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ECE | 防治「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維生素D可能是一劑「良方」

2024年05月17日21:45:21 健康 1758
2024ECE | 防治「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維生素D可能是一劑「良方」 - 天天要聞

編譯:鄧玉傑(青島大學附屬醫院);田字格

引言: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PN)是糖尿病的常見併發症,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既往研究發現,維生素D缺乏與炎症和高血糖有關,被認為是導致DPN發生髮展的危險因素。

2024年5月11日至14日,國際內分泌領域學術盛會2024年歐洲內分泌學大會(ECE)於瑞典斯德哥爾摩隆重召開。會上,Ergita Nelaj博士分享了題為《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與維生素D缺乏的關係》的研究報告。研究發現:維生素D缺乏常見於伴有痛性周圍神經病變的糖尿病患者,糾正維生素D缺乏可能會延緩所有亞型DPN的進展,研究人員建議對所有糖尿病患者進行維生素D水平評估。

2024ECE | 防治「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維生素D可能是一劑「良方」 - 天天要聞

DPN——糖尿病的常見併發症

DPN是糖尿病的常見併發症,主要影響身體的周圍神經系統,包括感覺神經和運動神經,常見癥狀如:

➤感覺異常:患者可能感到刺痛、麻木、燒灼感或疼痛,這些感覺通常在手腳末端更為明顯。

➤疼痛:可能會出現劇烈的疼痛,有時被描述為劇烈的、電擊樣的或刀割樣的疼痛。

➤肌肉無力:受影響的肌肉可能會感到無力或疲勞,這可能影響到日常活動,如走路或持物。

➤平衡問題:由於感覺喪失,患者可能會感到站立或行走時平衡困難。

➤溫度感覺減退:患者可能對冷或熱的感覺不敏感,增加受傷風險,如燙傷或凍傷。

➤觸覺減退:對輕觸或壓力的感覺可能會減少,這可能導致腳部受傷而未察覺。

維生素D缺乏與DPN關係密切!

本項研究納入64例未補充維生素D的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年齡57.04±11.05歲,其中43.4%患者合併高血壓,27.8%患者合併血脂異常;平均BMI為27.29±6.24 Kg/m^2,糖尿病的平均病程8.78年。依據DPN狀態將受試者分為3組:

➤第1組:伴有痛性DPN的糖尿病患者20例(男10例,女10例);

➤第2組:伴有無痛性DPN的糖尿病患者20例(男10例,女9例);

➤第3組:不伴有DNP(神經傳導正常)的糖尿病患者24例(男10例,女14例)。

研究發現:第1組受試者25 OH維生素D平均水平明顯2、3組;分別為13.24±5.19 vs 16.37±6.75 vs 19.23±4.52 ng/ml,三組之間維生素D水平存在顯著的統計學上差異。維生素D水平與神經病變評分呈顯著負相關,維生素D水平越低,神經病變評分越高(P<0.003)。年齡或糖尿病進展持續時間對維生素D水平無顯著影響。

本文小結

總之,本項研究提示維生素D缺乏常見於伴有痛性周圍神經病變的糖尿病患者,建議對所有糖尿病患者進行維生素D水平的評估,而糾正維生素D缺乏可能會延緩所有亞型DPN的進展。

信源

DOI: 10.1530/endoabs.99.P474

本視頻/資訊/文章的內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專業的醫療指導,也不應被視為診療建議。醫脈通是專業的在線醫生平台,「感知世界醫學脈搏,助力中國臨床決策」是平台的使命。醫脈通旗下擁有「臨床指南」「用藥參考」「醫學文獻王」「醫知源」「e研通」「e脈播」等系列產品,全面滿足醫學工作者臨床決策、獲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2024ECE | 防治「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維生素D可能是一劑「良方」 - 天天要聞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高溫天的幾種食物? - 天天要聞

高溫天的幾種食物?

最近北方持續高溫,夏天的腳步越來越近,隨著溫度的不斷攀升,人體也似乎進入了消化系統的休眠期,食欲不振,沒有胃口,還有人食物的腐敗變質也加快了速度,我們夏季飲食需要注意什麼? 1. 吃含有糯....
Innovation Webinar | 徐慧玉:OvaRePred——開啟女性健康管理之旅 - 天天要聞

Innovation Webinar | 徐慧玉:OvaRePred——開啟女性健康管理之旅

編者按: The Innovation編輯部推出品牌學術活動 「Innovation Webinar」線上講座:北京時間每周六21-22點,小編邀請The Innovation的作者/編委,科普化講述他們在各自「科學·技術·工程」等領域的研究工作和背後故事……2024年6月15日,小編邀請到了來自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的徐慧玉老師!Fig.1 Poster | 講
這些傷害身體的姿勢,你中了幾個?來看避雷指南 - 天天要聞

這些傷害身體的姿勢,你中了幾個?來看避雷指南

生命在於運動,運動離不開骨骼、肌肉、關節。靈巧的雙手,強健的四肢,挺直的脊樑,支撐著活力十足、閃閃發光的生命。《全民健康大會》第二期,帶來「強肢健體」的健康指南!小動作也能幫大忙!本期節目邀請了北京積水潭醫院副院長劉亞軍、北京體育大學教授矯瑋、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骨關節外科主任醫師趙旻暐、北京中醫藥大學...
59歲女子突發中風去世,醫生規勸:連日高溫,身體虛要少做4件事 - 天天要聞

59歲女子突發中風去世,醫生規勸:連日高溫,身體虛要少做4件事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分享更多的專業健康知識,為您的健康保駕護航,感謝您的支持。「老張,你怎麼穿得這麼單薄?這天氣可不穩定。」醫生李醫生一邊打著傘,一邊對著剛進藥店的老張說道。老張,今年五十九歲
這幾種食物與南瓜相剋,再饞也別一起食用,早了解早受益! - 天天要聞

這幾種食物與南瓜相剋,再饞也別一起食用,早了解早受益!

王先生這一晚邀請了幾位好友來家中品嘗他最新研發的南瓜菜肴。桌上擺放著香氣撲鼻的南瓜燉牛肉、南瓜餅和南瓜粥,每道菜都散發著誘人的香味。「哎呀,老張,你做的這個南瓜燉牛肉真是太好吃了!」李明夾起一塊牛肉,讚不絕口地對著老張說道。
茵陳是「養肝第一草」!搭配好了,還能祛濕、護血管 - 天天要聞

茵陳是「養肝第一草」!搭配好了,還能祛濕、護血管

在醫院的等候區,張先生坐在椅子上,他的朋友李女士經過,停下腳步,輕聲問道:「張先生,你看起來不太好,怎麼了?」張先生苦笑了一下,「嗯,最近身體一直不太舒服,特別是這幾天。」他的聲音帶著些許疲憊和困惑,「我感覺到渾身乏力,手腳沉重,有時候還會
即將進入高峰期!這種病,沒有特效藥! - 天天要聞

即將進入高峰期!這種病,沒有特效藥!

盛夏將至伴隨著高溫潮濕的天氣蚊蟲大量孳生登革熱的流行也逐步進入高峰期目前登革熱沒有特效的抗病毒治療藥物因此早期識別、早防蚊隔離是防止出現重症和防止進一步傳播的重要措施01 登革熱主要由「花蚊子」傳播登革熱主要由「患者→伊蚊→其他人」的途徑傳
午睡,是充電還是「放電」?4個午睡誤區,讓你越睡越累! - 天天要聞

午睡,是充電還是「放電」?4個午睡誤區,讓你越睡越累!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每天給您分享專業的醫學科普知識,幫助您及其家人提高健康生活品質,感謝您的支持!午睡,這個看似簡單的日常行為,其實蘊含著不少學問。對於很多人來說,午睡是下午充電的一個好辦法,但如果方法不對,不僅不能恢復精
中山華山臨床醫學院2.0版?復旦上醫深化教研醫協同機制推動醫學教育改革 - 天天要聞

中山華山臨床醫學院2.0版?復旦上醫深化教研醫協同機制推動醫學教育改革

新民晚報訊(實習生 查文瀾 記者 易蓉)著眼健全教育教學組織架構,發揮附屬醫院醫學人才培養主陣地作用,著力培養國家需要、人民滿意的好醫生大醫生和醫師科學家,建設一流臨床醫學人才培養體系,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推動醫學教育管理體制改革持續走向縱深。昨日,復旦大學中山臨床醫學院和復旦大學華山臨床醫學院同時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