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污名化」的味精,甚至比雞精健康
你家廚房還有味精嗎?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味精在很多家庭消失了。
味精吃多了會掉頭髮、骨質疏鬆、甚至致癌?
被「污名化」的味精,其實很冤枉。
01
味精對健康有害?
沒有的事。
美國FDA、美國醫學協會、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組等權威部門的評審表示:味精在食品中的使用沒有一定的限制,無需擔心其安全性。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鈉鹽,進入人體後可轉化為谷氨酸、谷氨醯胺和酪氨酸,這些氨基酸是人體蛋白質的重要組成單元之一。
味精中96%的谷氨酸能被人體吸收,形成人體組織中的蛋白質。
02
味精是怎麼來的?
味精是用大米、玉米、小麥、甘薯等糧食作物進行微生物發酵後再提取、精製,得到的谷氨酸鈉。
味精主要通過刺激舌頭味蕾上特定的味覺受體,帶給人味覺感受。這種味覺被稱為「鮮味」。
西紅柿、發酵的大豆製品、酵母提取物、某些乳酪,醬油等食物中都有谷氨酸。
動物體內含有天然谷氨酸鹽,也就是味精,這就是為什麼肉吃起來更鮮,味道較重,而蔬菜比較淡。
02
味精和雞精的區別是啥?
雞精是一種複合調味品,主要成分是味精(含量40%)和鹽。
此外,還有少量的助鮮劑核苷酸、雞肉提取物、澱粉、膨化劑、香精、色素等。
可見,味精是單純的谷氨酸鈉,而雞精是複雜版的味精,本質上沒有區別。雞精比味精更安全、更健康的說法也沒有科學依據。
04
做菜時味精怎麼放?
味精吃多了常常會感到口渴,這是因為味精中含有鈉,但是因為味精不咸,所以容易吃過量。
5克味精的鈉含量相當於1克鹽的鈉含量。如果菜里已經放了比較多的味精,就要盡量少放鹽。
谷氨酸鈉最適溶解溫度為70℃~90℃。
最好在出鍋時再加味精,這樣既不破壞味精,又使味精能迅速溶解在湯汁中,產生鮮味。
本身含谷氨酸鈉較多、有鮮味的菜(如炒雞蛋、用雞或海鮮燉制的菜)中就沒有必要再加味精了。不僅浪費,還會影響天然的鮮味。
參考資料來源:
1.https://www.cas.cn/kxcb/kpwz/201408/t20140827_4193033.shtml
2.http://book.foodmate.net/wiki/%E8%B0%B7%E6%B0%A8%E9%85%B8%E9%92%A040827_419303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