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天氣下,熱射病不是普通的中暑,可引起致死,該如何預防呢?

2022年07月15日18:31:04 健康 1542

夏季來勢洶洶,全國各地普遍出現高溫,在持續的高溫悶熱天氣里,今年盛夏已發生多起因「熱射病」而昏迷乃至死亡的案例。


夏季高溫很容易中暑,而「熱射病」就屬於重症中暑,熱射病常用定義為核心溫度>40℃、中樞神經系統異常的重度中暑,是一種熱應激作用於機體引起的致死性疾病。因此,一定要引起注意、重視預防。

高溫天氣下,熱射病不是普通的中暑,可引起致死,該如何預防呢? - 天天要聞


一、如何診斷是否為「熱射病」呢?


目前,參考《中國中暑診斷和治療專家共識》中新推薦的診斷(疑似)標準,確定標準如下:


(1)病史信息:患者暴露於高環境溫度和/或高濕度環境中從事高強度運動。


(2)臨床表現:①中樞神經系統功能損害(昏迷、驚厥譫妄、行為異常);②核心溫度超過40℃;③多器官功能損害(器官功能損害≥2個,包括肝、腎、橫紋肌和胃腸道等);④嚴重凝血或彌散性血管內凝血。


如果患者符合病史信息及任意一條臨床表現,且癥狀不能由其他原因解釋,則考慮為熱射病。

高溫天氣下,熱射病不是普通的中暑,可引起致死,該如何預防呢? - 天天要聞


二、「熱射病」可引起臟器的損傷:


①肝功能損傷:熱射病肝損害的病理特徵為肝小葉變性壞死,並伴有肝實質損害。熱射病發生後,肝內血流量減少並發彌散性血管內凝血,肝內形成廣泛的微血栓、導致缺血缺氧。


②骨骼損傷:運動誘導的肌肉損傷可能導致體溫調節障礙和全身炎症,這可能是勞力性熱射病的潛在誘發因素。


③腎損傷:中暑急性腎損傷的發病機制涉及多種機制,嚴重脫水、心肌水腫和心肌功能障礙導致腎灌注不足是引起腎損傷的原因之一。中暑後常發生橫紋肌溶解,可伴有肌紅蛋白尿,導致腎功能不全。此外,熱損傷也可能直接影響腎功能。

高溫天氣下,熱射病不是普通的中暑,可引起致死,該如何預防呢? - 天天要聞


三、每年的七、八、九月是「熱射病」的高發期,「三伏天」來了,炎炎夏日,我們來看看如何合理預防熱射病。



1、每天保持充足的睡眠與休息,使得大腦和身體各系統得到放鬆;喝水有講究,大汗後要喝綠豆湯、茶水、或體飲,白開水可能無濟於事。



2、合理的飲食,多吃高蛋白質、高維生素食物,多吃水果蔬菜,增強機體免疫力;少食高油高脂食物,飲食盡量清淡。



3、在高溫天氣里,不要等到口渴時才喝水,飲水應少量多次,水溫不宜過高。劇烈運動或勞動後及時補充水分,如運動飲料等。


高溫天氣下,熱射病不是普通的中暑,可引起致死,該如何預防呢? - 天天要聞



4、待在涼爽的環境里,高溫天氣里應盡量在室內活動。


5、注意高危人群的預防:①嬰兒:高溫天氣里,應給嬰幼兒及兒童穿著清涼、寬鬆的衣服,戴上遮陽帽或使用遮陽傘,不要將嬰幼兒或兒童單獨留在車裡。②老年人:存在腸胃炎、慢性心肺功能不全等容易誘發熱射病的疾病,一定要早期積極配合治療。③高溫環境工作者:注意保持通風,建議多飲水,多補充人體所需的無機鹽成分,如鈣、磷、鉀、鈉、鎂等,避免發生脫水。

高溫天氣下,熱射病不是普通的中暑,可引起致死,該如何預防呢? - 天天要聞


熱射病發病後臨床進展快、病死率高。積極預防熱射病仍是降低發病率的重要手段。


參考資料:

[1]健康公開課.中醫楊楨

[2]王玲,金紅旭,郭俊峰,葛鳳,孫香蕾,吳廣昊,王蓓蓓,高燕.熱射病臨床研究進展[J].創傷與急危重病醫學,2022,10(02):81-82.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痤瘡」不讀zuò chuāng,不讀cuò chuāng,怎麼念?是什麼意思? - 天天要聞

「痤瘡」不讀zuò chuāng,不讀cuò chuāng,怎麼念?是什麼意思?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二八雙十年華的女孩子,誰不想手如柔荑,膚若凝脂呢。儘管歲數不大,可是稍不注意,「青春痘」就會爬上臉龐,於是「痤瘡」出現了,真是煩人。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下「痤瘡」,它是怎樣產生的,又該怎麼讀,具體表示什麼意思。
佑吾幼 | 高熱40℃,退燒藥不管用,該怎麼辦? - 天天要聞

佑吾幼 | 高熱40℃,退燒藥不管用,該怎麼辦?

開欄語《孟子》雲:「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兒童健康心繫千萬家庭。廣東省中醫院兒科許尤佳、楊京華教授帶領團隊開設【佑吾幼】科普專欄,定期推送育兒保健、疾病防治等知識,為兒童健康保駕護航。
腰粗的人更健康?醫生研究:60歲還沒什麼病的人,腰部有這2表現 - 天天要聞

腰粗的人更健康?醫生研究:60歲還沒什麼病的人,腰部有這2表現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老張啊,你的腰圍看起來有點兒大啊,不過你知道嗎?有時候腰粗的人反而更健康!」這是某著名醫生對病人講的一句話,聽起來像是開玩笑,但背後卻藏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