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小軍 攝於 光華創意街區
今日迎來了秋分節氣,意味著收穫滿滿、瓜果飄香的金秋季節已經來臨。此時節,一年秋意濃,十里桂花香。
秋分在氣候上表現為氣溫降低,晝夜溫差增大,人易「秋乏」,秋分養生宜防患未然,重養陰潤燥,補肺益腎。
防患未然
秋季是四季中以天氣乾燥為特點的季節,肺臟作為五臟中的「嬌臟」,在秋季中最容易受到燥邪的侵襲,加之氣溫下降明顯,當令的燥氣易與寒氣結合。若寒燥之氣太過,或人素體肺之氣陰虛損,不能適應氣候變化,則易出現感冒、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因而秋分以後,老人和孩子更要注意防患於未然,避免因上呼吸道感染導致新發疾病,或使慢性腎炎、慢阻肺等疾病加重。
甘淡滋潤
飲食素淡結合一直以來是古人健康養生原則之一,尤其在秋季更宜多食甘淡滋潤食物。首先,中醫五行中脾屬土,土可以生金,肺屬金,適當飲食甘味則可以養脾,脾旺則金(肺)足;另外,甘味食物又有生津的功效,秋季多食如蜂蜜、芝麻、百合、銀耳、甘蔗等滋潤甘淡的果蔬食物,既可補脾胃又能養肺潤腸,還可緩解秋燥導致肺腸津液不足帶來的咽乾咳嗽、腸燥便秘以及肌膚失去光澤、毛髮枯槁等癥狀。對於老年人來說,洗浴後應適量塗抹具有保濕作用的霜劑,以免因為皮膚過於乾燥而發生皮膚瘙癢。
補肺益腎
中醫學認為肺、腎與人體的呼吸功能密切相關。「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肺主出氣,腎主納氣,陰陽相交,呼吸乃和。」可以施行「閉氣法」補肺益腎。以鼻吸滿氣後閉住呼吸,同時咬住牙齒,腳趾緊扣地,直至不能忍受時再呼出,反覆18次。閉氣法可以增強心肺功能,助保腎氣,減輕「秋乏」的感受。「閉氣法」的練習應循序漸進,不可冒進。秋分後對於素體肺陰不足的人,可以增加酸味食物的攝入,或選擇五味子、芍藥這些性味酸澀的藥物來收斂肺氣,以免肺氣宣發太過,肅降不及而導致咳嗽等症。
飲食推薦
1.川貝雪梨湯

材料:川貝母3克、雪梨1個、冰糖10克
做法:將雪梨清洗乾淨,切開挖去梨核,將梨肉切成塊狀,放入蒸碗中,加入川貝母(粉),在蒸碗中加入冰糖和少量水,隔水蒸30—40分鐘即可,連梨肉、湯水一起食用。
功效:清肺潤燥,止咳平喘
2.蓮子百合煲

材料:蓮子30克、百合30 克,瘦肉200克
做法:將蓮子、百合用清水浸泡30分鐘;瘦肉洗凈,置開水鍋中焯一下撈出。鍋內重新放入清水,將蓮子、百合、精瘦肉一同入鍋,加水煲熟,適當放些精鹽、味精調味。
功效:滋陰潤肺,養心安神

編輯:何婷婷
供稿:顓小鶴
如果您不想錯過「今日閔行」,記得「星標」,並多點「贊」和「在看」,這樣,每天新文章推送,就會第一時間出現在您的訂閱號列表裡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