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州中醫藥大學一附院微信訂閱號【消化吧】專欄,逢周日推送!內容涉及眾多消化疾病防治知識,實用、權威!敬請關注!
肝藏血主疏泄,膽貯存排泄膽汁,脾主運化升清,胃主受納腐熟水谷,肝、膽、脾、胃在人體消化系統中共同發揮重要作用。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肝膽病科,守護您的消化系統健康。
乙肝可怕?不可怕!
醫學指導:肝膽病科 李培武主任醫師
圖文/肝膽病科 陳昫副主任醫師、陳彥彤

說起乙肝,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但我們真的了解乙肝的危害嗎?
38歲的小王平時身體很健康,能搬能抬,承擔養家糊口的重任,但突然在一次勞累後出現了嘔吐鮮血、頭暈、心慌、全身乏力等癥狀,家人緊急送到我院急診治療,後收至肝膽病科進一步接受專科治療。
在接受監護、止血、補液等治療措施後,小王的病情初步穩定下來。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小王嘔吐鮮血、全身乏力呢?通過進一步完善相關檢查,小王最後被診斷為肝硬化合併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然而小王素來體健,且既往並未出現過相關癥狀。因此小王本人和家屬對肝硬化這一診斷感到非常疑惑,並對肝硬化導致嘔血更加不解。對此,肝膽病科醫生將小王的生病的原因詳細告知小王及其家屬。原來小王體內檢測出了來的乙肝病毒就是導致小王肝硬化、嘔血的「罪魁禍首」。小王和家人都表示沒有想到乙肝的危害如此之大、如此可怕。
當乙肝病毒進入到肝臟細胞後,乙肝病毒誘發的機體免疫系統激活,來保護機體同乙肝病毒「作鬥爭」,同時激活一種叫「星狀細胞」的細胞,它可以引起肝臟形成「疤痕」樣改變,這樣就使肝臟逐漸變「硬」了,嚴重的時候還會引起肝癌。但是由於肝有著強大的代償功能,普通人只要有約30%的肝臟健康就能維持正常生活,因此肝病的發展是一個慢性的過程,往往不易被察覺。

圖1 肝部腫瘤模型

圖2 肝硬化
乙肝如此之可怕,當我們查出乙肝後,該怎麼辦呢?得了乙肝需要治療嗎?需要定期複查嗎?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哪些事情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吧。
1 抓住病毒定量並規範治療是關鍵
很多乙肝感染的患者總是有所疑問,我得了乙肝需要吃抗病毒藥物嗎?為什麼我肝功能正常還需要抗病毒治療呀?那我抗病毒藥物需要服用多久呀?
對於乙肝患者而言,抗病毒治療是改善臨床癥狀、延緩病情進展的關鍵。乙肝抗病毒藥物針對的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後肝硬化、肝惡性腫瘤以及使用激素或免疫抑製藥物等特殊情況的乙肝病毒攜帶者,同時需結合患者的年齡、家族史等危險因素由專科醫生判斷是否進行抗病毒治療。但需要注意,在抗病毒治療期間,藥物不能停服漏服,更不能因複查肝功能正常和乙肝病毒定量轉陰性就自行停葯。隨意停葯可能會引起病毒對藥物的耐藥性增加,從而引起病情反覆甚至加重,因此更換治療方案、服藥時間的長短需要專科醫生進行評估。
2 定期複查很重要
定期複查對於及時了解乙肝患者病情變化,調整治療方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因此乙肝患者需要遵照專科醫生的囑咐定期進行複查,複查的項目包括血常規、乙肝兩對半、乙肝病毒DNA定量、肝功能、甲胎蛋白、肝臟影像學檢查及肝臟彈性成像。複查周期根據病情在專科醫生的建議下而定。
3 飲食起居調護是基礎
在日常飲食起居方面,乙肝病毒感染者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戒煙戒酒:飲酒與抽煙是不良生活習慣,特別會加重肝臟的負擔,增加癌變的風險,因此乙肝病毒感染者務必做到戒煙戒酒。
2.清淡飲食,適量運動,規律作息:過多的脂肪會促進肝纖維化,進而影響肝功能,對乙肝治療產生負面影響。因此乙肝患者應養成良好的飲食和運動習慣,少吃油膩、腌制、隔夜食品,配合適當運動(如慢跑、游泳等)以控制體重和體脂,盡量避免熬夜,養成一個規律的作息習慣,減輕肝臟的負擔。
3.減少危險因素的接觸: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藥物及保健品等需要通過肝臟進行代謝,其中有一部分屬於肝毒性藥物,如非甾體類抗炎葯、他汀類藥物等。因此在感染乙肝後,應謹慎用藥,不盲目使用保健品,以免增加肝臟的負擔甚至產生肝毒性。如因相應疾病需要服用的患者,應在相應專科醫師指導下服用,並定期複查肝功能。
4.做好防護措施:乙肝好發於所有人群,因而做好預防措施非常有必要。對成人而言,乙肝病毒主要通過血液及性接觸傳播,包括輸注各種血製品、血液凈化、有創操作和無防護的性行為等。所以,有病就診時應到正規醫院,性生活中應注意正確佩戴安全套等。乙肝病毒還可經破損的皮膚或黏膜傳播,如修足、紋身、扎耳環孔、職業暴露、共同剃鬚刀和牙具等,要避免以上行為。乙肝病毒還可以通過胎盤傳播,乙肝表面抗原陽性的孕產婦要監測乙肝病毒定量並諮詢專科醫師,嬰幼兒要按照規定接種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等。
5.乙肝疫苗的接種:疫苗的接種能夠使人體產生相應抗體,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人體免受乙肝的迫害。但是疫苗只是一個預防作用,並不是接種了疫苗就萬事大吉,定期體檢檢查很有必要。

圖3 良好的飲食起居
6.中醫對於乙肝的解讀:除常規抗乙肝病毒治療以外,中醫藥對於乙肝治療有著獨特的優勢。中醫認為乙肝是由濕熱疫毒之邪內侵肝膽、脾胃、腎等臟腑而發生,常因外感邪氣、情志不暢、飲食不節、勞倦內傷而誘發。由於病因病機複雜多變,因此中醫在治療乙肝常根據不同階段辨證使用各種治法調理相應臟腑,扶正祛邪,從而治療乙肝。
「人卧血歸於肝」,良好的睡眠是最好的「護肝葯」。膽經肝經運行的時段是晚上11時到凌晨3時,這時候已進入良好的睡眠能使血藏於肝、最有助於養肝, 也就是中醫所說的「子午覺」。
傷寒論有言,見肝之病,知肝傳脾。根據中醫整體觀念和五行理論,肝和脾胃的關係也密不可分。因而平時生活中和患病後,要注重對脾胃的養護,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此外,我院還有許多用之有效的院內製劑,如乙肝清毒丸、養肝軟堅丸、健脾養榮片等,都能用以輔助治療乙肝肝炎,對乙肝患者肝的養護有非常明顯的療效。雖然這些院內製劑卓有成效,但仍需要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圖4-6 院內製劑
乙肝並非「等閑之輩」,但也不是「不治之症」。只要以積極的心態應對它,以科學的方式防治它,做到規範治療、定期複查、飲食起居調護,乙肝並不可怕,乙肝患者也能正常、健康地生活。希望社會消除對乙肝患者的偏見和誤解,共同努力,幫助他們收穫健康!
肝膽病科介紹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肝膽病科,是國家區域中醫脾胃病診療中心建設單位、國家脾胃病臨床重點專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和重點專科、廣東省中醫肝病重點學科,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中西醫整合脾胃消化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廣東省中醫藥學會脾胃肝膽病整合康復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首屆國醫大師鄧鐵濤教授學術團隊。
專科傳承首屆國醫大師鄧鐵濤教授、全國著名中西醫結合專家王建華教授的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在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廣東省名中醫勞紹賢、許鑫梅、周福生、劉小斌、劉鳳斌,知名專家羅日永、劉友章、熊文生的指導下,主攻肝炎後肝硬化、重型肝炎、急慢性肝病(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脂肪肝、酒精肝等)、膽道疾病(膽石症,梗阻性黃疸等)、胰腺疾病(急慢性胰腺炎,胰腺囊性腫瘤,胰腺腫物等)、消化道出血、食管胃靜脈曲張、頑固性腹水、慢性萎縮性胃炎、消化道良惡性腫瘤等,尤其重視中醫藥防治消化道「炎-癌」轉化的臨床和科學研究。
綜合運用各種中醫藥療法,內外兼治,包括內服湯藥、院內特色製劑,外用藥散穴位貼敷、封包療法、通絡寶、穴位埋線、針灸推拿、盆底生物信息反饋治療、紅外線生物信息反饋肝病治療等。掌握現代消化診療技術,開展超聲內鏡、超聲內鏡引導下細針穿刺活檢術(EUS-FNA)和穿刺引流、經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食管胃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內鏡下治療、人工肝血漿置換、肝臟彈性成像檢查和各種胃腸鏡診療,制定內鏡治療圍手術期中醫藥治療方案。充分發揮中醫藥治療消化系統常見病和疑難危重病的特色和優勢,取得良好療效,服務人民衛生健康。
肝膽病科團隊介紹

李培武
主任中醫師
博士生導師,博士後合作導師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內科第一黨總支第二黨支部副書記、肝膽病科副主任
國家青年岐黃學者,廣東省傑出青年醫學人才,第七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繼承人,劉鳳斌廣東省名中醫傳承工作室負責人,廣東省健康科普專家。
學術任職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中西醫整合脾胃消化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中華中醫藥學會青年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委員、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常務理事、廣東省中醫藥學會消化道腫瘤防治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醫師協會消化科醫師分會常務委員等。
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1項、省部級課題6項,主要參與榮獲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等獎勵,主要參與制定團體標準3份,發表學術論文50多篇。
【擅長】
慢性萎縮性胃炎、胃癌前病變、消化性潰瘍、潰瘍性結腸炎、胰腺膽道疾病、慢性肝病、肝硬化、食管胃靜脈曲張、重症肌無力的中西醫結合診治,胃鏡結腸鏡診療,超聲內鏡診療,食管胃靜脈曲張內鏡下治療。
【出診安排】周四上午,周六下午(門診樓4樓肝膽病門診、脾胃病門診)。

陳 昫
醫學博士
肝膽病科副主任醫師
碩士、 博士畢業於廣州中醫藥大學,師承胡玲教授
主要從事幽門螺桿菌相關胃病、胃癌癌前病變脾胃虛實證候的科學研究,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急慢性胰腺炎、胰腺囊性病變、梗阻性黃疸、膽管炎、消化道早癌等肝膽消化疾病,熟練掌握消化內鏡、超聲內鏡等現代消化診療技術。
學術擔任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病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中西醫整合脾胃消化病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廣東省中醫藥學會脾胃肝膽病整合康復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醫師協會消化科醫師分會青年醫師專業組成員等。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博士啟動項目、院級課題各1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3項,發表學術論文多篇。
【出診安排】周六下午(門診樓4樓肝膽病門診、脾胃病門診)。

趙利娜
肝膽病科主治醫師
碩士研究生畢業於中山大學內科學
入選醫院中青年骨幹人才培育項目「青優人才」,主持廣州市科技局課題,參與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發表核心期刊論文和SCI收錄論文10餘篇。
【擅長】
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炎、肝硬化、炎症性腸病、重症肌無力等多種脾胃病科疾病治療,熟練掌握胃鏡、腸鏡、膠囊內鏡等技術。
【出診安排】周五下午(門診樓4樓肝膽病門診、脾胃病門診)。

洪 日
肝膽病科主治醫師
碩士研究生畢業於廣州中醫藥大學
善於運用中醫經典理論指導臨床,熟練掌握消化內鏡診查、消化道早癌精查等技術,擅長肝硬化、黃疸、消化道早癌、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食管反流病及發熱疾病的中西醫結合診治。
學術兼任廣東省基層醫藥學會中西醫結合脾胃消化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廣東省老年保健協會神經免疫與感染專業委員會委員。

文 藝
醫學博士
肝膽病科主治醫師
碩士、博士畢業於廣州中醫藥大學,師從廣東省名中醫劉鳳斌教授
入選醫院中青年骨幹人才培育項目「青優人才」。
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肝炎、肝硬化、慢性胃腸疾病及亞健康疾病的調理,熟練掌握消化內鏡、超聲內鏡等現代消化診療技術。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廣州市科技計劃項目及廣東省醫學科學技術研究基金項目各1項,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申報發明專利1項。
溫馨提示
請關注下方「廣州中醫藥大學一附院」或「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公眾號。關注後進入頁面菜單欄「就診助手」或「門診服務」,搜索「醫生姓名」即可挂號。
校對:黃嘉揚
編輯:梁韻怡複核:王爔晨、王曉雪
責編:劉慶鈞
審定:劉苡婷



加關注,不迷路,
健康與你同路!

訂閱號
關注|可預約挂號、繳費、代煎配送、繳交住院按金、查詢檢驗報告和住院日清單等
服務號
關注|可預約挂號、繳費、代煎配送、查詢檢驗(查)報告和住院日清單等
健 康 加 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