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第一波感染高峰的回落,「陽康」人群的比例開始上漲,大家關於新冠的討論也逐漸從「感染了如何干預」轉變為「新冠後遺症如何應對」。
此前媒體報道,44歲的王大哥「陽康」後沒多久,突發胸悶胸痛,被家屬緊急送到了蕭山中醫院急診科,診斷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醫護人員立即對其進行冠脈介入治療,迅速打通閉塞的血管,才得以將王大哥從生死邊緣拉回來。
新冠病毒損傷心臟,更易導致心肌梗死
事實上,已有多項研究證實,新冠病毒可能會給心臟造成持久的、危險的損害。此前德國公布的兩項研究指出,新冠病毒的倖存者有心臟損傷跡象,超過75%的倖存者血液中有一種蛋白質含量高,這通常表明曾患過心臟疾病。在感染新冠病毒後死亡的人中,超過60%的人的心肌中有病毒,表明新冠病毒直接感染心肌。
同時,一項對聯邦健康數據的深入分析表明,感染新冠病毒的第一個月到一年內發生心血管併發症的風險有所增加,冠心病、急性心梗的風險可以升高超過60%。而近日在Circulation上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新冠感染患者發生心肌炎的患病率較低,而心肌梗死和微梗死的比例較高,且心肌瘢痕與心血管預後獨立相關。
對此,國內相關研究員也表示贊同,認為梗死型和微血管梗死型患者的肌鈣蛋白升高,支持微血管和大血管病變血栓病變的假設。因為高凝狀態、內皮損傷、血管炎、細胞因子風暴等,新冠感染患者容易發生血栓,發生肺栓塞、中風、無癥狀腦梗死和外周栓塞也很常見。
這也意味著,相比之前引起大眾擔憂的心肌炎,感染新冠後可能出現的心肌梗死或微梗死更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視。
預防心肌梗死,關鍵在於改善生活方式+合理用藥
那麼,面對可能引發的心梗、微梗死,「陽康」們特別是本就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該如何預防和應對?
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甄宇治教授強調,改善生活方式是預防心梗和心梗治療中最基本的,包括低鹽低脂飲食、戒煙限酒、適當體育運動及減重等。此外,針對原本就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還要堅持用藥,包括抗血小板藥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他汀類藥物、硝酸酯類藥物以及β受體阻滯劑等,這些藥物一定要規律服用,切不可隨意中斷。
與此同時,心血管疾病患者還應在基礎藥物上,加服一些通心絡膠囊這樣的中成藥,來更好地防治心血管問題,預防心梗發生。
循證醫學研究證實,通心絡膠囊可通過多種機制保護微血管,具有血液、血管、缺血組織「三重保護」作用,對心腦血管病變治療效果顯著,是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腦梗死、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等心腦血管疾病的基礎用藥,其確切的調脂、抗炎、抗凝、保護血管內皮作用,可有效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和發展,適用於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吸煙、肥胖等高危患者。
通心絡膠囊解除血管痙攣、穩定逆轉斑塊的作用可用於動脈硬化斑塊的治療,降低因為斑塊破裂引起的心梗、腦梗發生率,還能保護微血管、改善微循環血流灌注,解決微血管保護的世界性難題,對急性心梗、腦梗治療及預防再梗死、糖尿病微血管併發症具有確切療效,且服用安全。
此外,經過多年臨床實踐,阿司匹林、他汀類藥物可聯合通心絡膠囊作為防治心腦血管病的「金三角」方案,實現未發生心腦血管病高危人群的一級預防,還能對已經發生心腦血管病的患者,尤其是發生過心梗、腦梗的患者進行二級預防。
另外,甄宇治教授還強調,不管是感染後還是「陽康」後,大家(尤其是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一定要做好血壓、血糖、血脂等監測,將這些指標控制在達標範圍內,一旦出現異常則要及時就醫,以免耽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