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耳環戴得好,立馬顯臉小!現在無論是男生女生,戴上耳環彷彿就是這條街最靚的仔▼
因此,打耳洞的人更是絡繹不絕。就在大家都以為,打耳洞應該是像訂書本一樣簡單,幾秒鐘就能完美解決。但卻有個熱搜告訴你:打耳洞,也要小心危險!
今年8月初,一位00後女生在商場打耳洞後耳部感染,反覆發炎紅腫,後面甚至發展成顱內感染。
看似簡單的「打耳洞」動作為何會隱患重重?打耳洞前該注意什麼?怎麼打才能保證安全?以及生活中還有什麼「有創性操作」暗含危險?今天就來詳細說說……
一、
小小的耳洞,傷害很大?
現在很多的商場、首飾店都可以打耳洞,價錢還很便宜。但有人就因為打了個小小的耳洞,惹上大麻煩。
這是為何呢?
1
打耳洞,最怕感染髮炎!
首先,打耳洞這事一點都不簡單。由於它需要在耳部破皮穿孔,我國早已明確將其列為「醫療美容操作」,即是需要專業人員操作的項目。
但很多人對這點並不知情,徑直去了商場或街邊小店等可能缺乏相關資質的店鋪,當中若是使用的器具(如縫針或打孔槍、耳飾)未消毒或消毒不徹底,再或是耳朵有炎症以及皮膚病等情況。
這時打耳洞無疑是給細菌可乘之機,增加發炎和感染風險。
熱搜中的00後女生因為身體高熱而被送醫,最後確診「顱內感染」。起初醫生未找到病因,直到發現患者除了耳部紅腫之外,身上既無其他外傷,又無手術經歷,經過問詢之後,這才確診病因——由打耳洞引發細菌性感染(菌血症),造成輕微的顱內感染!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整形美容燒傷科
劉培副主任醫師採訪報道截圖
再者,每年因打耳洞造成細菌性感染的人數屢見不鮮。去年,廣東珠海女生也曾發生過「打耳洞險致癱瘓」的事,最後醫生檢查得知,導致患者感染的是金黃色葡萄球菌。
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為最常見的化膿感染性細菌,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化膿性炎症反應,如骨髓炎、中耳炎和膿毒血症等,嚴重時可能誘發顱內感染,從而危及生命。
視頻來源:廣州日報
「打耳洞感染」不單單是出現「內傷」,部分人「外傷」也躲不過……
2
持續發炎,還可能長出「肉球」!
如果打耳洞後發生感染(發炎紅腫流膿等)而沒有及時處理的話,則可能會長成「肉球疙瘩」(俗稱耳部瘢痕疙瘩)。
耳朵這種「肉球疙瘩」的形狀大小各異,遭遇的人也不少。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圖源:北京青年報、深圳市人民醫院整形美容外科
央視台曾報道,瘢痕體質(也稱疤痕體質)的人在打耳洞後,容易出現瘢痕疙瘩。而普通人若沒有及時處理耳朵感染傷口,也可能會出現這種情況。
這些肉球或是疙瘩的組織,具有一定生長能力(會持續變大且不能自行變小或消退),可能部分人還會有明顯的癢痛感。
因此,一旦耳朵長了這類組織物,需要儘快及時干預治療,一般是通過手術切除輔以放療和注射治療為主。
愛美本沒錯,但耳朵「打洞穿孔」也並非小事,為了保障健康和美麗(帥氣),各位朋友們打耳洞前請注意看這些要點哦!
二、
若要打耳洞,請注意這些!
其實,想要安全健康打耳洞也要講究方式方法,就看你們有沒有滿足這幾點要求:
1
打耳洞之前
①判斷自己身體情況
疤痕體質或是凝血功能不全、免疫力低下等人群不建議打耳洞,打完紅腫發炎留疤的幾率相對較大。
易過敏體質人群謹慎選擇,由於大多數人會對金屬鎳過敏,而市面上大部分是鍍鎳耳飾,所以過敏人群就算要打耳洞,也要選好防過敏的耳釘材質,一般來說,醫用鋼或純金、純銀的材質會相對好些。
另外耳朵軟骨處不建議打,像耳廓、耳屏處等部位有軟骨組織,打耳洞很容易誘發感染。
要是大家對自己的身體情況還不了解,那還是先到醫院檢查過後再行決定。
②選擇正規場所
打耳洞最常見的併發症就是感染風險。
商場或者街邊小店等地方缺乏合格的衛生醫療條件,難以確保消毒效果,恐有風險。因此,選擇正規並有相應資質的醫療機構進行操作,才是明智之舉。
③避開太熱或太冷的季節
夏天太熱容易引發傷口發炎,冬天太冷會凍傷耳朵。打耳洞時間可以選擇每年的3月和9月底,適宜的氣溫能幫助修復傷口,並且不易引起感染。
p.s.打耳洞前最好洗完頭再去(別問為啥,懂得都懂)。
2
打耳洞之後
大多數耳洞會在6周左右癒合,所以有效的護理方法才能讓傷口不被感染。
● 打耳洞後,前期要保持傷口乾潔:首先,消毒傷口時要保證手部乾淨,且盡量避免手指直接接觸傷口。其次,應保持每日2~3次以無菌生理鹽水或碘伏清潔傷口,注意傷處未結痂前,盡量不沾水、不沾物;
● 恢復期間注意忌口:別碰辛辣刺激性食物、發物;
● 睡覺時避免擠壓耳垂:床上用品也要定期清洗和更換,免得在睡覺時,耳洞受到二次傷害;
● 如有異常情況,及時就醫:如果傷口處明顯腫脹、流膿,則需要立即到醫院就診。
三、
同樣要小心這些「有創性」操作!
不單單打耳洞要謹慎對待,下面這些「有創性」操作同樣不容忽視!
1
身體其他部位的「穿孔」操作!
除了上文提及的「打耳洞」,不少人還喜歡在鼻、唇、眉、肚臍眼等地方進行「人體穿孔藝術」。
但穿孔對於人體來說屬於一種暴力創傷,如果不能達到無菌和徹底消毒,附在工具上的細菌和病毒會隨著破損皮膚進入人體從而引起炎症。同時「穿孔」操作也被證實是感染乙型、丙型肝炎的危險行為。
並且在身體不同部位穿孔,危險也可能在逼近:
鼻部穿孔可能導致鼻釘陷入鼻粘膜,引發炎症(腫脹增生等),或鼻呼吸困難。由於鼻部穿刺易引發感染,可能會誘發心內膜炎。
肚臍穿孔癒合期較長,大約需要一年時間。在此期間傷處或會有漿液滲出,與皮膚表層微生物接觸繼而反覆感染。
……
鼻釘、臍釘、眉釘等物可能會讓你看起來很酷,但有風險的事兒還是得三思而後行,切勿抱著「試試問題應該不大」的心態做決定,到頭來受罪的可是自己。
2
紋身、紋眉等紋綉操作!
近幾年,大家對於紋身、紋眉等紋綉操作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一部分人是為了凸顯個性,另一部分則為精緻面部,無論是出於哪種目的,它都是大家內心追求的表達。
但其實,紋身與紋眉都屬於侵入性操作,它們都是通過針刺破皮膚,到達真皮層下幾毫米,使得染料滲透進皮膚,從而讓永久或半永久的色素存在於人體皮膚上,在此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危害不容小覷。
首先,在操作過程中有可能產生炎症。炎症反應主要是因為對紋身顏料的過敏,癥狀可能包括局部水腫,丘疹,瘙癢,或是結節。
其次,紋身還有可能引發感染。針頭、紋身部位沒有充分消毒、染料被污染……若操作過程稍不注意,都可能會導致細菌感染,出現小到蜂窩組織炎和小膿皰,大到需要手術切口引流的大膿腫。
甚至,紋身紋眉的器具消毒不到位,還可能引發艾滋病、乙肝等傳染性疾病的傳播風險。
事後若不滿意,想要祛除紋綉痕迹,更要付出血與淚的代價!大家何苦受此大罪,再說可以用其他方式來代替——精進自己的畫眉技術或貼紋身貼紙,即能達到目的又不用擔心安全隱患,也不失為可行方案!
寫在最後,俗話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追求個性,也沒有錯」。但還是建議每個人在做決定之前能儘可能地衡量自己的身體狀況,提前知曉背後要承擔的風險,不要因小失大,事後後悔莫及~
看完文章覺得有用的話,麻煩大家點贊、在看,別忘了收藏和分享給身邊更多的朋友哦~
互動話題:你是否有過打耳洞後疼痛的經歷?或者後悔做過其他「有創性」項目?歡迎大家在留言區里分享,相互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