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保「靈魂砍價」為啥底氣這麼硬?揭秘背後故事
前不久,最新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更新,醫保談判現場再現「靈魂砍價」。
「靈魂砍價」背後,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故事?
「靈魂砍價」背後的男人,北京大學全球健康發展研究院院長劉國恩,與廣大青年分享如何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高效的健康服務。
70萬一針到3.3萬一針
「靈魂砍價」成功的奧秘在這兒
2021年,一款治療罕見病的藥品由70萬元一針被砍到3.3萬元一針。前不久,一款治療糖尿病的藥品,從15元一片被砍到5.39元一片,「靈魂砍價」究竟有何奧秘?

劉國恩向大家介紹,每一次「靈魂砍價」都有科學依據,這是來自三個專家組的集體智慧。
臨床組的醫療專家憑藉臨床經驗判斷,藥品在目錄更新調整中是否有臨床的必要性;經濟學專家組負責評估藥物應用需要付出多少費用,又能獲得多少健康收益;醫保基金測算組負責計算藥品納入醫保藥品目錄,是不是有足夠的錢支付。

綜合三個專家組測算的推薦價格後,才最終形成談判人員。
在現場打開的信封里寫著的「底價」
神秘人物爆料醫保談判遇「險」記
節目現場,一位曾經參與過2021年醫保談判的工作人員分享了一段「魔幻」經歷。
2021年的一天,她突然接到一通陌生來電,對方直接通知她被選中參加醫保談判,即刻買票前往指定地點集合。
集合之後,大家被大巴帶到一個偏遠山村開始了長達半個月的測算工作。
她回憶,雖然此前收到過,相關部門出具的正式文件,但是整個經歷聽起來依然有點「魔幻」。這背後,其實是因為國家醫保談判工作的絕對保密性特質。相關部門要最大限度地保證測算工作不受任何利益方干擾。
「居民醫保一年減少2500萬人!」經濟學家回應。交了醫保,不生病是不是就浪費了呢?
劉國恩現場回應:「不僅划算,還超級有運氣」!
劉國恩舉例,坐飛機從北京到上海,買一個航空險,雖然用到它的概率很低,但是飛機一旦發生意外,就是生死存亡的大事。
以此類推,醫保也是如此。
食堂or飯卡
你更願意把就餐補貼補到哪裡?
劉國恩介紹,我國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在制定過程中,曾經歷了兩種觀點的討論與博弈。
一種觀點認為應該「補供方」,也就是把國家籌集的資金補給醫療機構,讓藥品、醫療實現降價甚至免費,從而減輕全民看病的負擔。
另一種觀點認為應該「補需方」,這也是劉國恩極力主張的方案,他覺得應該用籌集資金為居民建立保險基金,讓居民按需使用。

劉國恩舉例,如果現在學校有一筆錢,用以保障學生的吃飯問題,你會選擇把錢直接打給食堂,還是打到每個學生的卡上?
答案不言而喻,通過多年的推動,「補需方」方案即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在全國推行,覆蓋全世界人口最多的,醫療保障網漸漸形成。
來源:央視一套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