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要知道蛋白質是什麼,為什麼人體要攝入蛋白質,人體卻少了蛋白質會怎麼樣,如果過多的攝入了蛋白質又會怎麼樣,蛋白質進入人體會去那裡,我們該怎樣補充蛋白質呢?
蛋白質是一種身體能量營養素,是生命的一切表現形式,本質上都是蛋白質功能的體現,而這種體現的生物大分子,是由各種氨基酸按一定的順序性鏈接起來而組成的。
人體的器官大多數都需要蛋白質來供給能量,如人體組織構成的成分裡面有蛋白質成分,細胞膜及胞內結構里,人體瘦組織蛋白質里,血紅蛋白里,皮膚骨骼里指甲(趾甲)里都有蛋白質成分。
人體如果一旦缺少了蛋白質,頭髮就會枯萎,指甲容易斷裂,而且容易生倒刺,並且肌肉也會鬆弛,缺乏彈性,皮膚也會越來越粗糙,而且還會讓身體抵抗力下降,易感冒,胃腸功能差,消化不良,還容易有低血壓,貧血,手腳冰涼的癥狀,讓人感覺疲勞不堪,活動能力也不足,嚴重者可導致身體水腫,或影響小孩的形體正常發育等。
凡事都有兩面性,有好的一面就有壞的一面,所以過多的攝入蛋白質,身體也會發生變化,如過多的攝入蛋白質會增加腎臟的負擔,還會加快鈣的流失,使人容易發生骨質疏鬆,特別是老年人,並且攝入蛋白質過多也會給身體增加脂肪,使膽固醇攝入體內,讓人變胖。
蛋白質進入人體會先到達胃腸胃能裡面,幫助人體來完成消化代謝功能,能在體內當潤滑劑使用,並且能保護器官,能阻礙一些外來物種的侵擾,還能幫身體排毒,維持身體體液的滲透力……如果體液大量的丟失,身體會造成水腫。剩下的蛋白質會隨著尿液,糞便,皮膚流走。
那麼我們該如何正確的攝入蛋白質呢?
我們所吃的食物里,豆類是含蛋白質最多的,然後就是魚類,雞蛋,依次是肉類,粗糧,牛奶,蔬菜了,但是這些食物裡面最接近人體所需的蛋白質還是動物蛋白質雞蛋了,差不多雞蛋里所含的人體氨基酸都夠了,其他的魚類和豆類蛋白質也是很豐富的,但是裡面只有一部分是人體所需的,有的也不是身體所需要的,所以就成了我們平時吃東西要營養均衡,膳食多樣化,並且搭配的食物生物學種要遠些,這樣才能讓膳食更加的均衡,身體更加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