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請點點右上方的「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還能及時閱讀最新內容,感謝您的支持。
文丨魯濱遜的日記
編輯丨魯濱遜的日記
【前言】
8月15日,陶勇醫生更新了一條微博,他曬出了自己正在做手術的照片。
這張照片剛發出來就被點贊十幾萬次,同時「陶勇醫生重回手術台」的話題登上熱搜。
為什麼一醫生的回歸能引起這麼大的轟動?那就要從3年前說起了。
【陶勇醫生的手術奇蹟與不幸】
2020年1月20日,離春節還有四五天的時間,人們漸漸的都閑了下來,而北京朝陽醫院的人似乎比往常更多了些。
也是因為快過年,來醫院看病的一般都是急症。
被稱為」眼科聖手「的陶勇醫生在眼科領域具有極高的知名度,在人們的心中陶勇醫生德才兼備,患者也都是來自全國各地、慕名而來找他看病的。
陶勇醫生主動放棄了休假,堅持在一線坐診。只為讓那些滿懷希望等待許久的病人早點見到那耀眼的陽光。
然而意外來的就是那麼突然!
」庸醫,給我去死!」
只見人群里跑出來一個凶神惡煞的男人,一邊喊一邊拿著刀向陶勇醫生沖了過去。
陶勇來不及躲避,下意識地用自己的左手擋住要害,血瞬間流了一地。
幸好診室里的還有一個同事和幾個病人家屬,他們見歹徒傷了陶勇醫生後還想要繼續補刀,立刻與他搏鬥;一邊阻止他一邊讓陶勇醫生快點跑。
陶勇醫生從七樓跑到了六樓,那個男子還不罷休,也追到了六樓。
一番糾纏後,陶勇醫生被重創,同事和家屬也被歹徒砍傷;歹徒最終保安制服、控制了起來。
醫護人員很快就把陶勇推入了手術室。
一柄鋒利的菜刀使陶勇醫生的左手加前臂的 9 根肌腱和神經血管斷裂,右臂和枕骨也被砍傷,頭部中了三刀,失血 1500 毫升。
經過七個小時的搶救,陶勇醫生被轉入了重症監護室。
三天後,他在一陣劇烈的疼痛中迷迷糊糊地醒過來。看到自己正躺在重症監護室的病床上,雙手都提不上勁來,絕望了好久。
據醫護人員說,曾多次聽到陶勇醫生在半夜偷偷的哭。
在重症監護室觀察了整整兩周,他終於脫離了危險期,然而他的左手卻落下了永遠的殘疾。
經過調查發現,歹徒居然是陶勇以前的病人崔振國!
崔振國,從出生就是高度近視,再加上得了罕見的眼病,他的兩雙眼睛幾乎失明。
崔振國去過很多家醫院,但都沒敢給他動手術,因為成功的幾率太小了。
後來,聽過陶勇的名聲後,崔振國帶著最後的希望找到了陶勇。陶勇了解了詳情,不畏艱險,答應給他做手術,崔振國欣喜若狂。
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手術,崔振國恢復了一定視力,這已經是奇蹟了,但他還是不滿意,他以為陶勇可以幫他恢復正常的視力,他覺得陶勇欺騙了他。
出院後,他不但不感激陶勇醫生不畏艱險幫他恢復了一定的視力,反而怨恨起了陶勇醫生。
於是1月20日,得知陶勇醫生在醫院值班,拿著刀想要砍死這個「庸醫」。
得知真相後,陶勇醫生自嘲的說:「醫院裡那麼多人,他都能準確地找到我,把我砍成這個樣子,說明我的手術還是很成功的。」
【希望破滅】
然而,他砍斷的不僅僅是陶勇醫生的人生,更是無數個弱視病人最後的希望。
在過去的20年里,陶勇最高紀錄是一天86例,平均5分鐘一例,治療過的患者也超過了10萬名。
事件發生前,就已經有1500多名患者預約了他的手術,可惜的是,他們的希望就這樣被打破了。
眾所周知,眼科手術是在顯微鏡下操作的手術,對自身精準度的要求極高,手部神經受損後的陶勇以後可能與手術台無緣了。
而全國唯一能與他媲美的是他的師傅,可他的師傅現在已經70多歲,恐怕也無法再繼續手術了。
同時,令我們心寒的是,成為一個頂尖的醫生最少需要15年,而毀掉一名頂尖的醫生,只要一場醫鬧上隨手揮幾刀就夠了。
最後,崔振國被判處死刑,緩期兩年執行。
但是,不是受了傷,壞人受到懲罰傷就可以消失的。
後來,記者在採訪時問他,假如再來一次,是否還會給對方做手術
陶勇答道:「不會了。 」
他平靜地說:「我可以理解他,我也不恨他,但我絕不會寬恕他。」
【從貧困農村到醫學巔峰的堅韌征程】
1980年陶勇出生在江西撫州,他家的家庭情況不是很好,他懂事起就清楚,父親一直有咳嗽的老毛病,而母親則患有沙眼。
這些雖然不是什麼大病,可是卻影響著她們的正常生活,母親的沙眼常常讓她感到難受,因為她不能像普通人一樣擁有正常的視力,所以經常唉聲嘆氣感覺自己的病很耽誤事。
他把母親的病看在眼裡疼在心裡,卻沒有任何辦法來幫母親解決疾病。
後來他陪母親去南昌看病,見到一位醫生從母親的眼睛中取出許多東西。而患有眼疾的母親奇蹟般地治癒了。
雖然不懂發生了什麼,但他下定決心,要成為像那位醫生一樣的人,能夠給更多人帶來光明。
於是他更加奮進,挑燈夜讀。
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17歲時,陶勇收到了北京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這個機會對於他來說是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
於是他踏上了離家遠行的旅程,朝著心中的夢想大步向前。
大學的生活對陶勇來說充滿了挑戰的,旁邊同學一個個普通話十分流利,而他操著一口濃厚的家鄉口音被笑話了許久。
但他沒有退縮,通過不懈的努力,他可以很好的融入大學生活了,並且通過夜以繼日的學習,他取得了出色的成績。
醫學學習並非易事,尤其是對於陶勇這樣缺乏臨床經驗的學生。
而他選擇的眼科,這個領域更需要高超的技巧和豐富的經驗。
為了提高自己的技能,陶勇去菜市場買了一堆豬眼睛,養了幾隻小豬用來用來練習眼科技巧。
他的刻苦和執著贏得了大家的尊敬,這也為他的醫學之路鋪平了道路。
陶勇繼續攻讀了碩士和博士學位,展現出了卓越的才幹。
37歲時,他就成為了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眼科的主治醫師,這成就在醫學界幾乎是前所未見的。
【向光而行】
受傷後,經過了114天,陶勇醫生就再次穿上他神聖的白大褂,再次以醫生的身份重新回到了自己的戰場。
雖然他離開了他最愛的手術台,但是他還可以在別的地方繼續發光發熱,他決定以另外一種方式為患者帶去「光明」。就是陶勇醫生面對苦難的這份堅毅,就值得我們尊重!
隨後,他開始做科研、做公益,他仍然在用自己的能力救助病人,雖然不是在手術台上。
此後,他更是輾轉於各種綜藝、採訪等,成為了「網紅」醫生,為人們科普更多的知識。
還記得他在一次脫口秀中,笑眯眯地跟大家說,自己剛剛領了證。不過,不是結婚證,而是殘疾人證。
再後來,他發起了一個叫「光盲計劃」的公益項目。也許有人盼望「禾下乘涼」,但他希望「天下無盲」。他想讓更多眼疾患者恢復視力,並且還為他們提供就業機會。
除此之外,他關注盲童的成長,擔任了《盲童文學》雜誌的撰稿人。
為了鼓勵到更多的人,他還用自身的經歷寫了兩本書——《自造》、《目光》。其中,《目光》還入選了2020年度中國好書獎。
【光明使者的不凡使命】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這是醫學生誓言,也是每位醫生的心中箴言。
今年5月,陶勇重新拿起了手術刀。
大家看到重新戴上手術帽,專註投入手術的他,熱淚盈眶。
原來,在他心裡,手術刀從未被放下。
那些盼望著他回來,盼望著他再次回到他最熟悉的手術台上的人,她們等到了。
陶勇醫生現在一天只安排一到兩台手術,其他時間全用來指導和培養年輕醫生了。
他說,雖然他做的手術少了,但目前朝陽醫院眼科醫生有33名,整體手術量比過去提升了三倍,團隊合作效率明顯提升。
【結語】
如果說陶勇醫生像什麼,我會說:太陽!
他站在那就是最耀眼的存在,就照亮溫暖著眾人,就指引著眾人的方向。
愛因斯坦說過,這個世界本不存在黑暗,只是暫時缺少了光亮而已,只要我們用光亮填滿黑暗,黑暗就會消失了。
如果你深處痛苦,那就請你心懷希望,努力付出後,總有一天你會得到你想要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