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3個部位的淋巴腫了,有可能是腫瘤信號

2023年09月15日09:36:03 健康 1492

這3個部位的淋巴腫了,有可能是腫瘤信號 - 天天要聞

人體內有許多對疾病敏感、能及時發出「信號」的器官,淋巴結就是其中一種。

多數情況下,淋巴腫了提示局部有炎症,但有些特殊部位的淋巴一旦腫大,可能是腫瘤信號。

這3個部位的淋巴腫了,有可能是腫瘤信號 - 天天要聞

9月15日是世界淋巴瘤宣傳日。《生命時報》採訪專家,告訴你危險的淋巴結什麼樣,並教你科學保護淋巴。

受訪專家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黨委書記、大內科主任 朱軍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教授、主任醫師 胡必傑

淋巴是人體的「烽火台」

我們平時說的淋巴其實是一個系統,由淋巴管、淋巴結、淋巴液淋巴細胞等組成。

其中,淋巴結穿插於淋巴管中,主要負責過濾淋巴液、產生淋巴細胞、清除病菌和異物。

這3個部位的淋巴腫了,有可能是腫瘤信號 - 天天要聞

淋巴對外是身體和細菌、病毒等作戰的前哨,對內要監視體內衰老、惡變的細胞和組織。

正常的淋巴結呈米粒大小,質地柔軟,與毗鄰組織無粘連,不易被摸到,按壓時也不會痛。很多情況都會導致淋巴結腫大

1、感染,如扁桃體炎上呼吸道感染結核等;

2、腫瘤,如淋巴瘤白血病、其他部位的腫瘤;

3、其他,如自身免疫性疾病、藥物影響等。

淋巴瘤,既能裝又瘋跑

大部分淋巴結腫大是良性的,但也存在惡性的可能,比如淋巴瘤。它是起源於淋巴造血系統的惡性腫瘤,主要有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兩大類,在我國佔比約10%和90%。

整體來看,淋巴瘤有3個特點:

能「裝」

淋巴瘤含有70多種亞型,臨床表現多樣,診斷難度大。早期癥狀與感冒非常類似,大部分患者頸部、腋窩、腹股溝會出現淋巴結腫大,還可能出現發熱、盜汗、乏力、消瘦、皮疹等全身癥狀。

愛「跑」

淋巴遍布全身,除頭髮和指甲外,淋巴瘤可在各個部位出現,包括中樞神經、乳腺、腸道等。

很「毒」

據國家癌症中心報告,我國淋巴瘤患者目前5年生存率約40%。一半及以上種類的淋巴瘤侵襲性較強,這意味著它們的惡性程度高、發展較快。

不過,部分類型的淋巴瘤相對惰性,即惡性程度低、發展較緩慢,比如早期的霍奇金淋巴瘤。

淋巴瘤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

某些病原體感染者,如EB病毒、幽門螺桿菌感染

免疫力低下者,如艾滋病患者、乾燥綜合征患者、器官移植後長期應用免疫抑製劑者;

長期接觸有害化學物質和放射線者;

有家族史的人。

這3處淋巴腫了要警惕

從位置上看,不同部位淋巴結腫大,往往預示的風險不同。其中,3個部位淋巴腫大要警惕惡性腫瘤,它們是鎖骨、腋下、腹股溝

這3個部位的淋巴腫了,有可能是腫瘤信號 - 天天要聞

頜下

可能是鼻、咽、扁桃體等上呼吸道感染

這3個部位的淋巴腫了,有可能是腫瘤信號 - 天天要聞

耳部

可能是眼瞼、頰、耳顳部發炎

這3個部位的淋巴腫了,有可能是腫瘤信號 - 天天要聞

鎖骨

左側鎖骨上淋巴結腫大多見於消化系統腫瘤轉移,如胃癌、肝癌;右側鎖骨上淋巴結腫大可見於肺癌

這3個部位的淋巴腫了,有可能是腫瘤信號 - 天天要聞

腋窩

多是乳房、上肢的炎症,或乳腺癌淋巴結轉移

這3個部位的淋巴腫了,有可能是腫瘤信號 - 天天要聞

腹股溝

可能是腹部、外陰等部位的炎症,也可能是腹部腫瘤轉移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教授、主任醫師胡必傑表示,如果40歲以上人群發現鎖骨上淋巴結腫大,首先要考慮惡性腫瘤轉移的可能。

另外,超過2/3的淋巴瘤患者就診時有外周淋巴結腫大,位置主要包括:

  • 60%~80%為頸部和鎖骨上淋巴結腫大;
  • 30%為腋窩淋巴結腫大;
  • 10%為腹股溝淋巴結腫大

學一個手勢自測

生活中,可以多留意淺表淋巴結有無腫大,洗澡時是自查的好時機:

用3根手指指腹,在淋巴結表面進行觸摸和輕度按壓,不要掐捏,感受其大小、質地、界限和有無壓痛。

這3個部位的淋巴腫了,有可能是腫瘤信號 - 天天要聞

惡性淋巴結腫大通常有6個特點:①無痛;②偏硬;③按壓時難推動;④與周圍組織有粘連;⑤長短徑差距不大,如2.4厘米×2.2厘米;⑥會逐漸增大,且多伴有其他癥狀如發熱、乏力、盜汗。

保護淋巴從細節入手

淋巴是免疫系統的主力軍,但也經不起長期慢性刺激。保護淋巴,要從生活細節著手。

1預防慢性感染

在與外界刺激不斷對抗的過程中,淋巴細胞在增殖後可能失去控制而發生變異。

生活中注意預防感染,如吃飯用公筷,勤洗手;發生牙齦炎、皮膚感染時及時治療。

2盡量避免免疫低下

任何引起免疫力下降的原因,對淋巴來說都是傷害,比如熬夜、焦慮、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堅持鍛煉、規律作息有助調節免疫功能。建議每周進行3~5次,每次不少於3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每晚入睡時間不晚於23點。

3學會調節壓力

長期精神緊張,也可能導致淋巴無限增生,加大癌變風險。學會休息,找到適合自己釋放壓力的方法,勞逸結合,避免疲勞感累積。

4少接觸有毒化學物質

最好少接觸有機溶劑、殺蟲劑、除草劑,每年染髮不建議超過2次,新房充分通風再入住。

5高危人群做針對性篩查

用手觸摸可發現淺表淋巴結異常,對於深層淋巴結腫大,還需定期體檢才能發現,如淋巴超聲,必要時可做PET檢查或CT評估等。▲

本期編輯:鄭榮華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紙短情長 患者致信表真情 - 天天要聞

紙短情長 患者致信表真情

近日,市中醫醫院腫瘤科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一位來自新疆的鼻咽癌III期放化療後10餘年的康復期患者,將一封感謝信和一面錦旗送到醫護人員手中,以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這名新疆患者近日獨自前來陽江度假,在旅途中,出現明顯乏力、頭暈、痰多、吞咽不適及胃脹氣等癥狀,於是來到市中醫醫院就診。經詳細檢查,市中醫醫院...
山東28歲小伙突患肝衰竭,每天需3000毫升血救治不限血型,當地正組織獻血應急 - 天天要聞

山東28歲小伙突患肝衰竭,每天需3000毫升血救治不限血型,當地正組織獻血應急

極目新聞記者 柳琛琛5月13日,齊魯晚報等媒體報道,山東濟寧市泗水縣一名28歲的小夥子突發疾病,急需大量血液進行救治。當日下午,患者家屬告訴極目新聞記者,患者尚未脫離生命危險,仍需血液救治,對血型沒有要求。泗水縣紅十字泉鄉應急救援隊隊長劉傳濤介紹,該患者每天需要約3000毫升的血液,當日下午已組織第一批獻血。...
少吃主食血糖更好?醫生:這個誤區別再犯,當心惹來一身病! - 天天要聞

少吃主食血糖更好?醫生:這個誤區別再犯,當心惹來一身病!

關於主食,經常存在一些誤區,「多吃點肉沒關係,只要不吃主食就不會長胖」,還有人將碳水化合物視為「洪水猛獸」,認為不吃或少吃主食能減輕代謝負擔、防範糖尿病等健康問題,但事實可能恰恰相反。資料圖由AI生成 圖片來源:城事特搜01不吃主食易患糖尿病一項對近4萬名成年人為期14年的跟蹤調查發現,堅持低碳水化合物、高...
做肩粘連手術,實際做的是滑膜切除術?醫療鑒定「存在過錯」,患者:醫生自稱北京專家 - 天天要聞

做肩粘連手術,實際做的是滑膜切除術?醫療鑒定「存在過錯」,患者:醫生自稱北京專家

趙女士反映,此前因為胳膊疼痛到杭州江城骨科醫院就診,做完手術還是覺得不對勁,她不由得產生了懷疑。趙女士:2023年9月23號。記者:當時因為什麼問題來這裡?趙女士:當時因為我胳膊痛,是這裡痛。當時我進了江城骨科二樓,他說是「北京專家」。他說你拍個片,那我就拍個片子。拍個片之後他說你再拍個核磁,他們帶了我們...
上海團隊在醫學頂刊連發兩文,率先提出「證據污染」循證概念 - 天天要聞

上海團隊在醫學頂刊連發兩文,率先提出「證據污染」循證概念

劉輝、徐暢團隊4月23日在《英國醫學雜誌》(BMJ)刊發關於循證醫學「證據污染」治理新策略的研究成果。院方供圖近日,海軍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上海東方肝膽外科醫院)劉輝、徐暢團隊在國際頂級醫學期刊《英國醫學雜誌》(BMJ)刊發關於循證醫學「證據污染」治理新策略的研究成果,並受邀發表同期述評文章,實現國際權威...
上海一患者在醫院停房車維權,稱車禍後屁股整形遭遇「假專家」 - 天天要聞

上海一患者在醫院停房車維權,稱車禍後屁股整形遭遇「假專家」

近日,上海長寧區和睦家醫院對面的停車位上,停著一輛貼著「醫院欺詐」「醫生來路造假」等標語的名牌重卡房車,引來路過市民的關注。5月12日,該車車主潘先生告訴上游新聞記者,自己去年因交通事故受傷在該醫院接受了一系列治療,前後花費近百萬元,在接受屁股撕裂傷疤痕相關整形手術後,他發現手術切口過大,還導致肛門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