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臉婆」,這幾乎是每一個女性都非常討厭的一個形容詞。畢竟是長時間為了家庭操勞,而導致的臉色漸漸發黃,最終卻換來這樣一個稱呼。
但是有沒有人想過,臉發黃可能並不是一件正常的事情,而是因為你的肝臟生了病?
事實上,不僅女性會臉發黃,男性的臉色同樣也會發黃,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肝臟不好。
肝臟作為人體重要的器官,它的痛覺神經分布和其他器官並不一樣,而是位於肝包膜部位。如果患者生病,肝臟內實質性的病變不會直接影響到肝包膜,所以早期很多疼痛都無法傳達出來,導致肝臟疾病錯過治療的最佳時機。
可其實肝病是會「上臉」的,疼痛雖然傳達不出來,但是卻會表現在臉上,像臉發黃就是最常見的一種肝病表現。至於肝病為什麼會使臉色變黃?下面就來為大家解釋一下。
為什麼得了肝病,臉會變黃?
肝臟生病「臉」先知,這種說法在民間廣為流傳。
其實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很多肝臟疾病在導致肝臟受損以後,都會在臉上表現出來。
比如臉發黃,如果患者臉上表現出這種癥狀,那麼就應該警惕起來。而要想知道為什麼得了肝病,臉會發黃,就要先了解肝臟都具有哪些功能。
肝臟功能主要以代謝功能為主,平常會參與到人體代謝維生素、激素和水的過程當中。除此以外,還具有分泌和排泄膽汁的功能、排毒功能、調節凝血和抗凝兩個血液系統的功能。
而得了肝臟疾病臉會發黃,就是因為膽汁排出受阻,淤積在膽道,從而使血液中的膽紅素無法排出體外,堆積在人體當中,讓血液中的膽紅素含量過高所引起的。
得了肝臟疾病,其實不僅僅臉會發黃(該癥狀在臨床上被稱為黃疸),還會表現出眼睛發黃、全身皮膚髮黃、尿液發黃等癥狀。
而和肝病有關的黃疸癥狀,又主要分為三種類型,包括阻塞性黃疸(膽汁淤積性黃疸)、先天性非溶血性黃疸、肝細胞黃疸。
其中阻塞性黃疸根據淤膽地解剖部位,又可以分為肝外阻塞、肝內阻塞和肝內膽汁淤積三種,分別是由於膽石症、炎症、腫瘤等;肝內膽管結石、腫瘤、膽管炎等;病毒性肝炎、藥物性肝損害等疾病所導致的。
先天性非溶血性黃疸是因為先天性酶缺陷,導致肝細胞對膽紅素的攝取、結合以及排泄出現障礙,一般會表現出非結合膽紅素升高的特徵。肝細胞黃疸則是由感染、肝硬化、酒精性肝病和藥物性肝損害等疾病引起。
因此,一旦患者出現臉色發黃等黃疸癥狀,應該及時前往醫院就診。由醫生判斷出具體的致病原因,就可以使肝臟疾病得到儘早的治療。除此以外,還有三種肝臟疾病導致的「上臉」癥狀,需要患者予以重視。
還有三種「上臉」癥狀,可能是肝臟在呼救
如果患者的肝臟受到損害,除了有可能出現黃疸這種典型癥狀以外,還可能會出現面色發黑、蜘蛛痣、容易長痘豆、粉刺等癥狀,如果出現這些癥狀,往往就表示患者的肝臟疾病已經比較嚴重了。
首先是面色發黑,這是慢性肝病、肝硬化等患者的常見癥狀之一。
因為患者肝功能異常,會導致人體的內分泌激素水平紊亂,從而影響身體色素的代謝,增加皮膚當中的酪氨酸酶水平,提高黑色素含量。
黑色素無法排出體外,堆積在皮膚上,就會使面色發黑髮暗,沒有光澤,口唇周圍發黑,有些還可能在患者臉上形成黃褐斑等皮膚問題。眼周部位的黑色素堆積尤為明顯,非常像熊貓眼,這也有可能是肝臟疾病所導致的。
再來說蜘蛛痣,它是肝硬化的典型表現之一。
之所以叫作蜘蛛痣,是因為它的外形非常像一個蜘蛛,中央有一個凸起於皮膚表面的痣,延伸出去一些類似蜘蛛足的分支,但這其實只是皮膚的末梢動脈和毛細血管擴張。
蜘蛛痣的形成和患者的肝功能減退有關,患者的肝功能減退以後,在肝內滅活的雌激素水平得到升高,所以會導致末梢動脈和毛細血管擴張形成蜘蛛痣。一般會出現在面部、頸部、軀幹等身體部位。
最後是生長痘痘粉刺,它也有可能是由肝臟疾病導致的。
很多患者出現這些癥狀,都以為是自己的面部清潔沒有做到位導致的,但其實這很有可能是因為患者的肝功能受到損害。
患者的肝功能受損下降以後,會破壞人體內的黃體荷爾蒙平衡,而黃體荷爾蒙平衡具有促進皮脂分泌的作用,因此皮脂分泌會逐漸增多,從而導致皮膚更容易生長痘痘粉刺。
肝臟具有較強的排毒功能,也是因此,它也對毒素具有較強的忍受能力,不會輕易傳達給大腦神經。為此,患者面部如果出現這三類癥狀,就一定要重視起來,千萬不要忽視這些肝臟所傳達出來的「求救信號」。同時,日常生活中也應該盡量採取措施保護肝臟,具體該如何做,大家不妨繼續往下看。
肝臟不好?教你四個保護措施
據有關數據統計,截止到2015年,全球已有超7億的慢性肝病患者,其中我國就佔了4.31億人。肝病患者的逐年增加,成為了我國目前在健康問題方面面臨的一大難題,如何保護肝臟?具體可以採取哪些措施?這些問題的答案急需普及到民眾當中。
1、戒酒
肝臟容易受到損傷,和我國居民長期大量攝入酒精脫不了關係,酗酒是導致我國居民肝臟疾病高發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想保護肝臟,首先就要做到戒酒。
長期大量的攝入酒精,會使酒精當中的乙醇在肝臟部位氧化為乙醛,而乙醛所具有的肝毒性和致癌性,會毒害人體的肝臟,導致肝細胞發生再生、纖維化等病理性的改變,形成酒精性肝病。
酒精性肝病在肝臟受損嚴重之前,幾乎不會表現出任何癥狀,隨著肝臟的受損程度增加,會逐漸表現出乏力、食欲不振、肝區不適、黃疸等明顯癥狀。如果這個時候不能及時發現,病症惡化至晚期就會形成酒精性肝硬化,此時肝臟損傷已經不可逆了,停止飲酒只能防止肝臟受到進一步的傷害。
因此,在酒精對患者的肝臟造成不可逆的損傷之前,患者應該及時戒酒,避免酒精對肝臟所造成的損傷達到閾值(兩周內每日飲酒超過80毫升或連續五年每日攝入大量酒精,男性超過40毫升,女性超過20毫升)。
2、防止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也是我國居民肝病高發的誘發因素之一,有數據顯示,我國肝臟炎症患者當中,超過50%的患者屬於病毒性肝炎,因此防止病毒感染,是保護肝臟的重要措施。
在臨床醫學上,肝臟受到病毒感染能夠分為五類,分別為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顧名思義,是因為肝臟受到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所導致的。
這五類病毒性肝炎的臨床表現較為類似,多為沒有食慾、乏力和肝功能異常。其中甲、戊型肝炎屬於急性感染,通過糞口傳播,另外三種屬於慢性感染,通過血液、母嬰和性傳播。患者要想預防肝臟感染,可以從傳播方式入手,切斷傳染源。
3、合理飲食
我國居民肝臟疾病發病率高,還和飲食不健康有關,因此合理飲食對保護肝臟能夠起到重要作用。比如常吃辛辣刺激性飲食,會襲擊胃酸分泌增多,加重肝臟功能的負擔,為此就需要患者保持清淡飲食,控制辛辣飲食的食用次數。
不僅如此,長期保持高糖高脂的高熱量飲食,或者長期保持全素食的飲食結構,都有可能會誘發脂肪肝。面對高熱量飲食,肝臟無法全部代謝出體外;而全素飲食,可能會使體內的載脂蛋白減少,因此兩種不健康的飲食方式,都有可能會使脂肪堆積在體內,所以患者如果想要保護肝臟,需要保持均衡的合理飲食結構。
4、保證充足睡眠
熬夜同樣也是損傷肝臟的一大主要因素,因此保證充足的睡眠,對保護肝臟健康格外重要。
這主要是因為,肝臟會在凌晨時段進入休眠狀態,開始自我修復。這個時候如果人體不能夠進入睡眠狀態,就會阻礙肝臟的自我修復,長期如此,就會導致肝臟的排毒功能開始下降,無法負擔日常的代謝排毒工作。
最後的總結
我國作為肝病大國,每年都有數量眾多的肝病患者離開人世,比如2021年先後因肝癌離世的知名音樂人趙英俊和演員吳孟達,據有關數據統計,單單是肝硬化,我國每年就有約40萬人次左右的患者離世,可見肝病對我國居民的威脅格外巨大。
因此,大家不僅應該學會及時接受肝臟所傳達出來的「求救信號」,更應該學會在日常生活中採取措施保護肝臟,不要等到肝臟受到不可逆的傷害以後,再來追悔莫及。
參考資料:
[1]曾賞,李三強,李前輝.酒精性肝病的研究進展[J].世界華人消化雜誌,2022,30(12):535-540.
[2]鍾佩敏,吳莉莉,陳彩玲,黎麗冰,葉淑華,陳巧玲,陳艷婷.病毒性肝病患者的生化檢驗指標的變化特點及其診斷價值分析[J].醫學食療與健康,2020,18(12):190-191.
[3]梁容.肝損傷發病原因及預防[J].人人健康,2019(16):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