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博 河北省石家莊市中醫院
沉香葯對小結
沉香——香附;石斛——沉香;檳榔——沉香;陳皮——沉香;沉香——熟地;沉香——阿膠;沉香——丁香;沉香——茯苓;沉香——木香;沉香——烏葯;沉香——附子,沉香——肉桂;沉香——人蔘;沉香——皂角;沉香——松節;沉香——萊菔子,
石斛配沉香的意義
石斛:甘寒,善清陽明虛熱,為滋養胃陰之常用要葯。多用於熱病傷津,餘熱未清,而見煩渴、乾嘔或虛熱不退以及胃痛,舌紅絳無苔等症。又有益腎滋陰的作用,以治腰膝酸軟等症。但能戀邪阻濕,故溫熱病未化燥者不宜早用。本藥品種不一,應用宜加選擇,金石斛清熱育胃陰之力強;鮮石斛、鐵石斛清熱生津之力更佳,川石斛養胃陰生津之力甚微,霍山石斛價貴,對胃陰不足,而不宜太寒者適宜。
沉香:行氣止痛,降逆平喘,溫中止嘔。本品苦辛芳香,性溫質重。在上醒脾祛濕濁,行氣止痛,可治痞脹腹痛、吐逆;在下降氣納腎,可治腎之虛寒氣逆喘急,為降氣之主葯。
一起配伍功效:石斛甘寒滋陰,沉香辛溫降氣。石斛得沉香則滋胃陰而不抑遏,沉香得石斛則降逆氣而不燥津。二葯寒溫相濟,順氣養陰。
主治:適用於陰虛氣逆所致乾嘔不止,口渴,舌紅少津諸症。
石斛配沉香的方劑
沉香石斛湯《聖濟總錄》卷七十一
組成服法: 沉香(銼)1兩,石斛(去根)1兩,陳曲(炒)1兩,人蔘3分,赤茯苓(去黑皮)3分,五味子(微炒)3分,桂(去粗皮)3分,巴戟天(去心,炒)3分,白朮3分,芎3分,木香半兩,肉豆蔻仁半兩。上為粗末。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薑3片,大棗3枚(擘),煎至6分,去滓,食前熱服。
功能主治 腎臟積冷,賁豚氣攻少腹疼痛,上沖胸脅。
黃耆(芪)丸(《聖濟總錄》卷十九)
組成服法:黃芪1兩(銼),石斛1兩(去根),五味子3分,肉桂1兩半(去粗皮),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肉蓯蓉1兩(以酒浸,去瓤皮),訶黎勒2兩(煨,用皮),益智子1兩(去皮),白朮1兩,當歸3分(銼,微炒),人蔘1兩(去蘆頭),白豆蔻3分(去皮),丁香半兩,沉香3分,高良姜3分(銼),厚朴1兩半(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炒),枳實3分(麩炒微黃)。上為末,煮棗肉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脾虛,肌肉消瘦,面色黃萎,心腹脹滿,水谷不化,飲食無味,四肢少力,或時自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