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隋雪 通訊員 施總穎
小慶(化名)今年13歲了,但他從小到大一直被「怪病」折磨。出生後一直貧血,還是個「小黃人」——眼睛鞏膜黃,皮膚也特別黃,他的脾臟明顯腫大,而且特別容易疲勞。
從小到大,小慶多次在當地醫院就診,檢查顯示他的血紅蛋白徘徊在80-90g/L左右。但卻一直不能明確診斷,也沒能得到有效的治療。近日,在杭州市兒童醫院,困擾小慶多年的「怪病」,終於現出了原形。
今年5月,家人帶著他來到杭州市兒童醫院血液內科就診,醫生考慮孩子可能是溶血性貧血,進行了一系列詳細的檢查,最終確診為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症。
病因終於找到了,為了防止病情進一步惡化,有效的治療方法是脾切除。杭州市兒童醫院血液內科聯繫外科、PICU、消化內科等組成MDT團隊,多學科協作討論了手術注意事項以及術後需要監測的各項指標,為小慶制定了治療方案。

圖源:杭州市兒童醫院
近日,杭州市兒童醫院院長、上海新華醫院小兒普外科主任王俊教授,普外科(胸外與腫瘤)副主任汪晨給小慶行腹腔鏡脾臟切除術,手術十分順利。
術後,小慶順利度過了出血、血栓、感染、繼發性血小板增多等關口。現在,小慶的黃疸完全消退,血紅蛋白升至130g/L。
據介紹,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症,是因為紅細胞膜蛋白結構或功能有了缺陷,導致紅細胞變成球形。紅細胞變形能力減弱,而脆性隨之增加,穿越脾臟毛細血管時容易被脾臟破壞。紅細胞破壞增多,導致溶血性貧血。
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症主要表現為貧血、黃疸和脾臟腫大。感染、勞累或情緒激動可引起急性溶血加重,甚至溶血危象。病情遷延不治也會導致膽石症、痛風、頑固的踝部潰瘍或下肢紅斑性潰瘍等併發症。
目前,小慶已順利出院,杭州市兒童醫院血液內科定期將對他進行隨訪。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