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號熱搜內容 閱讀至文末查看
在上海市養志康復醫院(上海市陽光康復中心)二期項目擴建工程中,將「全面康復」「早期康復」「主動康復」「環境康復」的理念和全面無障礙環境建設融入項目實踐,努力把醫院建成讓身體功能障礙患者重拾生活信心、恢復生理功能、回歸社會的溫馨康復家園。

院區鳥瞰
項目背景概況和目標定位
上海市養志康復醫院(上海市陽光康復中心)於2007年7月建成投入使用,是上海目前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康復機構之一。醫院位於松江區銀澤路828號,現狀總建築面積約5萬平方米,醫院開放床位360張。醫院秉承現代康復理念,建立了以康復醫學科為主體,內、外、婦、兒等共同支撐的康復服務和臨床保障體系,設置了神經康復、脊柱脊髓損傷康復、骨與關節康復、心肺康復等10個亞專科,形成了骨與關節康復、神經康復、脊髓損傷康復等特色專科康復。
醫院作為同濟大學附屬的康復醫院,高度重視科研和教學。已獲批大量縱向科研項目、SCI論文和發明專利。同時醫院以培養「卓越康復治療人才」為目標,著力建設同濟大學醫學院康復治療學系,2013年學系開始招生,採取「2+2」(大學2年、醫院2年)教學模式。
二期項目於2020年8月開工建設。該項目作為「上海市醫療衛生建設規劃」和「上海市重大工程」,建築面積9.8萬平方米,計劃於2023年10月竣工投入使用。建成後,醫院總建築規模將達15萬平方米,康復床位達到1000張,醫院將建成三級專科康復醫院、殘疾人健康管理中心、研究型大學附屬康復醫院,以全面康復為中心,打造康復醫療、科研、人才、醫學工程四大高地;對標上海亞洲醫學中心城市定位,秉承全面康復理念,融合智能康復技術,建設神經、骨與關節、心肺、兒童、腫瘤、婦女健康、視聽覺等七大康復中心。
壹
統籌規劃全院功能,實現醫院可持續發展
1
符合國際康復醫學前沿發展的功能結構
康復醫院擴建工程遵循以「患者為中心」的設計理念,規劃功能結構適應多學科聯合的模式進行康複診療。同時以國際化視野將科研與臨床相整合,建立骨科、神經、脊髓損傷、臟器、中醫、兒童等康復中心,以康復學科中心的理念來驅動規劃和設計。

以患者為中心的診療模式
2
延續發展一期建築,形成有機整體
醫院一期建築採用了較為分散的花園式布局,二期規劃延續一期規劃的軸線與空間秩序,二期建築形態充分融合協調一期建築,共同組成有機整體。
除主體住院樓採用每層兩個護理單元組合的集中式高層形態以節約用地、提高醫療效率外,其他單體均採用多層的形式方便使用。各建築線條流暢統一,立面採用暖色調的陶土板幕牆效果,呼應一期建築的紅色陶土面磚飾面,給人帶來溫暖舒適的視覺感受。同時在西北側預留了較大面積的發展用地,實現醫院的可持續發展。

二期鳥瞰

二期主入口
3
統籌全院功能布局,利於學科發展
現代康復是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克服人類由於疾病、意外事故、先天缺陷和機體老化等因素產生的功能障礙或殘疾,使其儘可能地恢復或代替原有功能,實現最大限度的生活自理、乃至回歸社會,以提高殘障人士的生活水平。為實現這個目標,需要眾多學科相互支持與配合,是典型的多學科交叉的、綜合性很強的學科。
康復科研及研究轉化能力是醫院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國際領先的康復醫院多採用創建專科轉化研究實驗室的模式,將研究和臨床相結合發展,以縮短臨床醫生、患者和研究人員之間的反饋循環時間,高效推動創新解決方案,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恢復能力。同時,市養志康復醫院做為同濟大學的臨床教學醫院,每年有大量學生進行培訓。因此通過對一期功能進行適當的調整,對全院功能分區進行了合理的統籌規劃,院區南側的教學科研培訓區佔有很大比重,旨在通過拓展臨床技能與科研領域引領醫院前進。

院區整體規劃

院區功能分區
貳
打通外部流線與內部流程,實現高效運營
醫療建築人員、物資種類多,流線複雜,建立安全高效便捷的交通體系是提高醫院運營效率、減少感染的前提。醫院擴建(二期)項目根據基地周邊條件和一期情況進行整體規劃,實現人車分流、內外分區、潔污分流。同時充分考慮到康復患者行動不便、潮汐式遷徙的特點,和病患主動康復的需求,對各功能區之間的動線應以簡潔流暢、高效合理、互不交叉為設計原則,重視豎向和水平交通組織,為患者營造便捷、安全、衛生、舒適的就醫環境。
1
重視總體流線,營造安全環境
項目室外總體交通組織採用了人車完全分流的方式,光星路門診綜合樓對應的院區主要人行出入口與公交站無縫銜接,院區除外圍環道及救護車等應急臨時停車位外,所有外來車輛均進入地下車庫進行集散和分流,全院污物利用地下室空間隱蔽區域定時定點收集轉運至東北角的垃圾房,並由院區專門污物出口送出,最大程度減少對院區的不利影響。

院區整體交通流線

二期交通流線
點擊查看:【德品醫療股份】為中國醫院打造更智慧的護理系統整體解決方案
2
優化內部流程,動線流暢高效
在內部流程上以康復學科中心為基礎,在各學科病房護理單元同層設置康復治療中心,圍繞病患實施康復治療,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同時有效緩解了醫院大流量垂直交通的壓力。
通過二層的環廊和聯通一二期的連廊,各單體建築間實現人流、物流的無障礙通行,實現康復醫療資源的共享。同時,環廊融合了休息交流、咖啡餐飲、步行訓練等功能(圖11),是多彩康復社區生活場景的集中呈現。漫步環廊一面是豐富多樣的各類活動,一面是綠意盎然的中央景觀花園,通過環境設計積極促進患者的身心康復。這種無障礙通行、共享交流的理念貫徹於室內設計,在環廊連接的五棟單體建築內部也設有「環遊」流線:在兒科樓、住院樓內圍繞內庭院由康復治療區、走廊、室外連廊形成了富有趣味的流動空間,這種多重流動空間設計有助於引導使用者進行積極的探索行為。

擴建項目二層平面

擴建項目一層平面

環廊內空間效果
3
室內外整體布局,實現主動康復
康復患者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在康復住院過程中既要給予特殊的關注,又要給予獨立自主的通行、生活環境,有助於其建立康復的信心,實現主動康復。各單體圍合創造了中央康復訓練花園,方便各單體的患者安全到達,患者在看護或家屬的陪護下自主進行功能鍛煉,有利於增強患者康復治療的效果,充分體現了「回歸家庭、回歸社會」的康復理念。建築設計對環廊及周邊區域進行了統一優化調整,區分交通空間、休息空間和醫療功能空間,避免干擾、穿越醫療功能區域的情況,通過合理的規劃發揮環廊的共享平台效果、並滿足醫院對各單體不同區域的管理需要。
叄
體現以患者為中心,體現全面康復
康復醫院具有自身的顯著特點,康復醫院的功能組織在綜合性醫院的基礎上,強化了康複評定和康復治療功能,通過物理治療、作業治療、運動治療、言語治療、心理治療、中醫傳統療法等一系列手段,來幫助患者實現生理和心理的有效恢復。

康復醫院功能模式

康複種類
各功能區域的設計均以患者的需求為核心,在門診部設有方便患者的聯合檢查診療一站式服務系統,縮短患者的檢診流程;住院部病房全部南向設置,病房內設有儲物空間和輪椅存放區,每層護理單元設有開放的患者活動交流空間。

住院部護理單元的休息交流區
康復治療區是康復醫院的核心區域,康復醫院住院患者每天往返於病房和康復治療室,合理布置二者的位置對於縮短患者流線長度、減少交通壓力、體現康復醫院服務的人性化和高效性非常重要,擴建項目在各個康復護理單元病區均設置了較大規模的康復治療區,全面實現了「同層治療」。同時,為將醫院未來發展為「轉化研究」型康復醫院,採用兩層建立一個大型康復學科的模式,使臨床醫生、治療師、科學技術專家可以在這裡跨學科協作,更好地應用研究成果、治癒患者。


住院部護理單元同層的康復治療區
肆
創建綠色生態環境、構建智慧型康復醫院
醫院擴建項目全面對標綠色生態建築,將綠色節能設計、施工和運營有機整合。建築結構採用裝配式PC結構,屋頂綠化與室外綠化相結合。結合海綿城市要求,室外設置透水鋪裝、下凹綠地、雨水凈化回用等措施,對雨水進行年徑流控制及峰值控制。在設備方面大量採用節能型設備,包括節能型電梯、磁懸浮冷水機組、排風熱回收、太陽能熱水、空氣源熱泵系統等。同時,全院區採用高效的物流運輸系統,氣動物流+軌道物流+AGV機器人系統可以完成院區90%以上的物資運輸任務。
信息化和智慧化是醫院創新提升的關鍵驅動,醫院在建設初期對全院信息化進行了全面策劃,通過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務模塊、面向醫務人員的智慧醫療和康復模塊及涵蓋物資、運營、科研、面向醫院行政管理者的智慧管理模塊,讓醫院運行更加綠色環保、高效和安全。
結 語
上海市養志康復醫院(上海市陽光康復中心)擴建工程項目建設是在「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引領下,充分落實大健康規劃的民生工程。通過對國際康復前沿發展趨勢和國內現狀的分析研究,進行針對性的規劃設計和論證,以建成符合現代康復理念,滿足地區總體規劃,體現醫院發展目標的現代化康復醫院。項目將建成國內一流、接軌國際,設施先進、環境友好、充滿人文氣息的大型康復機構。
文 / 龔永駿 上海市養志康復醫院(上海市陽光康復中心)
秦彥波、周利鋒 華東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END

熱搜內容
深度報道 | 手 術 室 | 國內案例 | 國外案例 |
胡國慶課堂 | 醫建風向標 | 醫家之言 | 大咖分享 |
青年醫建圈 | 物流系統 | 醫療養老 | 企業風采 |
大灣區醫建 | 傳染病醫院 | 綠色醫院 | 抗疫手冊 |
洗滌系統 | 醫院後勤 | 醫學影像 | 病房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