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擁有積極情緒?學會這3點,你已經成功了一大半

2022年11月02日20:12:20 心理 1508

工作中,被領導批評後,就覺得難受,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適合這份工作,是不是會一直做不好。

孩子總是在寫作業的時候要去上廁所、要去喝水、要去找書本,就是不想寫作業,每一次都好像在挑戰你的忍耐力。面對這些,你是不是會控制不住,火蹭的一下子就上來了,對著孩子劈頭蓋臉就是一頓吼罵。

不管是難受、懷疑自己,還是憤怒、暴躁,都是不好的情緒,都會給我們帶來無盡的煩惱。

怎麼擁有積極情緒?學會這3點,你已經成功了一大半 - 天天要聞

那有沒有什麼簡單的方法,能夠讓我們擺脫負面情緒、擁有快樂生活呢?

當然是有的,《拆除你的情緒地雷》就是這樣一本操作性極強的手冊,既有簡單直接的方法,又有樸實實用的智慧,能夠讓你的負面情緒更少,工作生活都更快樂。

心理學巨匠阿爾伯特.埃利斯做為理性情緒行為療法的創始人,投身心理治療工作60餘年,15000多名飽受情緒困擾的人被治癒,他將自己的成功經驗做為獻給世人的禮物,相信每個人都能做進行簡單的心理自助治療,減少各種情緒困擾。

01 調整心態,自我改變

其實,每個人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會有天然的、與生俱來的一些傾向使我們感到焦慮、抑鬱、憤怒或厭惡,但是,我們人類天生就是積極主義者,總是積極主動地去努力解決生命中遇到的困難。所以,我們是可以調整心態,趕走負面情緒的。

可能,在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父母、老師、親戚都會一直講,做事情要集中注意力。等到我們成為父母,面對孩子的時候,依然會說,做事情要集中注意力。但是今天,我想跟大家聊一聊——分散注意力,如何通過分散注意力去調整心態,拒絕負面情緒。

怎麼擁有積極情緒?學會這3點,你已經成功了一大半 - 天天要聞

古代的思想學家們已經意識到,專註做某件事情能夠減少焦慮和抑鬱。比如瑜伽、聽音樂、閱讀和其他能夠分散精力的活動,這些活動既有自己的意義,又能夠分散你的注意力,讓你不再那麼焦慮。

在這裡,給大家介紹一個放鬆練習技巧:選擇一個對你來說很有意義的詞語,或者想像一個最讓你放鬆場景,以舒服的姿勢坐著或者躺著,閉上眼睛,讓全身肌肉放鬆,緩慢而自然的呼吸,把注意力放在那個詞語或者那個場景上,不去想其他任何事情。只要覺得有了壓力或者焦慮,就可以利用這個技巧練習5分鐘、10分鐘或者20分鐘。

怎麼擁有積極情緒?學會這3點,你已經成功了一大半 - 天天要聞

安安發現能夠讓自己放鬆下來的最好方法是,當她躺在舒服的椅子上,想像自己身處一片花海,聞著花香,吹著微風。所以,每當工作讓她心煩意亂的時候,就會用這個方法讓自己快速平靜下來,趕走那些快要到來的煩惱。

就像安安那樣,因為一些事情,那些不好的情緒馬上就要跑出來,這時候就分散掉注意力,去想想能夠更自己放鬆的事情,你會發現能夠控制自己的想法和感覺,並得到一種成就感,是真的很有幫助。

是不是每次遇到煩心事的時候都去分散注意力,就不會有煩惱,就不會有負面情緒了呢?或者,你可能會說,分散注意力減少煩惱只是暫時的,那之後呢,不還是會有煩惱嗎?

是的,分散注意力只是我們開始改變的第一步,只能暫時的將負面情緒拒之門外。要想徹底地將負面情緒拒之門外。

那麼,就需要接下來的第二步。

02.從現實出發,理性看待。

這一點怎麼理解呢?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

小軍是很喜歡籃球運動的,但是從來不願意去現場觀看比賽,因為他總是覺得會有一顆籃球飛過來砸到他。事實上,籃球會不會從比賽場地飛到觀眾席呢?當然會呀,不過這是概率事件,並不是每場比賽一定會發生的。再退一步講,就算有籃球飛向觀眾席,那選擇一個相對安全的位置,就能躲過或者接住這顆球。

小軍相通了這些,明白籃球飛出來砸到他,只是概率事件。就算被砸到,也就是身體的痛苦,他依然可以享受比賽的激情,依然可以快樂的生活。所以當他理性的去看待籃球比賽這件事情的時候,就可以享受比賽帶來的愉悅,不再擔心,不再焦慮。

怎麼擁有積極情緒?學會這3點,你已經成功了一大半 - 天天要聞

如果接受了宇宙是不可控制的這一事實,你將大大減少自己對於危險的焦慮。如果能夠接受生命中真正的危險,即便有時候身體上會出現不舒服,但精神上也可以是愉悅的。

以上跟大家聊的,都是自我心態的調整和改變,可能因為固有認知,可能因為潛意識作用,很多時候你還需要一些更加徹底的方法來拒絕負面情緒。

03.反駁消極想法

其實,生活對於每個人來說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會有期望落空,會有事與願違,會有失落無助,不管哪種境遇何種情緒,都是我們的人生的一部分。那麼,當遇到麻煩的時候,要怎麼做才能夠減少自己的痛苦呢?簡單來說,就是盡量不要把麻煩往壞處想。想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做的,就是正確看待已發生的麻煩事情,或者稱之為已發生的不好的事情。

怎麼擁有積極情緒?學會這3點,你已經成功了一大半 - 天天要聞

在美國西南部的沙漠地帶,有一個命運十分悲慘的小男孩,因為父母雙親的離世,在他10歲的時候就扛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擔。父母留下來的土地,也被沙漠侵吞掉了。小男孩的處境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既沒有收成,也沒有可以充饑的食物。面對這種困境,小男孩想了很久,決定要做點什麼去改變,而不是待在家裡等到命運的審判。後來,小男孩告訴自己,要去做一名教師,並為此而努力。

第二天太陽升起的時候,小男孩離開了家,去鎮上找了一份薪水極低的工作,一邊打工一邊讀借來的書。不管身處的環境多麼惡劣,小男孩都積極的工作,並在工作之餘利用一切時間去學習。多年之後,他長成了掌握很多知識的年輕人,應聘到了鎮上的小學做老師,並用自己的堅持不懈影響了很多人。

就這樣,小男孩從一個幾乎被命運拋棄的人,成長為一個對社會有益的有為青年。

小男孩在他10歲那年,面對人生的不幸,沒有自怨自艾,沒有放逐自我。而是坦然接受既定的事實,並努力找到解決的辦法,才有了後來的命運反轉。就像雷茵霍爾德.尼布爾說的那樣:給你自己勇氣去改變你能改變的不幸,給你自己平靜去接受你不能改變的,給你自己智慧去了解兩者之間的區別。這樣就不會為生活中遇到的不幸或者磨難而不安了。

怎麼擁有積極情緒?學會這3點,你已經成功了一大半 - 天天要聞

當我們從理性的角度出發,中立的去看待已發生的事情,往往會有新的發現。上帝在關上一扇門的時候,是會打開另一扇窗戶的,理性看待就是減少煩惱的另一扇窗戶。

看似非常理性的我們,不管是生活中,還是工作中,總是喜歡以偏概全。比如面試了幾家單位,都沒有回復,就覺得一定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工作;連著失敗了幾次,就覺得自己一定不會成功;看著孩子連簡單的加減法都要計算半天,就覺得他學習一定很差……這些都是因為一個點,否定了一個面的過度以偏概全。

怎麼擁有積極情緒?學會這3點,你已經成功了一大半 - 天天要聞

加繆的小說《局外人》中講述了這樣一件事情:默爾索莫名的被牽扯進一樁命案中,當時負責審訊的司法機構,並沒有把審訊的重點放在調查整個命案,而是通過「他在母親的葬禮上沒有哭泣」來判定他就是一個冷漠無情的惡魔。片面的因為某個事情,判決了默爾索的死刑。

小說中的故事聽起來是很荒謬的,但是現實中也不乏有類似的事情。

比如,小時候如果一次犯傻偷偷拿了家裡的錢,以後家裡又有東西不見,可能第一個懷疑的就是你,不論到底是不是你拿的。因為性格內向,不愛笑不愛說話,跟別人相處的時候,可能會被說面相不好、難以相處。因為一份報告漏掉了部分信息而被批評,就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就是個失敗的人。

可能是一次錯誤、一張面孔、一個失誤......被動或者主動的給自己貼上了各種標籤,都是以偏概全特別有害的表現形式。當然了,不是所有的標籤都是有害的,限制性的和以偏概全的標籤才是我們應該小心的。

怎麼擁有積極情緒?學會這3點,你已經成功了一大半 - 天天要聞

換個角度來講,以偏概全的標籤是因為「具象化」造成,它指的是對某件不好的事情的想像具體化,把想像和這件事情等同起來。比如,覺得失敗是可怕的,當想像具象化之後,就認為只要失敗了,就一定是可怕的。事實上,」可怕的」只是你的一個想法而已,但是你的想法和感受都會讓失敗這件事情變得很可怕,甚至會導致行為都發生改變,開始懼怕失敗,覺得一切失敗都是「可怕的」。

因此,停止具象化就能夠撕掉標籤,減少煩惱。失敗只是這一次的,是為了迎接下一次的成功做出的鋪墊和努力。

俗話說: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當你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會怎麼想呢?

我們來試想一個場景:周一早上因為搭配衣服出門晚了幾分鐘,又遇到早高峰,毫無懸念的遲到了。這時候,你內心的第一想法是什麼?是不是一下子就冒出來一句「糟糕,遲到了,被老闆看到就完蛋了」。

「糟糕」「完蛋了」,這些像口頭禪一樣的詞語,都快成為我們身體的一部分了,好像任何一件不順心的事情都可以用它們來表達一切情感,覺得不順心、不快樂都是糟糕至極的。

其實,不是所有不順心的事情,都是糟糕至極的。

之前在一檔娛樂節目中,模擬過一個男女生交往的場景。女孩子說:你不陪我去看電影,我就跟你分手。男孩子說:分手就分手,下一個女朋友會更好、會更乖、會更貼心。

分手這件事情,對於當事人而言是不順心的,不快樂的,那一定是糟糕至極的嗎?不見得,就像場景設定里說的那樣,可能下一個才是你對的人。

怎麼擁有積極情緒?學會這3點,你已經成功了一大半 - 天天要聞

事情已經發生了,存在即是合理。有很多的事情都是不好的或者很不好的,這些事情是與我們的利益想左的,但是不管它們有多麼不好,也只是某種壞運氣而已,遠沒有達到糟糕的程度。就像上班遲到這件事情,不過就是被提醒一下或者被批評一句,下次早點到就好了。所謂的「完蛋」、「糟糕」都是我們強行貼上去的標籤。

怎麼擁有積極情緒?學會這3點,你已經成功了一大半 - 天天要聞

不順心的事情,只是因為運氣不好而已。相信事情遠遠沒有到糟糕至極的地步,努力改變運氣不好的狀況,事情就會順心起來,快樂也會隨之而來。

心理分類資訊推薦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 天天要聞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情緒的突然出現通常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個方面:### 未解決的內心創傷人們可能在過去的經歷中遭受了某些創傷,這些創傷在潛意識中留下了痕迹。當遇到類似的情境或觸發點時,這些潛在的創傷可能會導致情緒的突然爆發[1]。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布倡導書 - 天天要聞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布倡導書

第三十四次全國助殘日:"N+1孤獨症(農村)家庭康養項目"勸募大使董家樂發布關愛孤獨症倡議書。尊敬的志願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樂,來自鄭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國助殘日,很榮幸以勸募大使身份參加本次助殘日主題活動。您了解孤獨症嗎?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 天天要聞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頭條創作挑戰賽#孩子上大學,想學心理學專業,那你知道心理學在大學裡面,到底需要學習哪些內容嗎?從心理學專業畢業,未來是幹什麼的?以及這個專業的就業怎麼樣?好不好找工作?圍繞這幾個問題,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詳細來解讀下——心理學。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 天天要聞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近日讀罷南國早報全媒體記者李慧子的相關採訪報道,不禁對社會中的弱勢群體生存狀況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華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舉引發公眾強烈反響及傳媒廣泛關注。藉由此案,我們既可洞見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現狀,亦能對社會對弱勢群體的態度與處理方式進行反思。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 天天要聞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從心理層面來說,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都會經歷漫長的思維馴化過程。由此被馴化後的思維模式導致刻板的條件反射,形成行為方式跟認知方式,經年累月下沉到潛意識層面,逐步滲透並影響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對人生的態度以及對價值的取向,導致抑鬱性人格跟焦慮性人格。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 天天要聞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大家,人類的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是真實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駁!我們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覺」的俗稱,又稱「心覺」,此能力能透過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訊息,能預知將要發生的事情,與當事人之前的經驗累積所得的推斷無關。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 天天要聞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近日,#親密關係中的情緒勞動是什麼#這個網路話題,引起了很多網友關注,有網友評論說,「情緒勞動是耐心、愛心、操心的複合詞,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還不一定能得到對方認可」。記者注意到,這一說法得到了很多點贊認可。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 天天要聞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如今快節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緊張和疲勞,導致我們常常忽視或壓抑自己的內在情緒:壓抑自我:習慣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悅別人;持續焦慮:不想「內卷」,但競爭壓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鬆下來;束縛心靈:身邊有太多框架規則,囚禁住了那個曾經熱愛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 天天要聞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在現代社會中,由於各種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那麼,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一、孤獨感增加當男人習慣了與伴侶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會讓他們感到孤獨。在夜晚,沒有伴侶的陪伴,他們可能會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