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女孩吃飯只能一粒一粒吃,進食稍硬的食物就容易被噎到,歷時三年終於找到病因!

2024年03月25日16:12:06 健康 5569

「我真的沒有在減肥!」這是小金這三年來聚餐時,和朋友解釋得最多的一句話。今年18歲的小金,身形異常消瘦,常常被人打趣是「減肥過度」。

只有小金自己明白其中的痛苦,每次吃飯她幾乎只能一粒一粒地吃,稍微吃快一點,她就容易噎住。

18歲女孩吃飯只能一粒一粒吃

歷時三年終於查明病因

這是怎麼一回事?原來,三年前,在一次吃飯過程中,小金在吞咽時,喉嚨里出現了哽咽的感覺。隨後,她逐漸發現,在進食稍微硬一點的固體食物時,更倍感困難。為此,她不得不放慢進食的速度,小心翼翼地咀嚼每一口,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會被噎到。

父母帶小金去某三甲醫院做了胃鏡檢查,診斷是慢性胃炎。經過治療,小金的癥狀非但沒有得到緩解,反而加重了。

最近兩個月,小金的哽咽感更加明顯,且吞咽的同時伴隨胸骨痛。反流和嘔吐的問題時有發生,甚至在夜間睡覺時,食物還會反流到鼻腔,讓她痛苦不堪。

小金的父母又帶她來到浙江省中醫院湖濱院區消化內科就診。在門診進行食道造影檢查後,檢查結果顯示小金食管腔擴張,賁門舒張差,鋇劑通過受阻。她被診斷為賁門失弛緩症。

浙江省中醫院消化內科呂賓教授指出,小金的食管下部明顯擴張,在與胃相連的賁門處卻出現狹窄,呈現「鳥嘴」狀,這是賁門失弛緩症的典型表現。

平均確診時間長達4年

極易被誤診

像小金這樣的患者還不少。朱奶奶在30年前進行了賁門痙攣手術,術後一段時間,她吞咽困難的問題得以改善。隨著時光流逝,朱奶奶又再次出現吞咽困難的情況。今年年初,因為吃了一塊瘦肉,讓朱奶奶難受了4個小時。

意識到癥狀的嚴重性,朱奶奶來到浙江省中醫院消化內科尋求進一步診斷和治療。日前,呂賓教授團隊為小金和朱奶奶順利開展食管壁內隧道下括約肌切開術(poem術),徹底解決了她們的困擾。目前兩位患者都已成功出院。

為什麼「賁門失弛緩症」這麼難診斷?呂賓教授表示,在我國當前的臨床實踐中,賁門失弛緩症患者從發病到確診平均需要4年,期間患者可能反覆就醫,由於臨床醫生普遍認識不足,往往未能準確選擇恰當的診斷手段,患者遲遲得不到明確診斷。

呂賓教授指出,當患者出現吞咽困難、食物反流、胸痛、體重減輕等情況,在排除梗阻或炎症後,可以考慮是賁門失弛緩症,並開展食管造影、食管測壓和胃鏡等必要檢查以進一步明確。

為什麼會得賁門失弛緩症?

呂賓教授介紹,賁門失弛緩症是一種以食管下括約肌鬆弛障礙和食管正常蠕動缺乏為特徵的原發性食管動力障礙性疾病。賁門位於食管與胃的連接處,正常情況下,食物通過時,食管下括約肌會放鬆,允許食物順利進入胃。然而,在賁門失弛緩症患者中,食管下括約肌的放鬆功能受損,導致食物難以通過賁門進入胃,引起吞咽困難。

長期的食物滯留和食管內壓力增高會導致食管擴張和結構改變,如肥厚、伸長和屈曲,最終失去正常的肌張力。研究表明,這種功能障礙可能與食管肌層內神經節細胞的變性、減少或缺失有關。

18歲女孩吃飯只能一粒一粒吃,進食稍硬的食物就容易被噎到,歷時三年終於找到病因! - 天天要聞

呂賓教授團隊在手術中(醫院供圖)

呂賓教授表示,食管壁內隧道下括約肌切開術(poem術)的基本過程是利用內鏡技術切開食管黏膜層,分離食管黏膜下層建立一條「隧道」,隨後剝離並切開食管下括約肌周圍的環形肌,最後用金屬夾閉合切口。該手術具有術後24-48小時即可進食,術後吞咽困難即刻得到緩解、創傷小、恢復快、療效好等特點,目前已經成為賁門失弛緩症的一線治療手段。浙江省中醫院消化內科團隊已累計開展200多例poem手術,臨床成功率達到95%以上。

(來源:都市快報)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支氣管擴張能不能治癒,那治療目標又是什麼? - 天天要聞

支氣管擴張能不能治癒,那治療目標又是什麼?

在醫學的奇妙世界裡,有一種疾病如同取經路上的頑固妖怪——支氣管擴張。不少人天真地以為,把它「打敗」治好後就能高枕無憂,嘿,這想法可就大錯特錯啦!咱今天就結合《西遊記》來講講這支氣管擴張背後的門道。話說這支氣管擴張啊,就像是那盤絲洞的複雜迷宮,一旦被纏上,氣道病變與擴張就成了「既定事實」,是不可逆的。...
越吃癌細胞可能越瘋長,這5類食物趕緊少吃! - 天天要聞

越吃癌細胞可能越瘋長,這5類食物趕緊少吃!

我們每天攝入的食物,不僅為身體提供能量和營養,也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對健康產生積極或消極的影響。一些食物中含有的有害物質或不良成分,可能會刺激癌細胞的生長和擴散,增加患癌風險。以下這五類食物,建議大家趕緊少吃!1.
小暑時節防「暑濕」 - 天天要聞

小暑時節防「暑濕」

7月7日將迎來夏季的第五個節氣「小暑」。中醫專家表示,小暑正值「三伏」頭伏前後,氣溫持續升高、降水增多,空氣濕度大,體感悶熱難耐,養生防病應從「暑」和「濕」兩方面著眼,注重益氣生津、健脾祛濕。「中醫理論認為,暑多夾濕,『暑濕』二邪夾雜,容易
女子吃冰激凌突發「腦結冰」 醫生提醒:夏日吃冰要科學→ - 天天要聞

女子吃冰激凌突發「腦結冰」 醫生提醒:夏日吃冰要科學→

高溫之下,很多人會選擇冰鎮飲料、冰激凌等消暑,但吃「冰」也得講究「科學性」,一味貪涼可能會傷身。近日,上海一名女子吃完冰激凌後,前額突然一陣劇烈疼痛,持續好幾分鐘,胃也不舒服,連忙到醫院就醫。醫生表示,這種情況有一個形象的說法,叫「腦結冰」
流言|魚刺卡喉時可以喝醋、吞飯解決? - 天天要聞

流言|魚刺卡喉時可以喝醋、吞飯解決?

流言:吃魚卡刺時,可以使用民間流傳的「土方法」來解決,如喝醋、吞咽米飯、饅頭等。真相:魚刺的主要成分是鈣,可與醋中的醋酸發生反應,但想要用喝醋來軟化魚刺,效果甚微,因為醋在喉嚨中只是短暫停留,作用時間不長,而醋中有效的醋酸成分很低,用其軟化
身體這5處「發紅」說明氣血足 夏季養氣血,試試這3招→ - 天天要聞

身體這5處「發紅」說明氣血足 夏季養氣血,試試這3招→

俗話說「夏季無病三分虛」夏季,我們該如何養氣血?身體哪些部位「發紅」說明氣血充足?身體這5處「發紅」說明你氣血充足!夏季,人體容易受到暑邪影響,出現面色白、嘴唇白、手掌白的情況,也是「血虛」的表現。如果身體這5處「發紅」,則說明你氣血充足、
小暑時節,養生攻略快收下! - 天天要聞

小暑時節,養生攻略快收下!

7月7日4時04分,我們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第十一個節氣——小暑。俗話說:「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節氣的到來,標誌著季夏時節的開始。此時初伏將至,在一日勝過一日的炎風熱浪中,荷花怒放、流螢飛舞、蟬鳴陣陣,萬物用熱情禮讚生命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