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麥到底是「高血糖幫手」,還是營養佳品?應該如何正確選擇

2024年02月17日17:55:22 健康 1043

燕麥到底是營養佳品還是害人精?

燕麥到底有沒有營養價值?大家好,我是封醫生。兩種情況來看它。

·第一種情況就是糖尿病的病友朋友們,這兩類人群對於燕麥如果沒有糖尿病的一些風險,燕麥可以用完全沒問題,就把它當成其他的糧食一樣的,而且不區分燕麥的任何的種類和生產工藝。

·但如果是一個糖尿病的病友朋友,燕麥就得仔細的去了解一下它裡頭的內部的構成、分類、加工方法以及有沒有加進去其他的一些配料。

燕麥到底是「高血糖幫手」,還是營養佳品?應該如何正確選擇 - 天天要聞

糖尿病飲食跟正常的非糖尿病飲食非常大的差別,糖尿病飲食應該盡量避免高GI飲食,就是GI值越高餐後升血糖的速度就越快,導致血糖劇烈的波動,對控制血糖病情都非常的不利,所以高GI飲食一定要受到嚴格的控制,這是糖尿病病友們都非常清楚的一點。

燕麥是不是這個還不完全是整燕麥粒或者有鋼切燕麥、生壓燕麥或者是厚燕麥片,這幾個不屬於高GI飲食,但是這種速溶性的即沖型的加了糖以後攪了口味的,過度加熱以後導致它糊化甚至是碳化的這一類型的燕麥製品,它的GI值就很高,大部分都超過了70,有甚至75、76,對於血糖的波動就比較大,糖尿病的病友就應該盡量避免食用這樣的燕麥及其製成的一些產品。

燕麥到底是「高血糖幫手」,還是營養佳品?應該如何正確選擇 - 天天要聞

燕麥的營養價值也是毋庸置疑的,它含有非常豐富的膳食纖維,吃進去以後可以吸水膨脹,增加人體的飽腹感,促進腸道的蠕動,改善人體的便秘,甚至對人體的一些脂肪,甚至是膽固醇形成一定的包繞,對於腸道的菌群的平衡調節也是有益處的。

燕麥到底是「高血糖幫手」,還是營養佳品?應該如何正確選擇 - 天天要聞

但是這種無差別的益處是針對沒有血糖問題的民眾來的,有血糖問題一定就要仔細的去選一選整粒燕麥、鋼切燕麥、生壓燕麥以及厚燕麥片,這個是他們可以的,跟燕麥的營養價值都是一樣的,只是沒有過度的進行高溫的焦化糊化,所以它的GI值不高。所以又落回到基本的原則來上。

燕麥到底是「高血糖幫手」,還是營養佳品?應該如何正確選擇 - 天天要聞

對於糖尿病的病友來講盡量選擇吃這些五穀雜糧,不管是做各種替代的,一定要考慮能吃整粒的就吃整粒的,能盡量吃生的就吃的稍微生一些,不要那麼的高溫加熱使得脫水碳化、焦化糊化。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如果覺得我的分享對你有所幫助,請長按點贊,強烈推薦,關注我,持續更新健康知識。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馬德興:丁旋腰椎四根骨頭骨折,代陳穎半月板受傷 - 天天要聞

馬德興:丁旋腰椎四根骨頭骨折,代陳穎半月板受傷

5月25日,足球記者馬德興介紹了武漢江大女足在今年的一些困難情況,並認為,這個女足亞冠冠軍對目前正處於低谷之中的中國足球、中國女足而言,這無疑是輸入了一針強心劑,更顯得彌足珍貴。馬德興:從2024年開始,武漢江大女足的整體實力就因為足協推出的女足俱樂部「投入帽(即年度總投入不得超過3000萬元)」「工資帽(含獎...
它的維生素C含量是藍莓的4倍! - 天天要聞

它的維生素C含量是藍莓的4倍!

【來源:廣西台新聞910】又到了吃桑葚的時候,紫黑透亮的小果子,酸甜可口、豐滿多汁。桑葚的吃法頗多,可洗乾淨後直接生吃,還能榨汁、配酸奶、泡酒……特別百搭。桑葚的營養 膳食纖維桑葚的膳食纖維含量在水果中屬於優秀水平,其不溶性膳食纖維含量高達
我國8成胃癌與該風險相關,分子醫學中心攜手體檢機構破解「三高一低」難題 - 天天要聞

我國8成胃癌與該風險相關,分子醫學中心攜手體檢機構破解「三高一低」難題

幽門螺桿菌(Hp),被稱為藏在胃裡的「隱形殺手」。它是一種寄生於胃黏膜的細菌,與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癌等消化道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數據顯示,我國幽門螺桿菌感染率約為40%至60%,且呈現高致病率、高耐葯率和低根除率的「三高一低」特徵。傳統經驗性治療方案因缺乏針對性,易導致治療失敗、藥物副作用疊加及耐藥性...
顧玉東,因病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 天天要聞

顧玉東,因病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5月25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發布訃告,著名醫學家、教育家顧玉東院士逝世,享年87歲。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著名醫學家、教育家,中國手外科、顯微外科、肢體功能修復重建外科的奠基者和開拓者之一,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黨的十五大代表,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華山)主任,《中華手外科雜誌》總編輯,國家衛生...
為什麼很多人一聽到「放療」,就敬而遠之?關於放療的二三事 - 天天要聞

為什麼很多人一聽到「放療」,就敬而遠之?關於放療的二三事

「啊?你說要做放療?是不是已經很嚴重了?」「放療不是會把人燒壞嗎?」「聽說放療掉頭髮、嘔吐、整個人都廢了……」在門診聽到「放療」這兩個字,很多人第一反應不是問「它能不能治好我」,而是「我還能不能撐得住」。眼神里的恐懼,幾乎能把診室空氣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