜂蜜水可潤燥解毒,白蘿蔔水能清熱利尿,梨水可以潤肺止咳。

小雪至,寒冬始!小雪養生做好這5件事很關鍵! - 天天要聞

健康時報圖

3. 苦:吃苦味食物去火

小雪節氣要少吃辛辣食物,多補充水分,防止「內火」產生。此外,「苦」味食物是「火」的天敵,小雪時節可選擇芹菜、萵筍、生菜、苦菊等苦味食物食用,有解熱去火、清熱潤燥的作用。

4. 曬:多曬太陽解煩憂

袁清潔醫生指出,經常參加一些戶外活動以增強體質,多曬太陽不僅能「曬走」抑鬱情緒,還能幫助身體合成維生素D,有益於補鈣強健骨骼。

5. 動:溫和運動強身體

小雪時節,氣溫偏低,陽氣閉藏,運動養生當以溫和的有氧運動為主。如八段錦太極拳易筋經、散步等,並可以適當伸展、擴胸等。冬季主閉藏而勿妄泄,運動切不可大汗淋漓,恐其風寒之邪乘虛而入,應以微汗而不流汗為度。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4個無意間的行為,正在加重你的脫髮!第3個很多人都中招了 - 天天要聞

4個無意間的行為,正在加重你的脫髮!第3個很多人都中招了

相信不少人都有脫髮的困擾,尤其是成年群體。脫髮的表現,可能是在梳頭時發現掉發增多,或是浴室的地漏邊堆積成團,又或者肩膀老是有清理不完的掉發……在遭遇脫髮問題的時候,很多人可能沒意識到,生活中的一些不經意的小習慣,可能正是悄悄加劇脫髮的「隱形
夏季,要少吃綠豆西瓜,要多吃這3類菜,去濕寒,伏天少受苦 - 天天要聞

夏季,要少吃綠豆西瓜,要多吃這3類菜,去濕寒,伏天少受苦

夏日的陽光如同熱情的火焰,炙烤著大地,可很多人卻在這熱情似火的季節里,被莫名的疲憊與睏倦「纏住」,食慾也跟著大打折扣。你或許還不知道,這很可能是「濕寒」這個「隱形刺客」在悄悄作祟。中醫認為,濕氣是身體的「隱形負擔」,它常常與寒氣「勾結」,形
防大於治!阿爾茨海默病如何預防? - 天天要聞

防大於治!阿爾茨海默病如何預防?

阿爾茨海默病作為一種致病機制錯綜複雜的重大致殘性智力退化疾病,至今仍未研發出特效治療手段。值得注意的是,我國正面臨全球最嚴峻的老齡化態勢——老年人口規模居首且增速領先,同時該病在我國的發病率也處於較高水平。在此背景下,如何構建有效的阿爾茨海默病早期預防體系,已然成為當前公共衛生領域亟待攻克的核心命題...
孫淑華醫生:用畢生所學減輕病痛,用仁心仁術詮釋大愛 - 天天要聞

孫淑華醫生:用畢生所學減輕病痛,用仁心仁術詮釋大愛

在北京呼吸醫學領域,孫淑華主任的名字如同一面旗幟。50年臨床生涯中,她將全部熱忱傾注於呼吸系統疾病研究,這位北京北沙灘中醫醫院呼吸科的專家,尤其在肺結節、慢阻肺等疑難病症上建樹頗豐。然而比醫術更令人動容的,是她始終如一的信念:"醫者,當與患
益生菌的功效不一定與益生菌的活力存在必然聯繫 - 天天要聞

益生菌的功效不一定與益生菌的活力存在必然聯繫

在《西遊記》里,各路神仙妖怪為了長生不老,可謂是費盡心機。咱們現代人為了身體健康,也沒少花心思,其中益生菌就成了很多人關注的健康「法寶」。過去,大家都覺得益生菌得是活的,而且數量越多,對身體的好處就越大,就像孫悟空神通廣大,降妖除魔不在話下,活的益生菌就如同那威風凜凜的齊天大聖,在我們腸道里大顯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