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是我們身體的脈動
對生命至關重要
它推動血液在體內的流動
為身體帶去所需的營養
今天是「世界高血壓日」
主題為
準確測量,有效控制,健康長壽
01、高血壓常見癥狀及併發症
高血壓患者常見臨床癥狀有頭暈、頭脹、耳鳴、頸痛、胸悶、心悸、氣短、噁心、乏力等。同時,高血壓還伴發多種併發症,對心、腦、腎、眼等器官及大血管造成損害。常見併發症包括心衰、房顫等心血管疾病,腦卒中,視網膜病變,腎功能不全,糖尿病。
我國高血壓患者高達2.45億但控制率僅為16.8%,患者對高血壓的重視程度不夠影響了高血壓的規範治療。
誤區一:不規律檢測血壓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中規定:血壓標準數值已從120/80變成130/85,在正常波動範圍之內在,收縮壓在130~139之間,舒張壓在85~89之間,只要血壓能夠控制在標準之內,就能判定為標準的血壓數值。
誤區二:沒有感覺就不服降壓藥
高血壓是用血壓計量的,不是憑感覺出來的。第一,沒有不適感覺,不能說明血壓不高。大部分高血壓患者沒有癥狀。雖然有些患者血壓升高,但患病時久,適應了高的血壓水平,沒有明顯不適的感覺,直到發生了腦溢血,才有「感覺」。第二,沒有感覺,不等於沒有危害。研究結果顯示,收縮壓每升高10 mmHg,腦卒中與致死性心肌梗死發生風險分別增加53%與31%。第三,改善癥狀的葯,不能代替降壓藥。高血壓患者出現頭痛、眩暈等癥狀時習慣使用止疼止暈葯,這代替不了降壓藥。
誤區三:認為一旦開始服藥就停不了
一些患者診斷為高血壓後不服藥,擔心降壓藥會產生「耐藥性」,擔心用得早會導致停不了葯。這是非常錯誤且危險的觀念。第一,降壓藥不是抗生素,不會產生「耐藥性」。第二,血壓及早控制,更早預防心、腦、腎等靶器官損害。
誤區四:血壓高了再吃,不高不吃
有些患者認為血壓≤140/90 mmHg就算正常了。其實即便血壓140/90 mmHg以下,發生腦梗、腦出血、心梗等心血管事件的概率依然隨血壓的升高而增高。最新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明確指出:高血壓患者應降至<140/90 mmHg;能耐受者和部分高危及以上的患者可進一步降至<130/80 mmHg。
口服降壓藥物進行治療有利於血壓的穩定和控制,如果用藥不規律,可能會產生血葯濃度,降壓藥不規律服用會引起血壓反覆波動,也就是發生血壓明顯升高和正常血壓反覆交替的現象。
02、高血壓日常健康保健是非常重要的
(一)減少鈉鹽攝入
鈉鹽攝入量與血壓水平和高血壓患病率呈正相關,飲食療法關鍵點就是限鹽。鈉鹽可顯著升高血壓,而鉀鹽則可對抗鈉鹽的升血壓作用,每日應攝入鈉鹽數要少於6克。
(二)減少添加糖的攝入
高血糖會損傷血管壁,進而分泌過多胰島素,刺激血管收縮,引起升高血壓。因此,高血壓患者要注意減少糖的攝入。
(三)控制體重
關注實際體重與理想體重的差異;體重減輕有利於高血壓的降壓達標,每減輕1000g體重,收縮壓可降低4mmHg;減重不宜太快一年內減輕原體重的10%為宜。
(四)控制酒的攝入
臨床高血壓患病率隨飲酒量的增加而升高。攝入酒量越多,收縮壓和舒張壓也越高。同時嗜酒還有低血壓休克的風險。
(五)保持心情愉悅
人心情不好,腎上腺素水平就會上升,血壓隨之上升。所以不管天下風雲變幻如何,你都不為所動。
(六)改善睡眠
高血壓患者前一天的睡眠質量影響著當天血壓的波動,如果沒睡好覺,血壓必然升高。所以說高血壓患者要有一個好心態,更要有一個好睡眠。
來源:江西衛生健康
編輯:黃萌楣
審校:陳師睿
核發:謝濤
圖片: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