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中醫藥強省正當時丨建設中醫藥強省正當時

2024年02月27日11:35:04 健康 1280
建設中醫藥強省正當時丨建設中醫藥強省正當時 - 天天要聞

許二平教授帶領團隊在進行中醫藥抗抑鬱篩選實驗。 豫葯全產業鏈研發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提供

□本報記者 師喆 本報通訊員 張海燕

春節假期剛剛過去,窗外大雪紛飛時,河南中醫藥大學校園熱絡異常。仲景文化展覽館正在加緊修建,互動體驗區的懸浮屏幕上,投射出的正是東漢著名醫學家張仲景的身影。

河南,醫聖張仲景故里,仲景文化的發源地,也是中醫藥文明的發祥地。

2021年5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河南,深入了解張仲景生平和對中醫藥發展的貢獻,了解中醫藥在防治新冠肺炎疫情中發揮的作用,以及中醫藥傳承創新情況。他強調,中醫藥學「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和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要做好守正創新、傳承發展工作」。

近年來,我國中醫藥迎來了發展的好時光:中醫藥科技創新日新月異,中醫藥領域獲國家級科技獎勵超過50項,中醫藥全程深度參與新冠疫情防控,組織篩選出「三葯三方」等臨床有效方葯……

如何切實把中醫藥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進一步傳承仲景學術、弘揚仲景文化?這成為河南中醫藥大學發展的題中之義。

薪火相傳

打造中醫藥文化仲景名片

東漢末年,時疫肆虐,有一種被稱為傷寒的流行病,傳染性強,死亡率高,百姓束手無策。

醫者張仲景決心「勤求古訓,博採眾方」,研究治療傷寒病的方法。他繼承前人的醫學理論,結合自己的臨床實踐,不僅救治了大量病人,還創造性地總結出中醫學的經典著作《傷寒雜病論》。書中提出了外感熱病和內傷雜病的病因、病證、診法等。《傷寒雜病論》被稱為中醫四大經典之一。張仲景也被後世尊稱為「醫聖」。

如今,1800多年過去,先人雖已遠去,但他的精神依然浸潤著故鄉河南的每一寸土地,也影響著後世無數中醫藥事業的傳承者。

「每一個學中醫的人,都有一份仲景情結。河南中醫藥大學是河南省中醫藥力量的骨幹、中醫藥人才培養的搖籃、中醫藥科研的主陣地,在傳承仲景文化和推動中醫藥事業發展上,我們責無旁貸。」聽,這是河南中醫藥大學全體師生的心聲。

2017年3月,為深入開展張仲景學術研究,打造仲景品牌,河南中醫藥大學成立了張仲景傳承創新中心,並先後獲批建設河南省仲景方葯現代研究重點實驗室、河南省張仲景學術思想重點實驗室;成功申報「張仲景醫藥文化」入選《第五批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仲景學術傳承創新教師團隊入選「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聯合國家部門組織設立「張仲景傳承與創新專項」,面向全國公開遴選36項優秀課題,全力營造全國性仲景學術研究氛圍;主動對接「一帶一路」倡議,與馬來西亞管理與科學大學共建馬來西亞仲景學院,舉辦仲景學術論壇,積極推動中醫藥「走出去」;連續兩年中標國家中醫藥國際合作專項項目,獲批建設「中國—馬來西亞仲景中醫藥中心」……近年來,河南中醫藥大學的仲景名片越擦越亮。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健全公共衛生體系。

面對新冠疫情這一場百年來影響範圍最廣的全球性大流行病,中醫藥再立新功。清肺排毒湯、連花清瘟膠囊等在抗擊疫情中發揮重要作用的藥物,均是以《傷寒雜病論》中的古代名方為基礎研製而成的。

1800多年前的古代藥方,依然能在當代大疫中守護我們的健康,憑的是前人的智慧。

在推動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的形勢下,中醫藥想要更好發揮獨特優勢,依然要依託人的力量。

有人甘當弘揚仲景中醫藥文化的「傳承人」——

「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為良相,亦當為良醫。」張仲景的這句名言,是河南中醫藥大學仲景傳承班裡不少學生的座右銘。

2023年的河南中醫藥大學中醫學仲景學術傳承班選拔,各相關專業學生踴躍報名。經過資格審核、筆試遴選、最終面試等層層篩選,共有120名同學入選2022級中醫學仲景學術傳承班。這些熱愛中醫藥事業的年輕人,將在中醫傳承人才培養模式下茁壯成長。

有人爭做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的「傳播者」——

「通香著嘞」「叨叨叨」……河南中醫藥大學的德國留學生無名,因為一口流利的河南話頻頻在網上火出圈。作為河南中醫藥大學在讀研究生的他,針灸、推拿、拔罐,樣樣不在話下。

一株小草改變世界,一枚銀針連通中西,一縷葯香穿越古今……古老的中醫學以其獨特價值越來越得到全社會的高度評價和認可,大量和無名一樣的年輕人不遠千里來到中國。他們學著地道的「河南話」,啃著中醫的「文言文」,將對中醫藥文化的熱愛寫進每一寸光陰里。

守正創新

推動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

惟希望也,故進取;惟進取也,故日新。在當下中醫藥振興發展的重大機遇期,在守正創新中醫藥事業方面,河南中醫藥大學一直在進行探索和實踐,努力成為推進仲景文化與產業融合發展的「開路先鋒」——

河南處於南北氣候過渡帶,是「北葯」的南界、「南葯」的北界,因此中藥資源呈現生物多樣性明顯,藥材產地正、種類多、質量佳、品質高、產量大的特點,是實打實的中藥材生產大省。

但隨著全國中藥材產業競相發展,我省中藥材產業的短板弱項也暴露出來,如種業專業化水平低、規範化種植水平不高、龍頭帶動能力不強、新功能新業態開發滯後等問題。

為了將河南中醫藥事業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效益,提升中醫服務能力,加強中藥全產業鏈研發至關重要。2023年,圍繞建設河南中醫藥強省、打破豫葯全產業鏈發展中的技術壁壘,河南中醫藥大學牽頭,聯合鄭州大學藥學院仲景宛西製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羚銳製藥股份有限公司、好想你健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高校與企業,共同成立豫葯全產業鏈研發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

「這將是一個體制創新、機制靈活、運行規範、充滿活力的協同創新體,為豫葯全產業鏈研究提供新範式。」協同創新中心主任許二平介紹,協同創新中心將聚焦豫葯全產業鏈發展的重大瓶頸問題,緊扣問題發揮協同創新的優勢,彙集豫葯全產業鏈的優勢資源,聯合行業主管部門、龍頭企業等,著重從豫葯生態種植、特色炮製加工、質量評價體系、仲景經典名方、大健康產品研發和新學科培育等全產業鏈角度開展研究,優勢互補,打破豫葯全產業鏈發展的技術壁壘,形成豫葯全產業鏈的創研中心。

針對目前豫葯生態種植關鍵技術體系不成熟、豫葯綜合利用的關鍵技術缺乏等關鍵問題,創新協同中心對應設置「豫葯溯源與生態化種植研究」「豫葯藥效物質基礎和作用機制研究」等協同創新方向,分別由專家帶領團隊展開深入研究。

熟地黃是河南的道地藥材,我省四大懷葯之一,過去多是作為口服藥進行吞服使用。省內一家葯企想要開發咀嚼飲片新劑型,卻因為研究實力不足遇到阻力,請求河南中醫藥大學協助解決。而這正好是豫葯協同創新中心「豫葯加工炮製工藝與特色飲片研究」團隊的工作方向。目前,雙方已展開合作攻關。

中醫與中藥,兩者相輔相成,互為依存。中醫的診療效果離不開中藥的物質基礎,而中藥的價值則通過中醫的服務得以體現。要想將河南中醫藥事業的資源優勢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就必須注重中醫與中藥的協同發展,提升中醫的服務能力,同時加強中藥全產業鏈的研發。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許二平團隊在中藥抗抑鬱作用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他們首次發現了芒柄花黃素的抗抑鬱作用,這為抗抑鬱新葯的研發提供了新的候選藥物,同時也為黃芪、甘草、葛根、苦參等中藥在防治抑鬱症方面的應用提供了實驗依據。今年年初,許二平教授更是根據自己多年臨床治療脾胃病和抑鬱症的經驗,探索脾胃病和抑鬱症的關係,成功研發出了「溫笑解郁顆粒」,這是河南省中醫院首個針對抑鬱症的院內製劑,並已取得製劑備案號,為中醫藥在抑鬱症治療領域的應用開闢了新的道路。

「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河南是醫聖張仲景的故鄉,我相信通過充分發揮中醫藥的獨特優勢,能夠讓中醫藥文化走向世界,讓『中國處方』和『中國方案』推動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為人類健康作出更大的貢獻。」河南中醫藥大學相關負責人表示。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走路快和走路慢,哪個更有利於長壽?新研究顯示衰老或差12年 - 天天要聞

走路快和走路慢,哪個更有利於長壽?新研究顯示衰老或差12年

常聽到身邊的人說:「我走得很慢,反正不急。」或者「我走得快,別嫌我沖!」走得快,似乎是一種動力滿滿的狀態,而走得慢,則給人一種悠閑、從容的印象。但如果告訴你,走路的快慢竟然可能影響壽命,你會不會覺得有些意外?有研究顯示,走得快的人,衰老速度
密密麻麻,60歲大叔腹中藏著199顆「黃金豆」 - 天天要聞

密密麻麻,60歲大叔腹中藏著199顆「黃金豆」

因為胃部手術後長期飲食受限,導致膽汁代謝紊亂,60歲劉大叔膽囊里竟塞滿了199顆結石!劉大叔30多年前曾因胃部疾病做過手術。然而,近期他頻繁出現右上腹隱痛、消化不良等癥狀,起初並未在意,直到疼痛加劇難以忍受,這才匆匆來到東陽市人民醫院就診。
醫保局的創新葯「百億補貼」來了! - 天天要聞

醫保局的創新葯「百億補貼」來了!

來源:市場資訊(轉自:拇指葯略)更靈活的支付限額管理作者:西北哽從昨天開始,國家醫保局要推出支持創新葯新政策的消息就在圈子裡傳遍了。可直到7月1日上午開會的時候,醫藥板塊都沒什麼動靜。說實話,這些年創新葯支持鼓勵的政策出了不少,也解決過一些
你習以為常的6個行為,正在加速結節生長!很多人忽視了 - 天天要聞

你習以為常的6個行為,正在加速結節生長!很多人忽視了

肺結節、甲狀腺結節、乳腺結節……現代人一體檢就查出各種結節。有人焦慮不已,害怕結節長大或癌變;有人則執著尋找原因,「為什麼我會長結節」。到底什麼樣的結節會癌變?為什麼有些人特別容易「集齊」各種結節?結節真的會被「氣」出來嗎?資料圖 孫良攝你
1毫克就可能致癌 很多人家裡有,快自查 - 天天要聞

1毫克就可能致癌 很多人家裡有,快自查

來源:掌上春城一種全球公認的強致癌物,很多人天天都在吃,而且它最喜歡現在的天氣——又濕又熱,正是出來作惡的好時候!它就是目前地表已知最強致癌物之一,黃曲霉素,全名黃曲霉毒素,毒性是砒霜、氰化鉀、三聚氰胺的數倍。1毫克黃曲霉毒素就可能導致癌症
空調吹成白肺?這個致病菌到底從何而來 - 天天要聞

空調吹成白肺?這個致病菌到底從何而來

來源:北京青年報進入6月,溫度持續升高,開空調成為不少人解暑納涼的首選。然而近日,一則「男子吹空調3天致肺『白』化」的新聞衝上熱搜。患者因持續發熱、咳嗽未重視,最終確診為軍團菌肺炎,險些喪命。這種由空調、熱水器滋生的「隱形殺手」究竟從何而來
再登國際舞台!沈潔教授團隊6項研究成果亮相第17屆國際甲狀腺大會 - 天天要聞

再登國際舞台!沈潔教授團隊6項研究成果亮相第17屆國際甲狀腺大會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當地時間6月18日至22日,第17屆國際甲狀腺大會(ITC)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會上,南方醫科大學第八附屬醫院(佛山市順德區第一人民醫院)沈潔教授團隊共6項與甲狀腺眼病(Thyroid Eye Disease, TED)相關的研究成果成功入選大會摘要,其中2項被大會遴選為口頭報告,4項以壁報形式展示,展現了團隊在...
中國「痛風地圖」發布!湖南、柳州「領跑」全國,男性風險超女性4倍 - 天天要聞

中國「痛風地圖」發布!湖南、柳州「領跑」全國,男性風險超女性4倍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中國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顯示,痛風與心血管疾病、慢性腎病、糖尿病等多種疾病存在顯著關聯,且往往面臨更高的死亡風險和住院負擔。痛風在國人中發病率不低,且湖南、廣西柳州最高。痛風「地圖」:湖南、柳州「領跑」全國,男性風險超女性4倍該研究基於中國慢性病前瞻性研究的50萬30~79歲成年人數據,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