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感嘆一句,現代醫學對人體的認知真的太少了,很多時候研究都只是基於表面,過於宏觀,至於微觀世界究竟是怎樣,我們並不清楚,就像糖尿病,我們都知道胰島素能降血糖,但是胰島素作為一種激素,它作用於靶細胞之後,是發生了什麼樣的反應才降低了血糖,我們並不知道,這也限制了降糖藥物的研發。
同樣地,營養過度和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會導致胰島素抵抗,最終出現Ⅱ型糖尿病,這也是我們眾所眾知的。但是究竟發生了什麼樣的反應,才使得靶細胞產生胰島素抵抗和胰島β細胞凋亡的過程,哪些物質參與了反應,作用於了什麼靶點。這個過程我們也不了解。因此,現代醫學一直沒有很好的辦法徹底解決糖尿病。
如果這些分子機制被發現了,以目前的醫藥水平,結合相應的靶點,開發出相應的治療藥物,並不是一件非常難的問題,尤其是現在生物葯的興起,在這些方面有比較大的優勢。
最近美國范德堡大學陳文標教授團隊在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他們發現了Ⅱ型糖尿病發展過程中,巨噬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參與調控胰島β細胞死亡的機制,並且將研究結果發表在了《Cell Reports》。
此前,陳文標教授團隊就已經發現了RIPK3介導的胰島炎症反應會導致內質網持續應激,進而導致胰島β細胞凋亡,並發現了該過程與巨噬細胞有關。
而這次,陳文標團隊的博士後楊檳源,研究進一步探索了巨噬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參與胰島β細胞凋亡的過程,最終證明,在過度營養的情況下,巨噬細胞入侵可以引起胰島β細胞中Tnfα依賴的Cxcl8a表達增加。Cxcl8a增加後會募集中性粒細胞,去攻擊巨噬細胞接觸過的β細胞並導致其死亡。
隨後又通過小鼠試驗發現,如果使用 CXCR1/2 拮抗劑阻斷中性粒細胞趨化性,可以減少胰島β細胞的凋亡並減緩糖尿病進展。
不過這項研究也仍然有局限,研究僅僅是在斑馬魚模型中進行,與成年人的情況應該還存在比較大的差異。但這一研究結果對於人類攻克糖尿病難題仍然有非常大的幫助,為避免Ⅱ型糖尿病的進一步惡化以及治療糖尿病都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相信隨著研究的逐步深入,人類最終會戰勝糖尿病。
這個研究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也有很大的啟示,那就是確定了營養過度在Ⅱ型糖尿病的發病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當然營養過剩不僅僅是糖類吃多了,也包括其他很多營養,例如高甘油三酯和中心性肥胖,也容易引起胰島素抵抗,而這也與平時飲食不注意,吃的過於油膩有關係。
因此我們常說「七分飽、三分寒」還是有道理的,畢竟Ⅱ型糖尿病說到底就是一個「富貴病」,在飢不果腹的年代,是不太可能得糖尿病的。正是如今的營養過剩,飲食不規律才加重了糖尿病的患病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