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影像服務中心
輻射真的那麼可怕嗎?
輻射大致可以分為兩種:電離輻射和電磁輻射。
電離輻射 | 電磁輻射 | |
特點 | ◆能量較高 ◆可以電離物質 ◆可以對細胞甚至是DNA造成損害 ◆比較危險 | ◆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能量較低 ◆沒有電離物質的能力 ◆很難對人產生直接傷害 ◆比較安全 |
代表 | α、β、γ射線、X射線、中子射線 | 電磁爐,微波爐等,主要產生熱能 |
醫院的常規檢查中,B超、核磁共振(MRI),是非電離輻射檢查手段,沒有輻射。而X線、CT、PET-CT,則會產生電離輻射。
我們每天都在接受輻射
先不要「談輻射色變」。
我們一般採用毫西弗(mSv)來衡量輻射危害性,只有遭受100mSv以上的輻射量,人體患癌的概率才會明顯增加。
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會遇到電離輻射,只是輻射劑量極其微小。
這是來自宇宙射線和自然界天然放射性核素發出的射線。每人每年接受的劑量約為2.4mSv,稱為本底輻射。
世界上某些地方地表放射性物質含量較高(比如鈾/釷礦床以及伴生放射性稀土礦床地區附近),就成了高本底地區。如我國廣東省陽江地區(6.0mSv),又如巴西瓜拉帕里(5.5mSv)等。
大量調查表明,本底輻射水平對健康沒有影響。
醫學影像學檢查都有輻射嗎?
在醫院,我們經常發現下列標誌「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在醫院,臨床醫生為了明確發病器官、所在部位、病灶大小以便於精準治療,常常需要患者到放射科做各種影像檢查,包括超聲、X線拍片、CT、MRI(磁共振)等。這些檢查對患者的健康影響大嗎? 下面讓我們來具體分析:
磁共振成像(MRI)輻射:無
磁共振成像(MRI)有時也被稱作「核磁共振」,它沒有「核」,更沒有輻射!!!它的顯影原理,就是將身體里的水分子「搖一搖」振動,然後再平靜下來,以此來探測水分子的變化。水多的地方就是磁共振成像信號最強的地方,大腦、脊髓、椎間盤、關節軟骨是磁共振最愛的部位。B超輻射:無 B超的原理是用超聲波穿透人體,當聲波遇到人體組織時會產生反射波,通過計算反射波成像。就像挑西瓜一樣,邊敲邊看顯示病灶情況,完全沒有輻射。
X光攝影(平片) 輻射:很小,0.1mSv
能看出這是「喵星人」的爪子嗎?
一次胸部X光檢查,大致相當於日常生活10天所受的輻射,或者是單程坐飛機從東京飛往紐約所受的輻射。X光會穿過人體,遇到被遮擋的部位,底片上不會曝光,洗片後這個部位成為白色。
核醫學檢查SPECT 輻射:有,不大,0.1-5.2mSv
大家不要談「核」色變!SPECT全稱「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成像術」,它是針對人體內組織血流、功能代謝及生理生化成像。
它的檢查原理是藉助於微量核素藥物、現代醫學影像技術與分子生物學相結合的新技術,高靈敏反映人體內組織器官的血流灌注、功能代謝及生理生化的成像方法。
SPECT 檢查的用途非常廣泛,主要用於早期推斷腦、心臟、腎臟、肝、肺、甲狀旁腺等人體各臟器的功能改變,血液供給和代謝改變等。如:
1.全身骨顯像(4.2mSv):一次檢查可以對全身骨骼進行掃描,對各種良惡性骨疾病的靈敏度非常高(可探測出90%以上的病變)。2.甲狀腺掃描(3.6 mSv):適用於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功能低下和各種甲狀腺炎、甲狀腺結節疾病的診斷與鑒別診斷。
SPECT檢查輻射量不高 ,不會對周圍醫護人員、家屬造成輻射損傷。
全身骨顯像可較X等影像檢查提前3-6個月發現骨轉移灶。上圖中X片顯示陰性(右),但骨顯像(左)發現右側股骨上端骨轉移灶。
CT輻射:較高,2-15 mSv
CT的檢查原理是X光會分層穿過人體,通過電腦計算後二次成像,就像把一片麵包切成片來看。CT檢查的輻射量要高出X射線10倍、30倍,甚至是上百倍,這與CT機性能、掃描部位、成像的清晰度有關,尤其是腹部多期增強CT的輻射量相對較高。但也不必太緊張,目前CT檢查的輻射量都在安全範圍內,而且CT設備中的X線管就像日常用的燈管,有不同的瓦數,還可調亮度,因此輻射量不是恆定的,是可以調節的。
核醫學檢查 PET/CT輻射:有,PET與CT輻射劑量疊加,最大僅有15mSv
PET/CT學名「正電子發射斷層顯像/計算機斷層掃描」,與SPECT的局部檢查不同的是,它針對的是全身檢查!作為目前最先進的分子影像檢查,可以集中進行全身腫瘤尋找和療效評判。但它自費、偏貴!大部分腫瘤的葡萄糖代謝是增高的,PET/CT可以一次檢查就明確全身的代謝情況,在形態發生改變前就發現病變,被戲稱為「篩查腫瘤的神器」,是核醫學頂級「高富帥」。
總結一下
輻射究竟對人有多大傷害?
射線對人體的影響分為確定影響和隨機影響。
確定影響是指:人體接受輻射劑量達到一定值後,肯定會得某些疾病,如脫髮、白血病和不孕症等。
如患白內障的閾劑量為5000mGy,如果低於這個劑量值就不會因為輻射而患白內障。
隨機影響是指:輻射損傷(疾病)發生的概率與劑量大小有關,但嚴重程度與劑量大小無關,並且不存在閾劑量。
至於癌症,目前還沒有明確研究證實輻射劑量和癌症的關係。
比起醫療檢查有一種輻射或許更值得你注意
總結來說,常規X片的輻射劑量相當低,可以認為完全安全。
CT檢查承受的輻射劑量較高。但是,和其他治療、檢查手段一樣,做 CT檢查,也是權衡利弊後做出的選擇,注意拍片次數即可。
總體來說,本底輻射水平以下的放射檢查大多是非常微量的輻射,只要不過度檢查,對人體健康沒有影響。
相反,很多人需要真正關注的是另一種輻射的來源——吸煙。
香煙中含有一种放射性物質叫釙210,可釋放α射線,如果每天吸30支煙,每年的輻射大約為13mSv。相當於做了6.5次頭顱CT檢查,或拍了650張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