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全國腫瘤防治周正式開始,由昆明醫科大學與昆大生物聯合申報的新型研發機構「細胞技術轉化研究院」與雲南省腫瘤醫院共同攜手,在省腫瘤醫院舉辦了一場主題為「抗腫瘤TCR的鑒定、新葯開發及臨床應用」學術交流會。

雲南省腫瘤醫院院長張國君
本次交流活動邀請到了南京大學正高級研究員、南京科士華生物首席科學家矯士平研究員作為演講嘉賓。雲南省腫瘤醫院張國君院長主持本次會議,他對矯士平研究員的到來表示衷心感謝,並表達了在醫療健康板塊充分落實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囑託,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牢記「健康所系、生命相托」,將腫瘤防治工作做好做優質的堅定決心。

矯士平研究員於演講當日上午,在昆明醫科大學校領導和昆大生物代表的陪同下,參觀了昆明醫科大學,在校史館感受昆醫厚重的發展歷史和悠遠的學術傳承,同時與醫科大學有關領導進行了合作交流會談。


講座上,矯士平研究員就「T細胞發展歷史、T細胞識別腫瘤的機制、個性化TCR-T細胞藥物及臨床操作路徑、新型免疫療法的研發以及臨床試驗的最新數據」等方面進行學術彙報。這些成果的展示不僅為與會醫生、學者提供了寶貴的學習交流機會,更為重要的是,也為未來抗腫瘤T細胞研究的開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簡而言之:該治療方式利用創新的人工智慧平台和擁有大量腫瘤TCR序列和腫瘤組學數據的綜合資料庫的力量,專註於開發和製造專門用於治療實體腫瘤的個性化和靶向TCR-T產品,為癌症的靶向和個性化治療提供了全面、便捷的解決方案,也為患者帶來了生命的希望。

據介紹,由昆明醫科大學作為申報主體、雲南昆大生物細胞科技有限公司作為合作單位的「細胞技術轉化研究院」,成功入選2023年雲南省新型研發機構培育對象。「細胞技術轉化研究院」將通過集聚全球頂尖科研人才、整合優質科研資源,開展前沿的生物醫藥研究,推動科技成果的臨床轉化應用,並通過開放共享的平台機制,與地方政府、醫療機構、企業等多方合作夥伴共同推動區域內生物醫藥和生命健康產業鏈的完善和升級。此次引進矯士平研究員,就是細胞技術轉化研究院持續推動生命健康產業前沿技術在雲南應用轉化的一次新嘗試。
新聞助讀:
矯士平研究員

矯士平研究員師從2018年諾貝爾獎醫學獎獲得者James Allison & Padmanee Sharma夫婦(免疫檢查點治療開創者)。2020年獲評江蘇省海外急需緊缺高層次人才,南京大學聘為正高級研究員,科士華生物首席科學家,其研究方向為通過單細胞組學方法進行抗腫瘤T細胞的鑒定及新葯開發,獲得多項國家級省市級研究基金支持,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CELL, JITC, Clin Can Res, STTT等雜誌上發表學術論文,以第一發明人申請國際國內專利十餘項。其中帶領團隊開發的針對實體腫瘤的KSH01 TCR-T細胞藥物,於2023年獲得美國FDA孤兒葯資格認證,為全球第二款,中國第一款,目前已進入國家葯監局CDE新葯臨床許可審查階段。
雲南昆大生物細胞科技有限公司
雲南昆大生物細胞科技有限公司憑藉其在細胞科技領域的技術積累和專業能力,為客戶提供幹細胞和免疫細胞儲存、類器官構建及藥物敏感性檢測等全產業鏈服務。公司細胞技術研發中心勇於探索、不斷創新,保證了技術水平在區域同行業中名列前茅;個性化精準診療服務中心以精細化管理為手段,不斷提高服務標準,保障每一位客戶得到定製化、高效的醫療解決方案。自2020年起,昆大生物成功與昆明醫科大學建立了穩定的戰略合作關係,通過重大科研項目建設上的深度合作,為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作出貢獻,開啟高質量發展大門,是雲南省級重點醫學教育與科研基地。
來源:都市時報
全媒體記者:伏秀麗
編輯:劉加文
審核:王柔
二審:茹偉
終審:付曉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