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誰會對你不離不棄,相伴一生?誰會為你嘗盡酸甜苦辣而任勞任怨呢? 當然就是你的牙齒。對很多人而言,擁有一副健康的牙齒是很重要的。
一、牙齒的結構
人的一生有兩副牙。一副是乳牙,乳牙在出生後7~8個月開始萌出,共
20個,上、下頜各10個,另一副為恆牙,共32個,上、下頜各16個
牙齒是由牙冠、牙根、牙頸三部分組成:露出於口腔內的牙冠;嵌於
牙槽內的牙根;介於兩者之間狹細的部分叫牙頸。牙齒主要由牙質構成。在牙冠,
牙質外面還另有光亮堅硬的釉質,牙根的表面覆有粘合質。牙釉質:牙釉質位於
牙冠表面,是一層堅硬、白色透明的組織,它保護著牙齒內部的牙本質和牙髓組。
牙齒的健康生長與蛋白質、鈣、磷、氟、維生素A、C、D 等營養素和甲狀腺激素有關,另外食物的咀嚼也有利於牙齒的生長。
二、牙齒的功能
在人的一生中先後長兩次牙,首次長出的「 乳牙」,到二歲的左右出齊,共二十個。六歲左右,乳牙逐漸脫落,長出「 恆牙「 ,共三十二個。
按形態可分為「 切牙「 、「 尖牙「 和「 磨牙「
切牙的功能是切斷食物,雙尖牙用以搗碎食物,磨牙則能磨碎食物。
三、牙齒上都有哪些東西
(一)唾液----唾液不斷滋潤著口腔和牙齒。可以保持牙齒和其他口腔組織的濕潤,衝掉殘留的食物渣滓,使口腔內的酸度保持在較低水平,同時唾液內含有免疫球蛋白和其他重要的免疫物質,可以抵擋病毒和細菌的侵害。
(二)鈣化膜----唾液內的某些蛋白質(糖蛋白)被牙齒表面吸收。在牙
齒上形成一層及其纖薄的透明膜,稱為「獲得性鈣化膜」。刷牙後鈣化膜就會馬上形成,使牙齒上潤滑的感覺。鈣化膜保護牙齒避免酸性物質的侵害,防止蛀牙。不過鈣化膜也是細菌和其他微生物首選的生長之地,所以會導致牙漬的出現。
(三)牙漬----牙漬是一種柔軟粘稠的無色物質,粘附在牙齒上,有點像果醬粘在勺子上一樣。牙漬是因為細菌,原生菌,支原菌,酵母菌和病毒等聚在一起,形成凝膠一樣的有機物質。該混合物中還含有細菌的副產物,白血球,食物殘渣和已死的身體組織。牙漬會隨著細菌的增加而增加。在清潔牙齒後,牙漬馬上開始形成,大約一個小時後,牙漬就能增加到相當厲害的程度,而牙漬完全成型則需要七天左右的時間,隨著牙漬的成型,所出現的微生物種類越來越多,牙齦開始發炎。
(四)軟牙垢/牙結石----如果長期不予處理,牙漬會開始變硬,變成結石狀,也稱為牙石,有時也稱牙垢。唾液中的鈣,磷和其他礦物質會溶入牙漬內,形成水晶狀物質,使牙漬變硬。牙漬在24小時內開始礦化,12到20天內完全變硬,成為牙結石。最普通的標誌是牙齒或牙齦呈黃色或棕色。
·牙石:牙石俗稱「牙銹」,是一種沉積於牙面或修復體表面的礦化或正在礦化的菌斑及軟垢,一旦形成後不易去除。
(五)牙菌斑----是由大量肉眼看不到的有害細菌組成,這些細菌生活在口腔內,黏附在牙齒表面及牙齦溝上,呈黏黏的糊狀物。牙菌斑內的細菌所產生的毒素及其他有害物質直接刺激牙齦(俗稱牙床),使牙根發炎形成牙齦炎。牙菌斑通常肉眼難見,必須使用牙菌斑染色劑才能顯示出來。如果任憑牙菌斑滋長,則會看到牙齒表面堆積著一層黃白色略呈顆粒狀的東西,這就是一層很厚的牙菌斑。牙菌斑會導致蛀牙與牙齦疾病。
牙結石就是牙菌斑賴以生存的寄生體,而牙菌斑是齲齒和牙周病的主要致病因素
(六)細菌----口腔內部有各種各樣不同的細菌,有些是益菌,有助於抑制危害更大的細菌繁殖,有些是害菌,會引起各種口腔疾病。
四、什麼是牙齒健康的標準呢?
牙齒整潔、無齲 、聲洞、無痛感、牙齦色澤正常、無出血現象。齒齦顏色正常;淡黃半透明的象牙色才是正常的牙齒本色與健康的牙齒標誌。
人在80歲的時候至少能保留20顆牙齒(牙齒壽命的參考值)
五、牙齒正確的護理方式
牙齒護理可以從日常牙齒護理、定期檢查口腔兩方面做起。
1.日常牙齒護理:生活中少吃甜食和喝碳酸類飲品。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每次進食後應該刷牙;若條件不充分,每日至少早晚刷牙兩次,每次刷牙不得少於2分鐘。
推薦學習使用改良版巴氏刷牙法:將牙刷刷毛放置於牙頸部,上頜牙向上,下頜牙向下,輕輕顫動並拂刷牙面,每次以2~3顆牙為一組,每顆牙齒都應該刷到。相鄰牙齒之間可以配合使用牙線清潔。
2.定期口腔檢查:成年人一年至少在口腔科檢查一次口腔,兒童每3~6個月在口腔兒牙門診檢查一次口腔。
除此以外,每年定期1~2次洗牙,可以有效去除牙垢和細菌,維持牙周健康,預防蛀牙。
最後、祝大家有一副健康的牙齒,吃嘛嘛香,身體倍棒~#牙齒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