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新聞12月11日訊(通訊員 聶竹君)「我能看清字了,我好高興,這不是吹牛,是真的好厲害!」近日,張娭毑在愛爾眼科複查時滿心感激,屈光性白內障手術讓她重見清晰世界,「那一下真的好高興,一整晚興奮得沒睡著。」確診白內障十幾年的張娭毑一次性解決了白內障、老花問題,重新擁有幸福晚年生活。
什麼是屈光性白內障手術?它適合哪些人群?目前應用情況如何呢?近日,《2023年中、歐屈光性白內障手術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正式發布,作為屈光性白內障手術的受益者之一,張娭毑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述了她視力的蛻變之路。
80歲的張娭毑家住長沙,她是愛爾眼科屈光性白內障手術的受益者之一,退休28年生活過得有滋有味,她酷愛走秀,是老年模特隊的一員。十幾年前被確診為白內障,但她由於擔心手術安全和術後效果,一直未能及時手術,直至左眼視力下降至0.1,嚴重影響了自己的日常生活才引起高度重視。「走秀和比賽也去不了,心裡好難過。」
「眼睛是第一位,沒有眼睛就沒有了一切,我一定要做手術。」張娭毑坦言,術前她很著急,但又怕痛又擔心做不好,一直很迷茫。在女兒的鼓勵下,她來到了愛爾眼科。
對此,愛爾眼科醫院集團湖南省區白內障學組組長唐瓊燕博士表示,張娭毑確診白內障有十幾年,就診時左眼幾乎看不見了,通過檢查和術前溝通,考慮到她對生活的要求比較高,結合她眼部的檢查條件,為其量身定製了屈光性白內障手術方案,運用飛秒激光輔助三焦點晶體植入,術後複查,遠、中、近視力均達到0.8到1.0。

張娭毑進行視力檢查。
「手術過程真的沒有痛苦,現在穿針引線都不用戴眼鏡了。」張娭毑對於目前的視力很滿意。
唐瓊燕表示,以前做白內障手術只是復明手術,但是散光、老花等問題還是需要戴眼鏡。如今,屈光性白內障手術通過一次手術,即可一次性解決白內障、遠視、近視、散光、老花眼等多種問題。
12月8日,唐瓊燕在解讀《白皮書》時表示,中國和歐洲在患者性別、年齡、術前術後視力等方面存在差異。在45-64歲的人群中,七成歐洲患者選擇做屈光性白內障手術,中國患者只有四成。整體來看,國內、歐洲患者平均手術年齡分別為65歲、59歲,歐洲比國內早了6歲。不僅如此,歐洲患者更傾向在年齡相對還較早、視力還沒很差的情況下,就選擇屈光性白內障手術。57%的歐洲患者選擇在國際低視力標準(0.3)以上做屈光性白內障手術,而國內患者僅有33%會在此標準以上時做手術。
「屈光性白內障手術年齡年輕化是全球性趨勢。」 唐瓊燕提醒,白內障手術不必等到晚期完全看不見時再治,當中老年人出現視物模糊、重影、畏光、眩光或戴老花鏡仍看不清等癥狀時,建議儘早到正規的眼科醫療機構檢查,尋求適合的、科學的診治方案。
飛秒白內障手術是目前國際上先進的白內障手術方式,它改變了白內障手術60年一直要用刀的方式,徹底邁進了「飛秒無刀」時代,實現了更小的切口,更舒適的體驗,更精準智能的手術過程,也更能滿足大家的個性化需求。
近年來,愛爾眼科引進全球同步的數字眼科手術技術,在國內率先開展國際前沿的相關技術和產品。2022年,國內愛爾飛秒白內障手術量佔比全國39%,即每10台飛秒白內障手術就有近4台來自愛爾眼科。根據全球著名諮詢機構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認證數據,愛爾眼科中國飛秒激光輔助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開展量第一、中國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開展量第一、中國白內障超聲乳化聯合屈光性人工晶體植入手術開展量第一。
在國家衛生健康委醫院管理研究所主辦的第二屆中國醫療質量大會上,湖南省眼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愛爾眼科醫院集團湖南省區白內障學組專家組組長、愛爾眼科醫院集團湘贛大區總院長林丁教授負責的「提升每台白內障手術術後視力達標率」案例從全國1600多個參選案例中脫穎而出,被國家衛健委醫院管理研究所評為「醫療質量安全持續改進卓越案例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