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學敏1938年3月生於天津,從事中醫藥科研、教學、臨床工作40年。他是我國臨床中藥學著名專家,博士生導師,更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
高學敏教授從小受到天津名醫董曉初、哈荔田等人的影響,立志學好中醫,造福百姓。1956年,他考入北京中醫學院,成為該校第一批本科學生,師從著名的中醫理論家任應秋、臨床大家秦伯未和董建華等人。在這裡,他全面掌握了中醫經典理論,打下非常堅實的基礎。經過長達7年的系統學習,1963年以優異成績畢業,並留校任教,同時在附屬醫院從事中醫臨床工作。高學敏在中醫上的學術造詣非常深厚,對中醫特別是中藥學的基本理論、臨床運用有非常精深的研究。
在中醫的科研上,高學敏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就。他的主要研究方向為臨床中藥學、中藥復方配伍優化、中藥治療原發性骨質疏鬆症、糖脂代謝紊亂和抑鬱症等有效方葯的篩選,中藥戒毒研究、證候規範化研究和臨床實驗的研究等。先後在國家級權威雜誌上發表各類論文200多篇,將中醫理論推向新高度。這些突出的成就,讓他成為我國著名的中醫藥學專家。
在中醫教育上,高學敏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他從事中醫藥教學40多年,為國家培養了大量的中醫藥優秀專業人才。他教授的課程包括中藥學、本草文獻學、方劑學、內科學、中藥新葯研發等課程。更重要的是,他是全國中醫高等院校通用教材《中藥學》的主編,同時,還參與了其他大量教材和編寫工作,為高等教育中醫藥教材編寫和建設工作作出了傑出貢獻。
高學敏是臨床中藥學學科的主要建設者之一,從教學、科研和臨床等方面對臨床中藥學的內涵、外延、主要研究內容、發展方向等各個方面進行了界定,最終使臨床中藥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在他的努力下,北京中醫藥大學臨床中藥學學科成為國家重點學科,同時,對在全國範圍內進行推廣和學科輻射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後來,他還擔任了教育部名牌課程《中藥學》的主講人和負責人。
高學敏教授作為臨床中藥學專業的博士生導師,特別注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不僅言傳身教,而且循循善誘,傾注自己的全部的心血教育和提攜後學,在40多年的教學生涯中培養了幾代中醫學者,這些人大部分都成為了我國中醫藥事業的中堅骨幹,有力推動了中醫藥事業的發展,造福了無數的患者。
除了《中藥學》教材,他還主編了《醫學三字經白話解》《藥性歌括四百味白話解》等系「白話解」列中醫書籍,為中醫的現代化作出了傑出貢獻。
註: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