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寒露是「忌日」,提醒老年人牢記:「最不能做的4件事」

2024年10月02日10:53:03 健康 1272


在閱讀之前,溫馨提醒您,本文僅供參考娛樂,不可迷信!

——「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古語云寒露忌寒,慎行養生之道。

村落里,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每當寒露節氣悄然而至,天空便會泛起一抹不同尋常的蔚藍,與此同時,村中的長者們會聚集在老槐樹下,低聲細語地分享著世代相傳的養生秘籍,彷彿這寒露之夜,藏著能夠抵禦嚴冬、增強體質的神奇力量。

這一夜,不僅是自然界的轉折點,更成為了連接過去與現在,人與天地和諧共生的神秘紐帶。隨著每年10月8日前後的臨近,這個故事便在村中悄然傳開,激發了每個人心中對古老智慧的好奇與探索欲,想要揭開寒露背後那層神秘而又實用的養生面紗……

在這個被民間某些傳統觀念視為「忌日」的日子裡,讓我們一起探討老年人應牢記的「最不能做的4件事」,以期在享受秋日美景的同時,也能守護好身體的健康。


10月8日寒露是「忌日」,提醒老年人牢記:「最不能做的4件事」 - 天天要聞

一、勿露腳踝,防寒保暖為先

「寒從腳下起」,這句流傳千古的民間俗語,在現代社會的快節奏中依然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它不僅僅是對季節變換的一種樸素感知,更是對身體健康的深刻洞察。

在寒露時節,當早晚的溫差如過山車般起伏,我們的身體,尤其是脆弱的腳踝,正面臨著無形的挑戰。

想像一下,清晨的露珠在葉尖閃爍,而你的腳踝卻在寒風中瑟瑟發抖。這不僅僅是一種視覺上的不協調,更是對身體的一種不負責任。

老年人,作為歲月的見證者,更應深知「保暖先保腳」的道理。他們應避免穿著那些短襪或露腳踝的褲子,因為那無異於為寒氣打開了一扇直通關節的大門。一旦寒氣入侵,關節疼痛、感冒等癥狀便可能如影隨形,讓原本應該享受生活的日子變得暗淡無光。

古籍《黃帝內經》,這部被譽為「醫學之宗」的經典之作,早已為我們指明了方向:「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卧晚起,與雞俱興。」它告訴我們,在秋季這個萬物收斂的季節里,我們應該順應自然的節奏,調整自己的作息和穿著。尤其是腳部,作為身體的「第二心臟」,更是防寒保暖的重中之重。

因為「寒邪傷陽」,一旦陽氣受損,身體的抵抗力就會大打折扣,各種疾病便可能趁虛而入。

無論時代如何變遷,「保暖先保腳」的原則始終不變。我們可以選擇那些既時尚又保暖的長襪,或者搭配一雙舒適的鞋子,讓腳踝在寒風中也能感受到溫暖如春。

同時,我們也可以借鑒古人的智慧,調整自己的作息習慣,早睡晚起,讓身體在充足的睡眠中積蓄能量,更好地應對寒冷的挑戰。

歷史上那些長壽的文人墨客,他們往往都有著良好的生活習慣和保暖意識。他們的作品中也常常流露出對自然的敬畏和對身體的珍視。這些故事和經典不僅是我們文化的瑰寶,更是我們生活的指南。


10月8日寒露是「忌日」,提醒老年人牢記:「最不能做的4件事」 - 天天要聞

二、忌過度運動,適度為宜

在探討養生之道時,《黃帝內經》的智慧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們前行的道路。

其中,「動則生陽,靜則生陰」的論述,不僅揭示了運動與靜止對人體陰陽平衡的影響,更提醒我們在追求健康的同時,需把握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則——忌過度運動,適度為宜

在古代,先賢們早已洞察到自然界的規律與人體健康的緊密聯繫。寒露時節,天氣轉涼,萬物開始收斂,正如《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所云:「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卧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此時,老年人若強求劇烈運動,如長跑、登山,無異於逆天而行,易使陽氣外泄,導致身體機能受損,正如古人所言,「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泄,奉藏者少」。

轉而觀之,適度的運動,如散步於林間小道,或是太極拳的緩緩推手,不僅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增強體質,還能讓人在寧靜的秋日裡,體會到「孤松翳零落,兩鶴飛相逐」的意境,心靈得到凈化,身體與自然和諧共生。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這句詩,不僅描繪了寒露時節的景緻,更蘊含了順應自然、適度而為的生活哲學。

古今中外的智者,無不在提醒我們適度的重要性。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曾說:「過度與不及,皆是惡德。」在運動這件事上,亦是如此。

適度的運動,如同中國古代文人墨客筆下的山水畫,既不過分張揚,也不失其韻味,恰到好處地展現了生命之美。

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我們更應學會傾聽身體的聲音,遵循「秋收冬藏」的自然法則,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讓每一次運動都成為滋養身心的甘露,而非透支健康的借口。

10月8日寒露是「忌日」,提醒老年人牢記:「最不能做的4件事」 - 天天要聞


三、慎食生冷,溫補為宜

古人云:「飲食者,生民之本,一日無食,飢困無力。」這強調了飲食對於生命活動的重要性。

在寒露時節,古人特彆強調食物的溫熱屬性,認為「溫者養陽,寒者傷陽」。這一觀點,即便在現代醫學看來,仍具有科學道理。生冷食物在寒冷季節易使脾胃受寒,影響消化吸收,長此以往,可能導致體質下降,疾病叢生。

據傳,蘇軾在貶謫期間,雖生活清苦,但堅持根據時令調整飲食,尤重溫補。寒露時節,他常以山藥粥、紅棗茶為食,不僅抵禦了寒冷,還保持了良好的身體狀態,創作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佳作。蘇軾的實踐,正是對「慎食生冷,溫補為宜」這一原則的生動詮釋。

民間諺語「寒露吃柿,不會流鼻涕」,雖富有生活情趣,卻也隱含著飲食適度的智慧。柿子雖營養豐富,但性寒,過量食用易傷脾胃。

享受美味的同時,需謹記「適量為宜,過猶不及」的俗語,不可貪一時口腹之慾,而忘了身體之根本。

在寒露時節,選擇溫補食材尤為重要。山藥,被譽為「補中益氣之王」,其性平味甘,能健脾養胃,增強體質;紅棗,則以其「日食三顆棗,百歲不顯老」的美譽,成為溫補佳品,補血安神,提高免疫力;枸杞,自古便是養生聖品,「枸杞紅棗茶,暖身又養心」,常飲可抵禦寒冷,促進血液循環。

寒露時節,慎食生冷,溫補為宜不僅是古人智慧的結晶,也是現代人應遵循的飲食法則。

通過合理搭配溫補食材,如山藥、紅棗、枸杞等,不僅能夠增強體質,抵禦寒冷,還能促進身體健康,提升生活質量。

俗語所說:「葯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順時補」,讓我們在享受自然饋贈的同時,也學會傾聽身體的聲音,順應季節的變化,智慧地選擇每一口食物,讓生活更加和諧美好。


10月8日寒露是「忌日」,提醒老年人牢記:「最不能做的4件事」 - 天天要聞

四、忌情緒波動,靜心養性

秋季,萬物收斂,天地之間呈現出一派沉靜與肅穆之景,人的情緒也如同這季節一般,變得易於波動。

老年人尤需注意調節心情,避免大喜大悲,以免情緒波動過大,傷及身心。這不僅是現代養生學的智慧,更是古人早已洞察的養生之道。

《傷寒論》中曾有言:「婦人臟躁,喜悲傷欲哭,象如神靈所作。」此言道出了情緒波動對身體的傷害,尤其是對於年老體弱之人,更易因情緒不穩而引發疾病。

在秋季這個收斂的季節里,我們應當效仿古人的智慧,注重靜心養性,以平和的心態面對生活中的種種變化。

寒露時節,秋意漸濃,正是靜心養性的好時機。此時,可適當增加閱讀、書法、園藝等活動。閱讀可以拓寬視野,豐富內心世界,使人在文字間找到心靈的慰藉;書法則能陶冶情操,磨練意志,讓人在筆墨間體會靜謐與和諧;園藝更是親近自然的好方式,通過侍弄花草,感受生命的律動,從而達到心靈與自然的合一。這些活動不僅能夠調節情緒,還能陶冶情操,提升生活品質。


蘇軾言:「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在這收穫的季節里,我們不僅要收穫物質的果實,更要收穫內心的寧靜與喜悅。

保持內心的寧靜,不被外界的紛擾所動,是養生的最高境界。這既是對古代養生智慧的傳承,也是對現代快節奏生活的一種反思與超越。

在民間,也有許多關於秋季養生的諺語和習俗,如「春捂秋凍,不生雜病」、「秋後加一伏,曬背養陽氣」等。這些諺語和習俗蘊含著豐富的養生智慧,提醒我們在秋季要注意保暖、適當鍛煉、曬太陽等,以增強身體的抵抗力,預防疾病的發生。


10月8日寒露是「忌日」,提醒老年人牢記:「最不能做的4件事」 - 天天要聞

10月8日寒露雖被部分傳統觀念視為「忌日」,但實則是一個提醒我們注重養生、順應自然的好時機。

老年人應牢記「不露腳踝、適度運動、慎食生冷、調節情緒」這四大原則,以科學的方法養護身心,享受健康美好的秋日時光。在自然的更迭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養生之道,讓生活因智慧而更加精彩。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越吃癌細胞可能越瘋長,這5類食物趕緊少吃! - 天天要聞

越吃癌細胞可能越瘋長,這5類食物趕緊少吃!

我們每天攝入的食物,不僅為身體提供能量和營養,也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對健康產生積極或消極的影響。一些食物中含有的有害物質或不良成分,可能會刺激癌細胞的生長和擴散,增加患癌風險。以下這五類食物,建議大家趕緊少吃!1.
小暑時節防「暑濕」 - 天天要聞

小暑時節防「暑濕」

7月7日將迎來夏季的第五個節氣「小暑」。中醫專家表示,小暑正值「三伏」頭伏前後,氣溫持續升高、降水增多,空氣濕度大,體感悶熱難耐,養生防病應從「暑」和「濕」兩方面著眼,注重益氣生津、健脾祛濕。「中醫理論認為,暑多夾濕,『暑濕』二邪夾雜,容易
女子吃冰激凌突發「腦結冰」 醫生提醒:夏日吃冰要科學→ - 天天要聞

女子吃冰激凌突發「腦結冰」 醫生提醒:夏日吃冰要科學→

高溫之下,很多人會選擇冰鎮飲料、冰激凌等消暑,但吃「冰」也得講究「科學性」,一味貪涼可能會傷身。近日,上海一名女子吃完冰激凌後,前額突然一陣劇烈疼痛,持續好幾分鐘,胃也不舒服,連忙到醫院就醫。醫生表示,這種情況有一個形象的說法,叫「腦結冰」
流言|魚刺卡喉時可以喝醋、吞飯解決? - 天天要聞

流言|魚刺卡喉時可以喝醋、吞飯解決?

流言:吃魚卡刺時,可以使用民間流傳的「土方法」來解決,如喝醋、吞咽米飯、饅頭等。真相:魚刺的主要成分是鈣,可與醋中的醋酸發生反應,但想要用喝醋來軟化魚刺,效果甚微,因為醋在喉嚨中只是短暫停留,作用時間不長,而醋中有效的醋酸成分很低,用其軟化
身體這5處「發紅」說明氣血足 夏季養氣血,試試這3招→ - 天天要聞

身體這5處「發紅」說明氣血足 夏季養氣血,試試這3招→

俗話說「夏季無病三分虛」夏季,我們該如何養氣血?身體哪些部位「發紅」說明氣血充足?身體這5處「發紅」說明你氣血充足!夏季,人體容易受到暑邪影響,出現面色白、嘴唇白、手掌白的情況,也是「血虛」的表現。如果身體這5處「發紅」,則說明你氣血充足、
小暑時節,養生攻略快收下! - 天天要聞

小暑時節,養生攻略快收下!

7月7日4時04分,我們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第十一個節氣——小暑。俗話說:「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節氣的到來,標誌著季夏時節的開始。此時初伏將至,在一日勝過一日的炎風熱浪中,荷花怒放、流螢飛舞、蟬鳴陣陣,萬物用熱情禮讚生命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