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年過半百,處於人生的拐點,這個時候,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要仔細考量一下,都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到了50歲,就應該知道天命了,所以做任何事情,也都不要再隨心所欲了。
生命在於運動,運動對於健康而言至關重要,一個不愛運動的人,健康很容易出問題,如果不愛運動,身材管理不好,到了中年以後,就可能是大腹便便的狀態,腹型肥胖不僅影響的是顏值,還影響一個人的壽命,肥胖之後,癌症、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的發生率都會增加。
如果不愛運動,我們的免疫力也會格外差,新冠流行已經三年的時間了,大家都非常清楚,其實最後與新冠鬥爭的,就是身體的免疫力,免疫力越好,恢復越快,免疫力越差,恢復越慢,後遺症可能持續的時間越長。
隨著年齡的增長,免疫力不好還會導致癌症的發病率增加。
問題是,人到50,究竟怎樣的運動方式才是最佳的運動方式呢?
50歲開始,我會建議大家,一定要悠著點,人要服老,要順應天命,這樣才能讓健康處於一個最佳的狀態,50歲,不是說你不能拼了,是你不適合拼了。
人過了50歲,哪怕你再愛運動,也不要去做這5件事!
第一,人過50歲,運動不要再刻意追求速度
當我們年輕的時候,我們追求的是更快,就拿跑步來說,年輕的時候,我們喜歡短跑,喜歡衝刺的那種感覺。
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到了50歲,就別再這樣衝刺了,50歲,你的身體開始走下坡路,你的心肺功能,你的膝蓋,你的肌肉韌性,都不支持你再去進行劇烈的衝刺。
過於追求速度,反而容易被速度拖累,最終導致身體不堪重負。
第二,人過50歲,運動不要再刻意追求強度
年輕的時候,我們運動除了追求更快,還追求更強,我們一次又一次突破自己,超越自己,創造奇蹟。
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不要再這樣做了。
強度太大的運動,很容易損傷你的身體,就拿走路來說,年輕的時候,你走個兩三萬步也沒什麼問題,但是50歲以後,你每天還是走這麼多路看看?暴走,只會讓你的膝蓋越來越糟糕,可能這樣走不了幾年,你的膝蓋就廢了。
第三,人過50歲,不要再去挑戰風險大的運動
年輕的時候,你什麼運動都想挑戰,越是高難度的運動,你越興奮。
年輕的時候,你踢足球,打籃球,爬雪山,可是年齡大了,這些運動最好別做了,原因是風險太大。
年過50歲,我們的骨質容易疏鬆,碰撞一下,跌倒一次,骨頭就可能會裂開或者骨折。
為什麼很多老人摔一跤就沒了?摔跤之後長期卧床,血栓、感染、褥瘡一系列併發症都來了,你說能長壽嗎?
第四,人過50歲,不要飯後立刻去運動
年輕的時候,我們仗著身體很好,連運動都隨心所欲,很多年輕人,飽餐後依然可以去打籃球,去跑步。
但是到了50歲,一定別這麼做。
飽餐之後,大量的血液聚集在消化道,這個時候你去運動,不僅不利於食物的消化,還會增加意外發生的風險。
不要飯後立刻運動,如果要運動,建議飯後至少1個小時才進行,而且強度宜小不宜大。
第五,人過50歲,運動時間要有節制
年輕的時候,我們可以一天到晚都在運動,你看那些運動員,他們的運動強度是很大的,可為什麼很年輕的時候就退役了?原因很簡單,過度運動其實是一把雙刃劍,像劉翔、姚明等著名的運動員,他們都飽受慢性運動損傷帶來的困擾,不得不選擇退役。
人過50歲,運動要有節制,運動具有兩面性,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保證運動有利於健康的前提下,又避免了運動對身體帶來的創傷。
任何一種運動,都不宜太久,就拿走路來說,你每天走路堅持一個小時就可以了,你非要走兩三個小時,身體能受得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