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素養十條營造良好環境 共助心理健康——2022年精神衛生日曆年主題

2022年10月13日13:09:02 心理 1451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今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宣傳口號是「讓心理健康成為全球的頭等大事」我們身處在這個信息發展蓬勃的大時代,疫情、房貸、車貸、輿論...壓在我們每一個人身上,隨之而來的負面情緒影響心理健康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

心理健康素養十條營造良好環境 共助心理健康——2022年精神衛生日曆年主題 - 天天要聞

我們常說的健康其實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它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1964年第三節國際心理衛生大會給心理健康下的定義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體、智能以及情感上在與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範圍內,將個人心境發展成最佳的狀態。」簡單來說心理健康就是一種積極向上、高效且滿意的持續心境。現代醫學的發展和大量的醫學實踐證明:越來越多的疾病並不是由純粹的生理因素造成的,而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

國家衛健委針對社會對心理健康的主要關切編製了《心理健康素養10條》,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一、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身心健康密切關聯、相互影響

一個健康的人,不僅在身體方面是健康的,在心理方面也是健康的。心理健康事關個體的幸福,家庭的和睦,社會的和諧。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聯。一方面,心理健康會影響身體健康。另一方面,心理健康也受到身體健康的影響。

心理健康素養十條營造良好環境 共助心理健康——2022年精神衛生日曆年主題 - 天天要聞

二、適量運動有益於情緒健康,可預防、緩解焦慮抑鬱

運動是健康生活方式的核心內容之一,對於心理健康也有幫助和益處。運動還可以提升自信、促進社會交往。堅持適量運動,每周三到五天,每天鍛煉30分鐘以上,對於預防和緩解焦慮抑鬱更為有效。

心理健康素養十條營造良好環境 共助心理健康——2022年精神衛生日曆年主題 - 天天要聞

三、出現心理問題積極求助,是負責任、有智慧的表現

積極求助本身就是一種能力,也是負責任、關愛自己、有智慧的表現。出現心理問題可求助於醫院的相關科室、專業的心理諮詢機構和社工機構等。

心理健康素養十條營造良好環境 共助心理健康——2022年精神衛生日曆年主題 - 天天要聞

四、睡不好,別忽視,可能是身心健康問題

睡眠質量是身心健康的綜合表現。常見的睡眠問題包括入睡困難、早醒、夜間醒後難以入睡、經常噩夢等。睡眠不良提示著存在心理問題或生理問題,是身心健康不可忽視的警示信號。

心理健康素養十條營造良好環境 共助心理健康——2022年精神衛生日曆年主題 - 天天要聞

五、抑鬱焦慮可有效防治,需及早評估,積極治療

抑鬱症和焦慮症都是常見的心理疾病。如果情緒低落、興趣喪失、精力缺乏持續兩周以上有可能患上抑鬱症。

抑鬱症可導致精神痛苦、學習無效、工作拖延,甚至悲觀厭世。抑鬱患者具有較高的自殺風險,需要及時防範。

焦慮症以焦慮情緒體驗為主要特徵。主要表現為無明確客觀對象的緊張擔心、坐立不安並伴有心跳加速、手抖、出汗、尿頻等癥狀。

我們要提高對自身情緒健康地覺察能力,及時尋求科學的評估方法,儘早求治,防止問題加重。公眾要提高對自身情緒健康地覺察能力,及時尋求科學的評估方法,儘早求治,防止問題加重。抑鬱症、焦慮症可以通過藥物治療、心理治療或兩者相結合而治癒。

心理健康素養十條營造良好環境 共助心理健康——2022年精神衛生日曆年主題 - 天天要聞

六、服用精神類藥物需遵醫囑,不濫用,不自行減停

藥物治療是針對許多心理疾病常用而有效的治療方式之一。精神類藥物必須在精神科醫生的指導下使用,不得自己任意使用。

在用藥期間,要把自己的實際情況及時反饋給醫生,尊重醫生的要求按時複診,聽從醫生的指導進行藥物類別及用量的調整。在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後,應繼續聽從醫生的用藥指導,不可急於停葯。自己任意調整藥量甚至停止用藥可能帶來病情複發或惡化的風險。

心理健康素養十條營造良好環境 共助心理健康——2022年精神衛生日曆年主題 - 天天要聞

七、兒童心理發展有規律,要多了解,多尊重,科學引導

養育者需了解兒童發展特點,理性看待孩子間的差異,尊重每個孩子自身的發展節奏和特點,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不斷的學習、反思和成長,開放地聽取他人的反饋,或向專業人員求助。兒童心理發展是先天因素與環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家庭是最重要的環境因素,良好的家庭氛圍有益於兒童的身心健康。

心理健康素養十條營造良好環境 共助心理健康——2022年精神衛生日曆年主題 - 天天要聞

①了解兒童發展特點,理性看待孩子間的差異,尊重每個孩子自身的發展節奏和特點。

②理解並尊重孩子的情緒和需求,科學引導。

③養育者需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不斷地學習、反思和成長。

④要把握好尺度,即要支持引導,又不要急於干預。

⑤養育者有時可能會誇大或忽視孩子的問題,要開放地聽取他人的反饋,或向專業人員求助。

八、預防老年痴呆,要多運動,多用腦,多接觸社會

老年痴呆是一種發生於老年期的退行性腦病,老年痴呆主要癥狀包括:

①記憶退化乃至影響生活;

②難以完成原本熟悉的任務;

③難以做出決策;

④言語表達出現困難;

⑤性格發生變化等。

通過認知功能評估可早期發現老年痴呆。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於預防老年痴呆。老年人要多運動、多用腦、多參與社會交往,包括:保持規律運動的習慣、增加有益的戶外運動、保持學習與思考的習慣、積極進行社會交往等。

心理健康素養十條營造良好環境 共助心理健康——2022年精神衛生日曆年主題 - 天天要聞

九、要理解和關懷精神心理疾病患者,不歧視,不排斥

人們對於精神心理疾病的恐懼和排斥很多是出於對疾病的不了解。實際上,精神心理疾病在得到有效治療後,可以緩解乃至康復。因此,把患者排除在正常的人際交往和工作環境之外,是不必要的,也是不恰當的。精神心理疾病患者經過有效治療,癥狀得到控制後,可以承擔家庭功能、工作職能與社會角色。對於能夠維持工作能力的精神心理疾病患者,為其提供適當的工作和生活環境,有利於病情的好轉和康復。

心理健康素養十條營造良好環境 共助心理健康——2022年精神衛生日曆年主題 - 天天要聞

十、用科學的方法緩解壓力,不逃避,不消極

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壓力,人們會採取不同的方式進行緩解。需要注意的是,我們才採取健康的方式。通過學習科學有效的減壓方式可以更好地應對壓力,維護心身健康。

第一, 調整自己的想法。找出導致不良情緒的消極想法;根據客觀現實,減少偏激歪曲的認識。

第二, 積極尋求人際支持。選擇合適的傾訴對象,獲得情感支持和實際支持。

第三,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採用適量運動和健康的興趣愛好等方式調節情緒。

判斷什麼是科學的減壓方式,主要是看這種方式是否有利於更好地應對現實問題,是否有利於長遠的心身健康。而吸煙、飲酒、過度購物、沉迷遊戲等方式是一定不可取的。

心理健康素養十條營造良好環境 共助心理健康——2022年精神衛生日曆年主題 - 天天要聞

來源:甘青美年大健康

心理分類資訊推薦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 天天要聞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情緒的突然出現通常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個方面:### 未解決的內心創傷人們可能在過去的經歷中遭受了某些創傷,這些創傷在潛意識中留下了痕迹。當遇到類似的情境或觸發點時,這些潛在的創傷可能會導致情緒的突然爆發[1]。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布倡導書 - 天天要聞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布倡導書

第三十四次全國助殘日:"N+1孤獨症(農村)家庭康養項目"勸募大使董家樂發布關愛孤獨症倡議書。尊敬的志願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樂,來自鄭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國助殘日,很榮幸以勸募大使身份參加本次助殘日主題活動。您了解孤獨症嗎?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 天天要聞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頭條創作挑戰賽#孩子上大學,想學心理學專業,那你知道心理學在大學裡面,到底需要學習哪些內容嗎?從心理學專業畢業,未來是幹什麼的?以及這個專業的就業怎麼樣?好不好找工作?圍繞這幾個問題,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詳細來解讀下——心理學。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 天天要聞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近日讀罷南國早報全媒體記者李慧子的相關採訪報道,不禁對社會中的弱勢群體生存狀況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華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舉引發公眾強烈反響及傳媒廣泛關注。藉由此案,我們既可洞見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現狀,亦能對社會對弱勢群體的態度與處理方式進行反思。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 天天要聞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從心理層面來說,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都會經歷漫長的思維馴化過程。由此被馴化後的思維模式導致刻板的條件反射,形成行為方式跟認知方式,經年累月下沉到潛意識層面,逐步滲透並影響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對人生的態度以及對價值的取向,導致抑鬱性人格跟焦慮性人格。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 天天要聞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大家,人類的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是真實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駁!我們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覺」的俗稱,又稱「心覺」,此能力能透過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訊息,能預知將要發生的事情,與當事人之前的經驗累積所得的推斷無關。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 天天要聞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近日,#親密關係中的情緒勞動是什麼#這個網路話題,引起了很多網友關注,有網友評論說,「情緒勞動是耐心、愛心、操心的複合詞,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還不一定能得到對方認可」。記者注意到,這一說法得到了很多點贊認可。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 天天要聞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如今快節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緊張和疲勞,導致我們常常忽視或壓抑自己的內在情緒:壓抑自我:習慣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悅別人;持續焦慮:不想「內卷」,但競爭壓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鬆下來;束縛心靈:身邊有太多框架規則,囚禁住了那個曾經熱愛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 天天要聞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在現代社會中,由於各種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那麼,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一、孤獨感增加當男人習慣了與伴侶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會讓他們感到孤獨。在夜晚,沒有伴侶的陪伴,他們可能會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