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劉迅 趙雪純
通訊員 荊彤
常年從事推拿、按摩工作,五旬女子的拇指指間關節長出骨刺,疼痛難忍。武漢市第四醫院專家通過關節鏡手術,僅用1毫米切口,便微創處理病損部位。1月2日,患者順利出院。
53歲的蔡女士老家在武漢,後常年在香港生活,並開了一家中醫針灸推拿館,生意一直不錯。但由於長年累月地推拿、按摩,蔡女士的手漸漸出現問題,起初是雙手酸痛,到後來手一用力就疼得鑽心,尤其是右手拇指不動都痛,完全使不上力,這段時間她也無暇顧及生意準備去醫院就診。考慮到當地公立醫院的預約周期長,蔡女士便決定回武漢治療。
2023年12月28日,蔡女士來到武漢市第四醫院就診,該院手外科副主任醫師陳焱檢查發現,她右手拇指指間關節處長了骨刺,這是由於職業原因,手部長期反覆進行抓、握、捏等動作而產生的慢性損傷,需手術治療緩解疼痛。

醫生為蔡女士進行關節鏡手術
如選擇傳統方式,醫生需在右手拇指上開個「S」形的切口,將拇指指間關節背側完全切開並暴露關節,對局部肌腱有影響,術後手部固定的時間相對較長。多次溝通後,蔡女士選擇了創傷更小的關節鏡手術。
術中,陳焱在患者指間關節兩側做兩個毫米級的切口,放入直徑僅有1.9毫米的關節鏡。此時,關節鏡和鏡下器械如同醫生的眼睛和手臂進入關節內,由於指間關節操作空間狹小,陳焱只能將器械像端筷子似的端在手上,輕微挪動手腕,主要以手指控制關節鏡和手術器械的操作。除了對醫生手部操作的穩定性要求極高,手術視野也是一大挑戰。指間關節的關節鏡手術操作空間僅有毫米級,為了收入更多視野,鏡頭傾斜了30°,醫生只能看到傾斜後畸變的視野而非手術器械正前方的視野,操作中需要不停通過屏幕上的標定點精準定位。通過關節鏡,陳焱成功地將患者的病損清除乾淨。術後,蔡女士的手指上僅留下兩個1毫米的小孔,也無需縫合。

術後拇指關節處切口僅1毫米
武漢市第四院手外一科主任邢丹謀介紹,在小關節鏡的輔助下,不僅可以在不切開關節囊的同時清晰看到關節內的完整情況,還能避免對關節韌帶、肌腱的損傷,避免了傳統手術後關節和韌帶攣縮的情況,並實現術後快速康復。但由於指間關節鏡手術的操作空間小,對醫生的技術要求極高。
更多資訊請掃碼加入極目新聞骨科健康群!(QQ:526738714)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