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間耳鼻喉科三分之二病人來拔魚刺,過年這幾天仍是出事高峰期

2024年02月08日15:45:04 健康 1233

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黃慧仙 通訊員 吳玲瓏 徐思鵬 孫金銘

晚間耳鼻喉科三分之二病人來拔魚刺,過年這幾天仍是出事高峰期 - 天天要聞

視覺中國圖

近日,「為什麼只有中國醫生擅長取魚刺」的話題上了熱搜。「拔魚刺」這件日常而又難受的事,又成為許多人熱議的話題。

對浙江人來說,魚是過年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臨近過年,醫院拔魚刺的人多不多?碰到魚刺卡喉嚨時,應該採取什麼樣的處理方式?帶著這些疑問,記者先後走訪了杭城的幾家醫院。

臨近春節,醫院拔魚刺的人多了

「近期最多一晚上,接診了十三四個病人,全是來拔魚刺的。」2月7日晚間,在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浙江省新華醫院)急診耳鼻喉科的診室里,剛剛為一位女病人拔完魚刺的值班醫生告訴記者,在魚刺位置偏上、病人配合度較高的情況下,一般5分鐘左右即可拔出;而當位置偏下或深度較深,過程中病人頻繁乾嘔等情況時,則會花費更多時間。

晚間耳鼻喉科三分之二病人來拔魚刺,過年這幾天仍是出事高峰期 - 天天要聞

晚間的急診耳鼻喉科診室。 記者 黃慧仙 攝

記者了解到,臨近春節,來醫院耳鼻喉科拔魚刺的病人數確實有一定增加。「晚上有2/3都是拔魚刺的,往年過年過節也會出現類似情況。」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浙江省新華醫院)耳鼻喉科主任王艷說。

記者隨後又走訪了浙江醫院、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等幾家醫院,發現都存在類似的情況。

「每天門診差不多要接診20多個拔魚刺的病人,晚上也不少。」浙江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呂慧洋說,按以往經驗來看,春節期間,年三十晚飯後,以及大年初一到初三的白天,常常是拔魚刺的「高峰」。

呂慧洋告訴記者,在接診的人群中,年紀大的病人較多。「老年人舌頭靈活度不高,假牙對魚刺又沒那麼敏感,如果一邊聊天一邊吃魚的話,就容易被魚刺卡住。」

浙江人容易被哪些類型的魚的刺卡住呢?

根據多年的「拔刺」經驗,呂慧洋表示,不少病人容易被鯧鯿魚、白條等多刺的魚類卡住。

「被鰻魚、鯽魚的刺卡住的人也不少。」市三醫院耳鼻喉科主任王冉紅說,鰻魚的魚刺細而鋒利,而鯽魚刺多又硬,都是卡喉嚨的「一把好手」。

晚間耳鼻喉科三分之二病人來拔魚刺,過年這幾天仍是出事高峰期 - 天天要聞

江浙菜:魚頭豆腐。 視覺中國圖

拔魚刺的「土方法」管用嗎?

「小時候被魚刺卡過很多次,會通過咳嗽、喝水等方式解決。」說起魚刺卡喉嚨,溫州人黃先生頗有心得體會,甚至還向記者分享了曾經的一次「硬核」取魚刺方式:「有次卡得太厲害,實在弄不下來,家人就用筷子從喉嚨里夾出了魚刺。」不過,黃先生也表示,經此一遭,從此自己吃魚的時候,小心了很多,就較少發生魚刺卡喉嚨的情況了。

杭州鄒先生也有過多次被魚刺卡喉嚨的記憶。「草魚的刺比較多,小時候挺容易被卡。」鄒先生說,遇到魚刺卡喉嚨的情況,一般會通過喝醋、吞米飯的形式來解決;不奏效的話,會選擇去醫院處理。

一圈問下來,記者發現,大家對處理卡喉嚨的魚刺都有不少「經驗之談」。

「喝醋和吞米飯等『土辦法』其實沒什麼用。」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浙江省新華醫院)耳鼻喉科主任王艷說,醋沒法在短時間內軟化魚刺,而且喝太多醋容易造成口腔、咽喉、食道等處粘膜出現酸燒傷;吞米飯則容易把原本在咽喉部位的大魚刺帶入食道,從而帶來更大風險。

王艷告訴記者,遇到魚刺卡喉的情況,如果一時無法去醫院,可嘗試通過手指按壓舌根部催吐的方式,試著將卡住的魚刺吐出來。

當然,催吐排魚刺的方式也存在二次損傷的風險,最好的辦法仍是及時到醫院就醫。

去年,一位「忍」了25天、特地從國外趕回杭州拔魚刺的病人令市三醫院耳鼻喉科主任王冉紅印象深刻。「小夥子在中東一帶做生意,在當地吃魚時被魚刺卡住,但由於不熟悉當地的就醫流程,就一直忍著。回到杭州,第一件事就是直奔醫院拔魚刺。」王冉紅說,幸好魚刺卡得不深,只有一點小潰瘍,拔出魚刺後簡單用藥很快便康復了。

「卡在咽喉處的魚刺,一般檢查後直接用鑷子或異物鉗等器械直接夾出。」王冉紅說,而魚刺在食道內的患者,耳鼻喉科醫生會充分評估:如魚刺比較大且尖銳的,為避免二次損傷,則在耳鼻喉科行食道鏡下食道異物取出,如果食道內偏小的魚刺則可聯繫消化科,在消化內鏡下處理。因此,對於相關診療方式的選擇,耳鼻喉科醫生會以病人食道內魚刺的大小、位置、形狀等來綜合判斷。當魚刺過於隱蔽時,甚至還需要做高分辨CT來確定位置。

醫生提醒,吃魚時注意細嚼慢咽,不要一心二用,尤其注意不要邊吃魚邊聊天。

「魚刺看似是一件平常不過的小事,但有時候卻是『要命』的大事,切不可掉以輕心。」王艷說,當魚刺位置較深,如遊走在頸動脈旁等位置時,就存在極大風險。醫生也會通過相關檢查儘早確定魚刺位置,從而精準拔刺。「拔魚刺時要有耐心,也應相信醫生,才能及早排除風險。」

(來源:潮新聞客戶端)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潰瘍性結腸炎的「五駕馬車」載我走向康復之路 - 天天要聞

潰瘍性結腸炎的「五駕馬車」載我走向康復之路

  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我曾是一名深受潰瘍性結腸炎困擾的患者。那些日子裡,痛苦癥狀、癌變擔憂、生活質量低下以及焦慮抑鬱等問題交織在一起,讓我幾乎陷入了絕望的深淵。然而,幸運的是,我最終遇到了「五駕馬車」康復方案,重獲健康和希望。今天,我想分享這段康復之路的點點滴滴,以此感恩那些幫助我走出困境的人和事...
有這3種習慣的男性,正在慢性「自殺」!醫生:趕緊自查 - 天天要聞

有這3種習慣的男性,正在慢性「自殺」!醫生:趕緊自查

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你這是在慢性『自殺』啊!」醫生李建軍一邊檢查,一邊搖著頭說。事情還得從端午節說起。我們的主角王大海,是一名軟體工程師,平日里工作繁忙,難得有個
水果攤販說,入夏後,這3種水果盡量不要買,家裡有也要少吃 - 天天要聞

水果攤販說,入夏後,這3種水果盡量不要買,家裡有也要少吃

小王工作公司的樓下有一家水果攤,他一休息就去水果攤買東西。每一次小王來,水果攤的老闆小張都熱情歡迎小王,兩個人真的是相見恨晚的,兩個人每次見面都聊的很開心。小王剛到攤前,小張迫不及待的跟小王分享剛來的當季櫻桃,說罷就把櫻桃往小王手裡送。
醫院科室開業儀式用「開張大吉」等引爭議,南通大學附屬醫院致歉 - 天天要聞

醫院科室開業儀式用「開張大吉」等引爭議,南通大學附屬醫院致歉

6月13日,南通大學附屬醫院就網傳「醫院科室舉行開業儀式」的內容發布情況通報,經核實為該院血液內科醫護為記錄新病區啟用拍攝,相關內容及不當表達引發社會關注,深表歉意。以下為通報全文:6月12日,相關網路平台視頻發布了「南通某醫院一科室舉行開業儀式」的內容。經核實,該視頻為我院東院區血液內科醫護人員為記錄科...
防暑科普丨面對炎熱高溫 這些消暑誤區要規避 - 天天要聞

防暑科普丨面對炎熱高溫 這些消暑誤區要規避

近期,多地持續高溫天氣。盛夏炎炎,熱浪滾滾。面對近期的高溫天氣,有哪些消暑誤區需要規避?一起來了解。誤區一:消暑主要靠空調天氣一熱,很多人都離不開空調。事實上,長期在空調帶來的恆溫下生活,身體的溫度調節能力、免疫力都會降低,一旦置於高溫環境
防暑科普丨高溫來襲 這些防禦指南措施要牢記 - 天天要聞

防暑科普丨高溫來襲 這些防禦指南措施要牢記

近期,北方高溫持續發展。6月9日以來華北東南部、黃淮等地出現高溫天氣過程,河北、山東、天津等地共有42個國家氣象站達到極端高溫閾值,86個國家氣象站日最高氣溫超過40℃。面對近期的高溫天氣,我們該如何應對防護?以下這些防暑指南要牢記。
假的!假的!假的!千萬別信! - 天天要聞

假的!假的!假的!千萬別信!

話費充值是大家日常開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當面對「低價充值」的廣告時不少人都心動了但注意,優惠的背後可能暗藏「陷阱」本想「薅羊毛」,結果成「洗錢」近日,南充市民唐先生在某二手平台刷到一個「低價話費充值服務」的商品,商品詳情顯示「9折代充話費,量大從優,三天內到賬」,心動的唐先生並未多想,立即下單了1000...
向世界展示中國器官移植事業成就,這個運動會在武漢迎來「20歲生日」 - 天天要聞

向世界展示中國器官移植事業成就,這個運動會在武漢迎來「20歲生日」

「2004年,我們在武漢舉辦了第一屆中國移植運動會。2024年,我們又回到了這裡。」6月11日、12日,第八屆中國移植運動會在漢舉辦。開幕式上,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理事長黃潔夫稱,20年來,我國器官捐獻與移植經歷了巨大的發展變遷。作為《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條例》正式實施後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