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60歲的張先生因持續3個月的咳嗽、氣短、胸痛癥狀到甘肅省第二人民醫院求診,檢查結果顯示他罹患左肺上葉惡性腫瘤。常規療法一般採用經皮穿刺的硬針定位病灶,但此法易引起患者不適,甚至引發氣胸、出血或針道種植轉移等風險。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柳小平及其團隊詳細評估病情後,選擇了一種革新方案——經支氣管鏡冷凍消融治療術,這在全省尚屬首例。10月29日上午,奔流新聞記者全程觀摩了這一開創性的手術過程。

一根消融針消滅肺腫瘤
「相對於傳統治療方式,經支氣管鏡冷凍消融治療術是通過冷凍技術,為晚期肺癌患者提供不用開胸、體表不留任何疤痕就解決肺內腫瘤病灶的新治療,它可以使病灶瞬間結冰,術後效果立竿見影,患者不適癥狀明顯改善。 」柳小平說,經支氣管鏡冷凍消融治療術是我國首創,今年2月21日正式進入臨床應用。省二院成為西北地區首家引入該技術的醫療機構,「安全性、有效性、微創性是這項新技術的優勢,可以為更多老年人群、基礎疾病眾多人群或肺部多髮結節的惡性結節患者帶來更為精準、微創的嶄新治療選擇。」

經過充分準備和術前的精準規劃,與病人和家屬溝通並徵得同意後,手術正式實施。術中,先利用徑向超聲支氣管鏡,經氣管鏡引導徑向超聲及電磁導航定位,順利通過規劃好的穿刺路徑,精準到達瘤體位置,聯合現場快速評價系統現場診斷,僅用一根1.9mm的一次性冷凍消融針,精確穿刺病灶,將頑固的腫瘤細胞一一瓦解。整個過程歷時1小時順利結束。
「沒有任何不適感,身體感覺很輕鬆。」術後,患者張先生活動自如,氣道阻塞癥狀明顯改善,手術讓其肺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留,「手術真的是無創治療,很感謝柳小平主任及醫療團隊,技術精湛,為他們點個贊。」

柳小平介紹,這項技術不僅避開了血管和骨骼等生理屏障,還能安全抵達經皮治療的盲點和禁區,為原本難以治癒的病患帶去光明。該手術適合早期無法手術切除的周邊型肺癌患者,或因為高齡、器官功能受限而不能承受大型手術的患者。同時,對於術後出現的新病灶、多發磨玻璃結節的肺癌患者、影像學難以徹底清除以及對放化療反應不佳或反覆發作的癌症患者而言,同樣有良好的療效。
國內多項頂級技術落地省二院
經支氣管鏡冷凍消融治療術的引入與應用,標誌著省二院乃至甘肅地區在呼吸危重症治療領域實現了重要突破,這是醫療技術水平的一次顯著躍升。

作為甘肅省呼吸內鏡專科聯盟牽頭單位,省二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近年來不斷精進技術,多項國內頂級呼吸內鏡技術在此植根開花,如:硅酮支架置入術、內科可彎曲胸腔鏡技術、超聲小探頭引導下的肺外周小結節穿刺活檢、惡性腫瘤經支氣鏡放射性粒子植入、經支氣鏡胸膜瘺封堵術、安全T管置入、肺癌及肺結節複合冷凍消融術等逾20種新技術,引領甘肅乃至西北地區之先。累計完成胸腔鏡手術4000餘台,每年氣管鏡介入治療案例達5000餘例,患者來自甘肅、青海、新疆、寧夏、西藏等地區,是甘肅省內呼吸危重症介入診治病例數最多、開展呼吸內鏡技術最全面、呼吸內鏡聯盟成員單位最多的中心。
「我們的目標是讓甘肅乃至西北的呼吸疾病患者少跑腿、少花錢、看好病,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比肩國內一線城市醫療機構的優質診療服務。」甘肅省第二人民醫院副院長張浩軍說,真正的醫療服務就是把患者的滿意放在首位,把患者的需求「存於心」,用精湛的醫療技術,用「心」用「行」打造離百姓最近的醫院,讓群眾更有「醫」靠,讓醫療更有「溫度」。
文·圖丨奔流新聞記者歐陽海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