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其實有很多養生的小竅門,一些簡簡單單的習慣能給身體帶來很多益處。
清晨伸懶腰——護肝膽
早晨剛剛從睡夢中醒來,做什麼動作既能讓人清醒過來,又能對肝好呢?
那一定是「伸懶腰」呀!

晨起為少陽膽氣升發之時,此時「伸懶腰」可舒展身體四肢,配合深呼吸,可暢快胸脅,情志得以愉悅,肝膽疏泄有常,以達到護肝、養肝之功。
伸懶腰後,由於血液循環加快,不僅全身肢體關節、筋肉得到了活動,也「喚醒」了大腦和五臟六腑,對全身都有保健效果。
伸懶腰的小技巧:伸懶腰時,身體要盡量舒展,四肢伸直;全身肌肉都要用力;伸展時,儘可能地吸氣;放鬆時,全身鬆弛,儘可能地呼氣。這樣的鍛煉效果會更好!
飯後揉三里——護胃
我們常說,飯後半小時是養生的「黃金時間」,調養好了不僅有助於食物消化,還對身體很多器官都有好處。
那麼,飯後有哪些小動作有益健康呢?
其實,我們可以敲打小腿外側的穴位——足三里穴。
中醫里有句話叫「肚腹三里留」,意思是說腸胃消化不良,能用足三里穴來解決。飯後拍打小腿外側可以刺激足三里穴,能起到健脾益胃、促進消化的作用。
足三里穴的位置在膝蓋外側凹陷處,往下約三寸的地方。

如果敲累了,我們還可以輕輕按摩膝蓋。中醫認為,胃經在膝關節處走行,用雙手反覆摩擦膝關節,有助於胃經通暢。
走路時踮腳——益腎
腳跟與人體的腎經關係密切,而踮腳跟實際上是刺激了腎經穴位、疏通足三陰經,使體內的氣向上運行,從而溫補腎臟、激發中氣、改善腎功能。
此外,對於有小便不暢困擾的人來說,踮腳還有助於改善癥狀。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膀胱氣化失常會導致小便不利,而腳跟外側即是膀胱經所循行之處。如果堅持踮腳跟或用腳外側走走路,就可以健運膀胱,使小便通暢起來。
踮著腳尖走路時,每次走30~50步,稍稍休息一下後,再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重複幾組。速度可自我調節,以感覺舒適為宜。
信息來源:養生中國
投稿地址:[email protected]
編輯審核:肥城市衛生健康宣教中心
歷史文章鏈接
1. 肥城市新冠病毒疫苗接種門診公示
2.肥城市核酸檢測便民採樣點設置公告
3.肥城市平台核酸檢測結果查詢開通啦!可以列印!!!
4. 速報備!! 肥城市疫情防控「快報備」 小程序方便快速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