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是一種情緒,每個人都會有焦慮的時候。
焦慮身材,焦慮成績,焦慮工作等等。
《身份的焦慮》書中講到:「生活就是用一種焦慮代替另一種焦慮,用一種慾望代替另一種慾望的過程。」
由此可見,焦慮在生活中是常見的一種情緒,但是並不意味著我們永遠不去克服焦慮。
畢竟過度的焦慮會對我們的身體產生不好的影響。
所以,我們要學會戒掉自己焦慮的情緒。
圖片來源於小魚拍攝
1.敢於接受現實
很多時候人們會感到焦慮就是因為無法勇敢地面對現有發生的事情。
比如,去年因失業半年沒有工作的我,就是因為害怕面對沒有工作的日子,害怕重新找工作,因此天天為此焦慮。
想清楚這件事情已成定局後,我要做的就不是逃避現實,而是勇敢地接受現實,另外尋找辦法讓自己走出焦慮,而我的辦法就是讓自己忙碌起來。
2.不要急於求成
《認知覺醒》書中有句話說:「急於求成,焦慮叢生。」
我們之所以焦慮是因為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短期之內還沒有看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比如:
想要減肥,運動一周,就想身材苗條了;
想要寫作,剛開始兩天,就想出書了;
想做自媒體,剛開始1個月就想成功了。
要知道,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一夜之間的,他們都是在背後流了多少汗,跌倒過多少次才會有的。
路要一步一步地走,飯要一口一口地吃。
急於求成的後果極有可能是前功盡棄,功虧一簣。
3.不要和他人比較
我們很多時候都喜歡跟別人比較,周末看到別人出去吃好玩好,就會容易出現羨慕他人的生活。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每個人的花期都不同,越是跟他人比較,就越是看不到自己的幸福。
記住:不要和他人做比較,會帶來焦慮;和自己比較,則會產生成就感。
成長的最佳動力,是和自己比,超越自己,就是勝利。
4.管住自己,少縱容自己
如果你是一個容易焦慮的人,就不要讓自己閑下來而是讓自己忙碌起來,相比於玩手機看視頻,閱讀運動會更好。
我們想想,當我們焦慮的時候,如果天天在刷視頻,等時間過去後,是不是會覺得浪費時間,什麼都沒有做,這個時候就會產生愧疚感,反而更加焦慮了。
因為很多時候,我們的焦慮就是不滿足於現狀,但是又沒有實際行動去改變。
管住自己,做一個自律的人,當你自律了,你的焦慮自然會走。
5.做好眼前的事,過好當下
《人民日報》說:「越是找不到方向的時候,越要做好眼前的事。真正的路不是想出來的,而是走出來的。」
是的,當我們焦慮於未來,不知道該怎麼走的時候,與其苦惱於還沒到來的未來,還不如踏踏實實地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
不憂過去也不懼未來,沒什麼好焦慮的,做好眼前的事,其他的就交給時間吧。
6.少想多做
從明天開始,要早睡早起;從明天開始,要每天運動一小時,每天閱讀一小時。
結果就是睡前想了千條路,第二天醒來還是走老路。
給自己定下的目標想了又想,總是擔心結果而遲遲不行動。
想得越多心裡就越焦慮,要付出多少行動才知道結果。
少想多做:結果=目標+執行力。
想都是問題,幹才是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