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暈指眼花頭暈,輕者閉上眼睛緩一緩就過去了,重者就好像在坐車船一樣,站都站不住,還伴有噁心、嘔吐,甚至昏倒等癥狀。
本症常見於高血壓、腦血管病、頸椎病、美尼爾綜合征等,在中老年人群體中非常常見,希望大家可以有足夠的重視。
縱觀眩暈之病機,有虛實之分,而我認為,現代之眩暈病機以「實」為主。理由如下:
現代人多逸少勞,喜歡吃肥甘油膩之品,很容易出現脾胃失常而生濕痰,痰阻中焦,失其健運,痰濕自生;又因痰阻氣機痰郁化火,火灼津成痰,痰火交結,痰隨火升,火為陽邪,其性炎上,頭為諸陽之會,清陽之府,痰火上犯頭目,阻滯清竅,從而發作為眩暈。
正如《丹溪心法·頭眩》云:「頭眩,痰夾氣併火,無痰不作眩。痰因火動,以有濕痰者,有火痰者。」
而《素問·至真要大論》有云:「諸風掉眩,皆屬於肝。」
現代人工作節奏緊張,需求又多,情志不遂,肝氣鬱結,氣鬱化火,可煎熬津液而為痰,痰郁互結,肝陽化風,痰涎內壅。
綜上所述,我認為,眩暈病機多以痰火上攻為主,兼見肝風內擾。
基於以上病機認識,我們多從痰火、肝風論治眩暈,以清熱化痰、搜風通絡為大法,輔以健脾化濕、降逆開竅。
以旋覆代赭湯、半夏白朮天麻湯、黃連溫膽湯合方加減治療,不論新久眩暈,多有良效。
下面就給大家說一個典型的案例。
患者男,61歲,於2017年11月7日以「陣發頭暈1周」為主訴就診,1周前無任何誘因而出現頭暈目眩,如坐舟車,行走不穩。
外院診斷為「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予以西藥對症處理,病情緩解不明顯。既往有痛風、高血壓病史。
現頭暈目眩,走路不穩,納食尚好,睡眠可,二便調,舌淡紅苔黃膩,息平無口濁,脈弦滑。
經過一番辯證,診斷為眩暈,證屬痰火肝風上攻,治以清熱化痰熄風,用旋覆代赭湯、半夏白朮天麻湯、黃連溫膽湯合方加減進行調理。
後來患者服用一周,頭暈明顯減輕,略頭昏,可站立行走,舌淡紅苔白微膩,脈細滑。痰火、肝風已去大半,上方再進7劑。後隨訪一年未再複發。
開方上,首以旋覆化、代赭石並用,以消痰且重鎮降痰火之上攻之勢。
半夏白朮天麻湯化痰熄風;僵蠶、蘄蛇、蜈蚣歸肝經,搜風通絡祛痰;黃連、黃芩、菊花、草決明可清頭面、肝經之痰火;菖蒲、鬱金清心開竅。諸葯合用,標本兼治。
以上便是我的一些經驗和思路,如果你也有眩暈的問題,可以跟我說說,幫你辯證調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