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下旬,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了《中國流感疫苗預防接種技術指南2022-2023)》(下簡稱指南),啟動了新一季的流感疫苗接種。
指南稱:「今年我國南方部分省份出現夏季流感流行高峰,今冬明春可能會出現新冠與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疊加流行的情況。」目前,青島、杭州、福州等地已經有新一季的流感疫苗到貨,市民已可以預約。
今年的流感防控形勢有何特殊?
對於流感病毒的傳播,中國建立了多套監測體系。其中一套監測體系依託各個省份數百家的哨點醫院和實驗室,對哨點醫院報告的門診病例中流感樣病例所佔的百分比(ILI%)進行監測,藉此來評估流感的流行程度。
據了解,「流感樣病例」是指體溫≥38℃、咽痛或咳嗽的病例,ILI%計算時的分母是門急診就診的總人數,分子是流感樣病例數。
需要注意的是,有發熱、咽痛或咳嗽癥狀的ILI病例,並不一定是流感病毒感染,也可能是其他呼吸道病原導致。
從中國國家流感中心的監測數據看,2022年第33周(8月15日-8月21 日),南方省份哨點醫院報告的ILI%為3.3%,低於前一周水平(3.8%),但高於2019-2021年同期水平(3.0%、2.7%和2.8%);而北方省份哨點醫院報告的ILI%為2.5%,低於前一周水平(2.6%),也同樣高於2019-2021年同期水平(2.1%、1.9%和2.0%)。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國家流感中心主任王大燕表示,南方省份流感病毒的檢測陽性率近幾周連續下降,這是大部分南方省份流感活動下降導致的,可以看出今年夏季的峰值已過,不過整體仍然處於流感季,尚未恢復到流感季間期水平。
「北方省份流感病毒檢測陽性率整體有所升高,與部分省份近期陽性率開始出現升高有關。近期我國南北方省份均以甲型H3N2亞型流感病毒為主。」王大燕表示。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長期佩戴口罩、限制社交距離等非藥物干預措施雖然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流感病毒傳播,使得人群感染流感的機會減少,但也會造成人群對流感的預存免疫力下降,流感易感性增加,可能增加未來流感暴發風險。」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管理處呼吸道傳染病預防控制室主任彭質斌近日在「2022季節性流感防控策略學術交流會」上表示。

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的最有效手段。
為何夏季出現流感高峰?
6月以來,我國南方部分地區進入流感高發期,出現了夏季流感的高峰。在今年的第25周(6月20日-6月26日),南方省份哨點醫院報告的門診流感樣病例百分比(ILI%)一度達到7.5%。
「今年夏季南方多省流感病毒活動強度已超過近年來的冬季高峰。」江西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免疫規劃所副所長郭世成表示。
流感病毒有甲、乙、丙、丁四中類型。其中,丙型流感病毒以散在形式出現,主要侵襲嬰幼兒,一般不引起流行。而丁型流感目前了解只感染牛、豬,不感染人。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亞型以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山型系(Yamagata)和維多利亞系(Victoria)。
據江西省疾控表示,今年3月中旬以來該省流感的優勢毒株發生了變化,由近兩年單一流行的乙型Vitoria系流感病毒株轉換為當前的季節性甲型H3N2亞型流感病毒株,而H3N2亞型流感病毒株近兩年相對沉寂,人群的免疫水平偏低,且這一型別流感毒株易引發夏季流行高峰,導致今年夏季H3N2亞型流感活躍度增高。
1968年7月香港曾暴發H3N2亞型流感疫情,後引起全球流感大流行;2017年夏季,南方省份也曾發生H3N2型流感的高強度流行。
實際上,流感在我國南方地區全年都有可能流行,並不局限於冬春季,通常在夏季也會出現一個流感活動高峰。

我國南方省份和北方省份流感病毒的檢測數據。

據中國國家流感中心監測數據。
為什麼要打流感疫苗?
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中心主任醫師郝利新指出,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的最有效手段,能夠有效降低流感感染、住院、重症和死亡等導致的疾病負擔。
實際上,在臨床醫生看來,最難搞的不是流感病毒,而是肺炎鏈球菌等其他致病菌的感染。流感帶給人們的危害,實際上是在它攻破人體的免疫系統之後,給其他病菌的感染製造了更多的機會。這就是流感感染之後的「繼發性感染」。
「病毒搭台,細菌唱戲。」如果發生這類繼發性感染造成的肺炎,那麼在北京市,一個成人患者肺炎的治療費用平均達到12148元。
「實際上,無論是流感,還是肺炎鏈球菌感染,我們都有疫苗可以預防。」北京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李燕明說。
李燕明還表示,流感的危害還不只是簡單的感染。美國的一項研究納入了2010-2011以及2017-2018兩個流感季美國流感住院監測網路的病例,在一共80261例住院患者中,有11.7%的患者出現急性心血管事件,最常見的是急性心衰和急性缺血性心臟病。
「這也提示我們,流感也會對心血管健康存在影響,老年流感發生心血管事件更多。」李燕明說,對於已經有心血管基礎疾病的人來說,應該積極去鼓勵他們接種流感疫苗。
彭質斌介紹,根據我國2011-2013年的住院SARI病例哨點監測數據,81%-96%的因流感引起的死亡發生在65歲以上人群,每3位重症流感病例中,就有1位患有慢性基礎性疾病。
此外,人們還忽視了,急性的流感感染可能會對老年人等脆弱人群的病後長期健康產生影響。「比如說,一次急性流感感染,原來可以自由出去走動的老人可能開始卧床了,開始出現功能不良等情況,甚至可能會反覆感染」,李燕明說。
因此,「接種流感疫苗,可以說不只是預防流感感染,也是在預防老年人可能出現的功能下降等長期的健康損害。」李燕明說。

去年流感疫苗接種率為何大幅下降?
由於流感病毒易發生變異,且全球主流的基於雞胚的疫苗生產周期約為4-5個月,所以世界衛生組織在每年的2月和9月會根據全球的流感監測數據,預測發布北半球和南半球的流感疫苗的推薦毒株。
因此,每年的流感疫苗毒株可能是不一樣的。據悉,2022-2023流感季北半球流感疫苗組份與上一個流行季相比,更換了A(H3N2)亞型和B型Victoria系病毒株。
我國的流感疫苗接種率本來就極低,而在新冠疫情常態化防控之下的2021-2022流感季,流感疫苗接種率卻進一步下降。
「我國流感疫苗接種現狀很不理想。」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管理處副研究員彭質斌在2022全國疫苗與健康大會上披露,2020-2021年流感流行季,我國流感疫苗接種率為3.34%。2021-2022年流感流行季,接種率僅2.46%,同比下降0.88%。
比較而言,美國2020-2021年流感疫苗接種率約為52.1%,加拿大2020-2021年流感疫苗接種率約為40%。
流感疫苗尚未納入我國國家免疫規劃,在絕大部分地區,需自願、自費接種流感疫苗。據一項對我國6省份全人群流感疫苗接種調查顯示,在回答為何不去接種流感疫苗的問題時,36.3%的人認為「自己身體好,不怕流感」,31.1%的人「不知道流感疫苗」,7.7%的人覺得「接種不方便」,這些理由排在人們不去接種流感疫苗的理由前三位。
地方層面採取了一些措施推動流感疫苗的接種與普及。2021-2022流感流行季,有256個縣區針對學齡前兒童、中小學生、老年人、醫務人員等特定重點人群實施流感疫苗免費接種政策。其中,針對老年人進行免費接種的有226個縣區,針對醫務人員等其他重點人群進行免費接種的有101個縣區。
免費接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流感疫苗的接種率,2021-2022流感流行季中,在實施免費接種政策的老年人、中小學生等各類目標人群中,接種率最低的也有26.1%。
此外,2021-2022流感流行季,我國共有135個縣區實施流感疫苗醫保報銷政策,覆蓋約3107萬人,較上一年度增加0.11倍。醫保報銷比例從5%-100%不等,覆蓋人群較為廣泛,其中有21個縣區實現全人群覆蓋。
值得注意的是,新版《指南》亦遵從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以及相關證據,明確18歲及以上人群可以同時接種滅活流感疫苗和新冠疫苗。不過,對於接種減毒流感疫苗以及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由於目前缺乏和新冠病毒疫苗同時接種的證據,仍參照國家相關建議,與新冠疫苗接種間隔大於14天。

我國醫務人員流感疫苗接種率急需提升
醫務人員是易受流感侵襲的高危人群,未接種流感疫苗醫務人員的流感發生率為健康成年人的3.4倍。同時,醫務人員感染流感病毒,也會導致患者感染風險增加。因此,在全球194個國家中,有96個國家將醫務人員設為流感疫苗接種優先群體,部分國家將醫務人員設置為強制接種人群。
《中國流感疫苗預防接種技術指南(2022-2023)》也將醫務人員,包括臨床救治人員、公共衛生人員、衛生檢疫人員等列入優先接種的重點人群。
《指南》中列出的其他優先接種的重點人群還包括大型活動參加人員和保障人員;養老機構、長期護理機構、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場所脆弱人群及員工;重點場所人群,如托幼機構、中小學校的教師和學生,監所機構的在押人員及工作人員等;其他流感高風險人群,包括60歲及以上的居家老年人、6月齡-5歲兒童、慢性病患者、6月齡以下嬰兒的家庭成員和看護人員以及孕婦。
彭質斌介紹,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中國醫務人員總體流感疫苗接種率偏低,近年來為10%左右。2020-2021流感流行季,美國醫務人員接種率約為75.9%,英國醫務人員接種率為76.8%。我國也有部分地區醫務人員接種率較高,如深圳市南山區2015-2019年所屬社康中心醫務人員接種率為77.6%。據第三方調查顯示,免費接種政策能有效提高醫務人員流感疫苗接種率。

為什麼醫務人員對流感疫苗的態度值得重視?這背後其實也涉及到流感防控整體的系統性問題。「基層社區的醫務人員如果接受相關培訓,可以提高一個社區的老年人流感疫苗的接種率。」李燕明表示。
曾有一項研究對兩個街道的老年人流感疫苗接種做了對比:在受到干預的街道,老年人的流感疫苗接種率達到19%,而未被干預的街道老年人的接種率僅為0.4%。而在已經接種疫苗的老年人中,98%的人表示接種的主要原因是「醫務人員的推薦」。
采寫:見習記者 趙霖萱 南都記者 吳斌 發自北京
南都製圖:李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