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家專註於「青少年心理諮詢」的家庭教育機構,魚和海教育每天都在和家長們的種種擔心打交道,比如:
孩子沉迷遊戲,該怎麼辦?(網癮問題)
孩子晝夜顛倒、叫不醒,該怎麼辦?(睡眠問題)
孩子厭學/有復學困難,該怎麼辦?(學業問題)
孩子抑鬱想不通,該怎麼辦?(抑鬱問題)
孩子有網癮/購物上癮怎麼辦?(其他問題)
.......
日積月累,我們發現大多數問題都源於家長內心對孩子困擾的無力、對原生家庭的迷茫。所以,今天我們會以「大二女孩抑鬱休學」為案例,再現魚和海教育對青少年問題的綜合諮詢服務,以期讓大家對問題的治療思路、對能為孩子做些什麼,做到心中有數、行動有方。
01.
案例基本面
◎ 基本情況:
青青,女,大二,厭學,沉迷網路,休學,產生抑鬱
◎ 家庭情況:
父親是國企高管,母親是個體經營者,父親疏於管教但要求嚴厲,母親多滿足物質需求,缺少對孩子的關愛和溝通。孩子從小跟奶奶長大,奶奶一味補償溺愛,教育能力有限。
◎ 報名情況:
青青父親對孩子有打罵、羞辱行為了,母親缺少對青青的心靈關愛,青青從中學開始對父母有厭惡、怨恨心理。
上大學後,管教約束變少,青青開始「報復型」叛逆,學業基本荒廢,沉迷網路,曠課、夜不歸宿,多次高額不理智消費。
長期黑白顛倒的生活外加壓力緊張讓青青出現失眠、頭暈、心悸等生理癥狀,大二上學期三門掛科,大二下學期被確定為抑鬱症,正式休學。
02.
研究中心分析
父親嚴厲,母親無條件滿足物質需求→親密關係缺失→渴望愛與關注→用極端行為報復父母→內心壓抑,思想緊張→產生抑鬱
做心理能量分析:能量↓波動↑,穩定性弱壓抑強 30分
03.
前期調研評估
在調解過程中,魚和海心理專家團隊對青青癥狀分析,結合家庭的意願,最終為他們制定了一對一青少年心理服務方案。
依據同心圓家庭教育生態系統,運用581雙系統動態調節法,從家庭-社會-心理-生理等方面對青青的現狀進行綜合評估。
- 由魚和海心理專家團隊共同制定系統化解決方案;
- 心理諮詢師通過線上或線下談話形式,運用多種諮詢方法開展心理諮詢;
- 專家針對孩子的心境狀態和家庭狀態,有序的進行系統調整;
- 專家助理負責階段性反饋,定期隨訪,關注家庭需求,配合完成諮詢目標。
專家老師經過調研、研討,首先出了一個評估小結,涉及了家庭因素、心理因素、社會因素三個方面。
青青的首次評估小結(簡版)
總的來說:
- 人格特質、原生家庭的教養方法,強化了他內心容易受到情緒壓力和心理問題的影響,進一步厭學、抑鬱。
- 外在環境附加的刺激,進一步促使了困擾的爆發。
看著這樣一份評估小結,青青一家很快開始配合專家老師,確認了青青的綜合調整方案。
04.
全面改善過程
針對青青的調整方案,魚和海組建了家庭教育指導師與心理諮詢師的治療聯盟:
- 家庭教育指導師負責調節家庭關係、改善親子關係、家庭教育指導等;
- 心理諮詢師負責心理部分的服務方案,包含:青青的個體諮詢,家庭調節,支持性會談,在調整前期安排日常即時輔導,並在必要時,建議青青參加新一階段的綜合評估。
青青的成長方案(簡版)
這個綜合服務方案,基於魚和海教育「同心圓·家庭教育生態系統」的理念制定,是一種點對點改善+對因剖析的標本兼顧服務。
整個理念貫穿方案的每一個階段,並根據青青個人及其家庭狀態的具體情況進行個性化調整、優化。
◎ 解決情緒煩惱:
通過給青青做「家庭APGAR問卷」(家庭關懷度指數問卷),專家發現家庭親密關係缺失是青青焦慮、壓力指數偏高的重要原因,青青也因此出現了心理韌性偏低、心理資本差、低心理彈性、積極心理資本不足、生命意義感缺失,以及人格障礙等問題。
專家引導青青多角度辯證看待過往家庭環境,整合對父母的態度;希望通過共情和情緒疏導療法幫助青青通過自我積極暗示的方式提升自信心與價值感,提高自信、接納自我,完成合理宣洩和認知重構;有效提高心理韌性水平,實現個體與自我和外界關係的平衡,從而完成心理協調,實現青青自我內部心理要素、人事、人際與身心間的協調統一。
◎ 改善家庭教養方式,提升親子關係:
專家溝通後發現,青青的父母屬於有一定代表性的「領導式」父親,「保姆式」母親。
青青的父親作為國企高管,身邊優秀者眾多,從小對青青要求嚴格,希望女兒能足夠優秀,為自己爭光。可青青的成績長期處在中等水平引起父親的不滿,父親對青青的教育方式主要是批評指責。
母親雖在父親面前維護青青,但因要兼顧工作,對青青更多的是無條件滿足物質需求,親子溝通和關愛表達不足。
專家在諮詢中指出,青青家庭中出現的專制型維度、忽視型維度和溺愛型維度會給青青的成長帶來來多重消極情感體驗,使其心理彈性受到影響,通過長期積壓影響,產生難以修復、難以解決的心理問題,直接損傷孩子的心理彈性。
在家庭系統中,父母親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有交叉性又不可替代。青青家庭情感結構上的失衡,父母角色的缺位導致了孩子人格的不健全,通過極端行為引起父母的關注,宣洩不滿情緒,同時逃避現實、填補精神空虛,出現消極、矛盾、多疑等不健康的思想情緒。專家希望青青的父母能夠改善家庭教養觀念,以情感溫暖的方式緩解青青的不良情緒,以鼓勵等正確引導方式幫助青青走出消極狀態,重回正常生活。
◎ 提升學習動力:
專家研討後認為,青青的學習問題主要是因自我效能感缺失導致的學業情緒低落,一方面要引導青青的父母正面接納孩子的學業成績;一方面幫助青青恢復學業情緒,重拾信心。
家庭親密度低下讓青青有嚴重的自卑心理,自我效能感缺失。父親太過在乎成績,對青青高要求、嚴指責,母親又太過不在乎,打錢就萬事大吉。
專家首先幫助青青父母確立正確的教養觀和成才觀,每個孩子的天賦和優勢都不同,所謂因材施教,父母需要接納孩子的不完美,同時積極發現孩子的優勢,多理解,多鼓勵,少攀比,給孩子更多正向鼓勵與積極引導,重建孩子自我認同感和信心。
此外,青青放棄學業主要是對不滿情緒的發泄和對現實的逃避,專家建議,需要母親從心靈安撫角度,父親從理性引導角度,先幫助青青完成對強迫心理、焦慮心理、怨恨心理的緩解,從自我放棄的陰霾中走出來,建立面對現實的勇氣,最終恢復學業情緒,成功復學。
當青青願意敞開自己,父母開始陪伴與鼓勵,溫暖和愛在家中流動,多多也開始主動學習,我們的陪伴也到了尾聲。
05.
魚和海家庭教育
研究員點評
1、青青已經成年,升入大學,為什麼還會爆發心理危機?大學生心理危機有什麼特點?
認為進入大學就結束了敏感的青春期,成了「成年人」,此後可以開始自由、輕鬆的生活,無壓力無負擔,這是對大學生學業生活與心理狀態的誤區。
大學生依然處在青春期階段,不成熟的情緒和心智較成年人來說明顯是不穩定、易波動的,而且相比中學生有家庭和學校的管理約束,大學生有一定的時間和經濟支配自由,更容易讓大學生陷入自律與放任的衝突,自我控制與失控的衝突,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的衝突,這使得大學生心理危機有更大的危險性和不易察覺性,需要引起家長和大學生自己的重視。
針對個案,青青家庭生態系統沒有對孩子的個體發展起到足夠的積極作用,反而讓青青生命意義感缺失,不能對自己的人生價值和未來發展做出積極判斷。
進入大學,環境變化的不適應,人際交往處理的失當,現實和理想的差距讓青青陷入了心理困境,出現厭學,又因父母關愛缺乏,自我調節能力、抗壓能力薄弱,他助與自助均不足,爆發了認知衝突與思維障礙等問題,最終選擇用沉迷網路、曠課逃學、高額度衝動消費的極端行為逃避現實、宣洩情緒、麻痹自我。
青青的問題代表了很多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意志層面的無目標性、盲目性;情感層面的孤獨焦慮、情感缺失帶來的情感冷漠;人格層面的自我弱化、道德失范等等。
2、家庭環境和父母教養方式對青青的心理造成了哪些影響?應如何應對?
青青厭學、沉迷網路、自我放棄等極端行為既是一種對矛盾恐懼的暫時性逃避,也是抗挫力缺乏情況下將勇敢面對改為放棄與抵觸的退而求其次。
青青與家人缺乏情感交流、互動與相互理解,在應對學業壓力、環境改變等困境時,青青缺乏理性引導和心理能量注入,自我效能感喪失,個體韌性難以復原,心理資本長期維持在低級水平。
作為成長中的大學生,青青主動思考進而解決問題的經驗是匱乏的;建立良好心理資本,採用積極勇敢的方式應對困難的能力是不足的。
這導致青青長期困在多重矛盾中:渴望父母與怨恨父母的矛盾,想掙脫困境又無力改變現實的矛盾,麻痹自我的短暫享受與自我放棄的長期消耗的矛盾等等。最終導致青青出現與道德規範相悖的人格障礙,以及情緒不穩定、神經衰弱、孤獨恐懼、焦慮多疑的情緒障礙。
我們建議,首先要充分理解青青出現心理問題的主客觀因素,引導青青父母改善家庭環境,修復親子關係,減少青青心理危機爆發的「危機源」數量和強度,弱化對青青的心理負面衝擊,重建心理機制,恢復自我效能。
其次,幫助青青父母引導孩子改變思維方式,尤其是改變認知中自我否定和對家庭的非理性部分,強化思維中的理性和自信成分,獲得生活危機的控制能力,練習自我說服能力,使青青的思想更加積極、理智,重建對家庭關係和自我的信心,恢復到危機爆發前的心理平衡狀態。
另外,引導家長給青青製造完成有意義事件,滿足內心需求的機會,著眼現實,放眼未來。比如加強親子溝通,修復內心創傷;積极參加學校、社會活動,增強自尊和自我效能感,培養責任感,鍛煉社會技能和問題解決能力,培養青青的自我疏導能力,最終走出抑鬱,成功復學。
3、青青從小跟隨奶奶長大,隔代教育對大學生人格特質有哪些影響?
伴隨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很多祖輩幫忙照顧孫輩。但是以青青的奶奶為代表,受教育能力、自身觀念等因素的影響和長期生活的同化作用,使得隔代教育對青青人格特質形成了一定負面影響。
首先,隔代教育讓青青出現了社會化和適應能力的不足。祖輩的生活方式是較為單一而傳統的,教育價值取向的科學性有限。奶奶對青青關愛的表達方式主要是溺愛與補償,從理性發育角度,會限制孩子的探索活動,降低青青的外向性;社會化發展角度,隔代教育容易使孫輩出現內心老年化,心理脆弱化的問題,比如青青就出現了人際交往問題,以及在對新環境的不適應中走向自我封閉。
其次,隔代教育對青青抗挫力有一定負面影響。補償型溺愛讓青青難以準確把握自己,消極教養方式讓隔代教育間往往是缺乏溝通和情感疏導的。青青和那些與父母長大的孩子孩子小相比,情緒波動大,出現問題後易焦慮緊張,思想承受能力和抗挫力較低。
第三,對於青青和父母的矛盾,以及因親密感缺乏引發的心理問題,奶奶缺乏認識和應對能力。奶奶對青青的成長困境簡單理解為爸爸管得狠,媽媽管不住,解決方式就是給孩子更多的溺愛補償。祖輩人的教育觀念局限性使得奶奶對青青的心理與情緒困境的認知不足,無法從根本上引導青青走出內心困境,或者協調青青父母給與孩子更多的愛與關注。
06.
諮詢結束後續
通過線上電話、視頻、微信語音文字、線下諮詢室面詢等方式,定期開展心理諮詢,魚和海心理專家全程跟蹤,在服務期內多對一進行指導,服務期第二個月,青青已經開始主動學習,當三個月的服務結束,青青一家對服務效果非常滿意。
後來我們了解到青青已經走出抑鬱、成功復學,可以把自己的學習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條,家庭氛圍十分融洽。
通過在青少年心理諮詢領域不斷實踐優化,魚和海積累了修正青少年厭學休學、焦慮抑鬱、青春期叛逆、網路成癮、行為矯正等諸多經驗。7年,服務超過35000個家庭。
魚和海教育通過不斷升級到第六代「同心圓家庭教育生態系統」,「專註於青少年心理諮詢」以快速有效為核心檢驗標準,手把手教授理論和指導落地,陪伴孩子和家庭短期問題解決、中期認知應對模式改變,到長期性格成長,實踐證明服務效果立竿見影、持續、標本兼治。
如果你對親子關係和原生家庭有困擾、有煩惱,希望今天的內容能增加你對改善孩子困擾的信心;也歡迎你來魚和海教育諮詢。7X24小時諮詢電話:400-1185-985.
我們致力於幫助家長們改善親子關係和提升提升自我成長,方案基於大量的臨床諮詢和個案訪談,從中提煉出共性問題,並在具體場景中尋求有效解決方案。
魚和海教育致力於幫助家長們改善親子關係和提升提升自我成長,方案基於大量的臨床諮詢和個案訪談,從中提煉出共性問題,並在具體場景中尋求有效解決方案。
魚和海教育,是一家專註於青少年心理諮詢的機構。7年來,先後為35000多個家庭提供高品質服務。獨家研發的「同心圓·家庭教育生態系統」,目前已經升級至第六代;基於「同心圓」的「581雙系統動態調節法」,得到大量家長的高度好評。
魚和海教育的前身是成立於2015年的「魚和海心理交流小組」,八位聯合發起人分別為教育界領導、中小學教師、高校教師、醫院精神科醫生、心理諮詢業內專家。後成立工作室,並於2019年公司化運營,研究中心位於北京,運營中心設立在鄭州。
魚和海教育一直特別重視產品研發。旗下的【魚和海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定期召開產品研討會,目前研討會已達百期。同時,中心與高等院校合作,邀請多位高校心理學教授、心理學博士擔任研究員。
魚和海教育較早探索「線下+線上」的指導模式,並於2020年3月成為青少年心理領域「全流程線上諮詢」的先行者。因為突發疫情而開啟的線上指導服務,由於私密性、便捷性、高效性而大受歡迎,具有獨特優勢,取得了明顯超過線下的指導效果。
◎堅持精細化服務。2020年,魚和海啟動「2020-2025精細化工程」,提出在2025年之前,「每年只服務3000個家庭」。
◎堅持有溫度的行動。2016年,「魚和海公益」成立。6年來,「魚和海公益」影響超過1000個家庭 累計觸及10000+孩子。
◎持續輸出原創內容。截至目前,魚和海教育旗下各媒體平台已累計發表原創青少年心理科普文章200+篇、知乎回答90+篇、科普視頻30+個,總閱讀量已過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