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國家醫療事業的發展,都離不開那些高校裡面學者的支持。比如我們熟悉的鐘南山院士、張文宏醫生等,都是大學裡面的頂尖學者,在醫療事業都做出很大的貢獻。
現在受到疫情影響,我國高校裡面的醫學類學者變得更加辛苦。不僅需要完成自身的教學工作,還要不斷出診,甚至還要向公眾普及相關的醫學知識,避免引起過度的恐慌。
因此,無論是大家知道的醫學專家,還是那些默默奉獻的醫學類人才,我們都應該予以足夠的尊重。畢竟沒有他們的努力。就沒有我們今天健康的生活。
終年59歲!中山大學彭寶崗教授突然離世
中山大學是我國頂尖的985高校,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更是全國有名的醫學類院校。每次各地有疫情,我們都會看到中山醫學院學者以及中山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醫護人員的身影,這些人員都為疫情的控制做出很大的貢獻。
根據《中國實用外科雜誌》編輯部發布的訃告,我國著名肝膽外科專家、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肝膽胰外科中心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彭寶崗教授因病搶救無效,如今已經離開人世。彭寶崗教授中年只有59歲,距離退休僅剩一年的時間,實在是讓人感到可惜。
中山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是全國排名前十的醫院,彭寶崗教授更是我國肝膽外科的著名專家,在行業裡面有著崇高的地位。
彭寶崗教授長期從事肝膽胰外科臨床與基礎研究,這方面有著很高的研究水平,特別是對於肝膽外科的手術創新方面,更是有突出的成就,對於醫學的傳承精神,也是很值得稱讚。
59歲正是我國醫學類學者的巔峰時期,經歷過前期的學習以及知識積累,這個階段更應該是集大成者,成為國內外頂尖專家的最好時期。在這個時候突然離世,無疑是國家的損失。
根據公開的資料顯示,彭寶崗教授於1997年獲得原中山醫科大學(如今的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外科學博士學位,然後一直留在中山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工作。
在同事的眼裡面,這是一位非常和善的教授,也是一位非常踏實的醫生,無論是學校的學生還是患者,對他的評價都非常高。彭寶崗教授離世前,還有很多曾經的患者前來探望。
正是應該處於退休的年紀,生命卻永遠定格在59歲,這是我國醫學界的損失。最近三年以來,我國已經有很多位醫學界的年輕學者離世,可以說是天妒英才。
彭寶崗教授擁有著非常豐富的實踐經驗,學校方便給予他非常多的科研任務,也希望他能帶更多的研究生。因此,中山大學方便為他配備一個專業的隊伍,專門培養博士研究生。
作為我國醫學領域裡面的頂尖專家,彭寶崗教授對於後輩的培養,可以說是竭盡全力。無論是走訪病人,還是參加各種術會議,都希望能夠將這群研究生帶在身邊。
對於彭寶崗教授來說,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才能產生真正有用的知識。這樣培養出來的醫生,將來才能真正經得住考驗,才能避免誤導患者。
高校學者過於勞累,需要引起重視
我國的高校學者裡面,醫學類的學者應該是最為勞累的一個群體。特別是現在的疫情關鍵時期,許多醫學類的專家都要前往一線工作,有很多的頂尖專家都被派往方艙醫院,長時間高強度地工作。
普通的高校學者只需要完成正常的教學,有時間的時候寫寫理論性的論文,自己的工作就很快能完成。而醫學類的學者,特別是有威望的學者,教學和科研任務都非常重,還要參加醫院裡面的問診。
每個醫院對於醫生都會有論文方面的要求,並且作為考核的重要依據。因此,我們會看到很多高校醫學院的學者都會發大量的論文,本身自身的工作就已經很繁忙,還要把大量的時間都用在科研方面,又要經常參加各種防疫工作。
這樣長時間,高強度的運轉,高齡的學者根本難以吃得消。也正因為如此,很多學者的身體變得越來越差,也很容易出現各種心梗病,最終因為過度熬夜或者是突髮狀況,然後早早地離開人世。
希望我們的醫學學者都能注意自身的身體,畢竟作為這方面的專業人士,更應該意識到身體健康的重要性。要在工作和生活之間取得平衡,這樣才能在自己的崗位上有更多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