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與超越》:夢的構成(二十四)

2022年10月09日13:57:17 心理 1227

我是未城朝雨,用文字表達我對生活的態度


夢能造成自我陶醉和自欺欺人


夢是由什麼構成的?


弗洛伊德曾說:夢主要是由隱喻和符號構造而成的,這一點古時候的人們早已經發現。就像一位心理學家說的那樣:「在我們的夢裡,我們都是詩人。」


然而,夢為什麼不用簡單利落的語句,而是用隱喻和符號來表達呢?這是因為,如果我們不用隱喻和符號,而坦率地說出自己的願望,我們就不能夠避開常識。


隱喻和符號可以是荒謬的,它們能把不同的意義互相聯結起來,也能夠同時表達兩種不同的東西,但其中很可能有虛假的成分。


《自卑與超越》:夢的構成(二十四) - 天天要聞


我們從夢中也會得出荒唐的結論,它們能引發我們的感覺,而且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會發現它。當我們想糾正別人時,我們會說:「你別孩子氣了!」我們會同: 「你幹嗎哭呢?像個女人一樣?」


當我們做比喻時,會把不相干的東西以及只能訴諸感情的東西混進想法中。比如,當一個彪形大漢對一個小個子生氣時,他可能會說:「他是一條毛毛蟲,只配在地下爬。」他用這樣的比喻,輕易地表現了自己的憤怒。


隱喻是一種非常美妙的語言工具,但是我們在運用它們時卻會造成自欺欺人的局面。當荷馬描寫希臘的軍隊像雄獅一樣縱橫在戰場上時,他給我們造成了一種誇張的景象。


我們相信他不願正確地陳述事實:事實是,那些疲乏、骯髒的士兵,實際是在戰場上降行著,他希望我們把他們想像成雄獅。


《自卑與超越》:夢的構成(二十四) - 天天要聞


我們知道他們並不是真正的獅子,但是如果這些詩人描寫的是他們如何氣味如牛、揮汗如雨,他們如何停下來重振士氣或者躲避危險,他們的鎧甲又是如何破舊等這些雞毛蒜皮的細節,我們就不會那麼感動。


運用比喻是為了美,為了想像,也是為了幻想。然而,我們卻必須提醒大家:對一個擁有生活意義的人來說,運用隱喻和符號永遠是一件危險的事。


一個學生面臨著一場即將到來的考試。這個問題要解決非常簡單,他只需要鼓起勇氣,憑藉常識,全力以赴就可以了。


但是如果他的生活方式讓他臨陣脫逃,他可能就會夢見自己身處戰場上。他把這個單純的問題用相當複雜的隱喻表現出來,這樣他就有害怕的理由了。


或許,他會夢到自己正站在懸崖邊緣,如果不向後退縮,就有摔得粉身碎骨的可能。他必須創造出某種心境來幫自己躲開考試,比如他把考試比作懸崖,好欺騙自己。


《自卑與超越》:夢的構成(二十四) - 天天要聞


在這個例子中還能發現,我們常常在夢中使用另一種方法,就是去對一個問題進行精鍊,只留下原來問題的一部分,然後用隱喻的方式把剩餘的部分在表現在夢中,把它當作原來的問題來處理。


比如,有一個學生勇敢而有遠見,他希望自己能完成工作,並且通過考試。不過,他的生活方式還是希望他能獲得支持,可以重新肯定自己。可能在考試前的一個晚上,他會夢見自己站在山頂上。


這樣的畫面只是表現了他全部的生活環境的一小部分。對他來說,他的問題非常重要,但是問題的其他方面都被排除掉了,只剩下他對成功的期望,因此,他就激起了一種有利於自己的感覺。


第二天早上,他起床時會覺得精力充沛心情愉快,也比以前更有勇氣了。在克服困難面前,他已經成功了。然而,儘管他重新肯定了自己,他仍然是在自欺欺人。


《自卑與超越》:夢的構成(二十四) - 天天要聞


他不是用常識在面對問題,只是通過夢境去讓自己重新達到了自信的狀態。


這種情況是很常見的。就像一個人在跨過小溪前,可能要先數一、二、三。但是,數一二三這件事真的這麼重要嗎?在跳過溪流和數一二三之間存在著必要的關係嗎?


不是的。它們一點關係也沒有。他數一二三,只不過是為了集中他的注意力,引發某種感受而已。


在人類的心靈中,已經預留了某種生活方式,並通過各種方法來鞏固和加強它,最重要的一種方法就是激發某種感覺。我們夜以繼日地重複做著這件事,只是它在夜間表現得更加明顯罷了。


我們總是用自己的夢來欺騙自己,阿德勒曾經講過自己的一段經歷。戰爭期間,他是一間收容神經病戰士的醫院的院長。當他看到無法作戰的士兵時,總是儘可能地給他們做些簡單的工作,想方設法讓他們輕鬆。


《自卑與超越》:夢的構成(二十四) - 天天要聞


這樣一來,戰士們緊張的情緒很明顯地就消失了,這種方法相當成功。有一天,一個士兵來找阿德勒,他的身體沒有問題,但看上去卻很沮喪。阿德勒不知道要怎麼給他做檢查。他希望把每一個來治療的士兵都送回家,但是所有的診斷書都要通過一位高級軍官的認可,所以,他也不能任意地施捨慈悲,給這位士兵下診斷。


最後,阿德勒只能和這個士兵說:「你患了神經病,但是身體卻很健康,我會讓你做一些輕鬆的工作,這樣你就不用上前線了。」這個士兵可憐兮兮地說:「我是個窮學生,我靠教書來養活年老的父母。如果我不能教書,他們就會挨餓,沒法再活下去了。」


阿德勒想幫他找到更輕鬆的工作,比如軍隊的文職。但是,阿德勒也擔心,自己如果真的在診斷書上這麼寫,那位高級軍官知道後一定會發火,會把他再次送回前線。最後,阿德勒決定盡自己所能,如實填寫,去證明這個士兵只適合做防衛性的工作。


《自卑與超越》:夢的構成(二十四) - 天天要聞


阿德勒那天晚上便做了一個墨夢。他夢見自己殺了人,他一邊在黑暗的窄巷中奔跑,一邊在想自己到底殺了誰。他心中不斷有這樣的想法:「我犯了謀殺罪,我完了。我的生命已經完了。所有事情都完蛋了!」在夢中的阿德勒被嚇呆了,冷汗直流。


醒來後,他的第一個念頭是:「我殺了誰?」接著,他自然而然就想到:「是那個士兵。如果我不把他送去軍事機關中工作,他可能會被再次送往前線而陣亡。那麼我就成了兇手。」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阿德勒如何用夢來欺騙自己,從而挽救一個人的生命。


其實他並不是兇手,如果這種不幸真的發生了,他也沒有罪,但是,他的生活方式不允許他冒這個險。因為,他是醫生,他的責任就是挽救生命,不能讓生命陷於危險之中。


阿德勒又想:如果自己給了這個士兵一份輕鬆的工作,或許那位軍官也還是會送他上前線,這樣只會把情況搞得更糟。最後,阿德勒終於拿定主意:如果要幫助這個士兵,唯一的辦法就是遵從常識的判斷,並且不干擾自己的生活方式。


《自卑與超越》:夢的構成(二十四) - 天天要聞


因此,他還是出具了士兵適合防衛工作的診斷書。之後發生的事情也證明了他遵從常識的做法是對的。那位軍官看了診斷書後,把它往桌上一扔,阿德勒心想:「現在軍官要送這位可憐的士兵上前線了,我還是應該寫清楚的,要派他到機關中工作。」不料,軍官卻批准了,讓他去軍事機關服務六個月。


後來,阿德勒才知道了,原來那位軍官接受了賄賂,有意要調這個士兵到輕鬆的單位去工作。那個年輕人從來沒教過書,也沒有說過一句實話。


他之所以編出那個故事,只是要讓阿德勒幫他證明,他只能做輕鬆的工作,好讓那位軍官儘快在診斷書上下批示。從那以後,阿德勒理解了夢的欺騙性,而不再輕易受到夢的影響了。夢的目的是自我陶醉和自欺欺人。


《自卑與超越》:夢的構成(二十四) - 天天要聞


但如果我們足夠了解夢,它就不能欺騙我們,也不能再引起我們的心境和情緒。我們會用常識來解決問題,而不是通過夢來獲得啟發。如果夢被我們了解了,它的目的也就消失了。


夢是當前現實問題和生活方式之間的橋樑,生活方式原本是不需要加強的,它可以和現實直接接觸。


但是,千變萬化的夢卻都表現出一點,那就是人們會依據不同的情況來強化自己生活方式的某一方面。因此,對於夢的解釋都是屬於個人的。我們不可能用一般的公式來解釋所有的符號和隱喻,因為夢是某個人生活方式的產品,是個人根據具體情況而解釋出來的。


我們後面要描述的幾種典型夢境,並不是要提出解釋夢的方法,只是想利用它來幫助我們了解夢和它的意義而已。


本文作者: 未城朝雨,一個步履不停的寫字人,一直在路上。

心理分類資訊推薦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 天天要聞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情緒的突然出現通常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個方面:### 未解決的內心創傷人們可能在過去的經歷中遭受了某些創傷,這些創傷在潛意識中留下了痕迹。當遇到類似的情境或觸發點時,這些潛在的創傷可能會導致情緒的突然爆發[1]。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布倡導書 - 天天要聞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布倡導書

第三十四次全國助殘日:"N+1孤獨症(農村)家庭康養項目"勸募大使董家樂發布關愛孤獨症倡議書。尊敬的志願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樂,來自鄭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國助殘日,很榮幸以勸募大使身份參加本次助殘日主題活動。您了解孤獨症嗎?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 天天要聞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頭條創作挑戰賽#孩子上大學,想學心理學專業,那你知道心理學在大學裡面,到底需要學習哪些內容嗎?從心理學專業畢業,未來是幹什麼的?以及這個專業的就業怎麼樣?好不好找工作?圍繞這幾個問題,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詳細來解讀下——心理學。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 天天要聞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近日讀罷南國早報全媒體記者李慧子的相關採訪報道,不禁對社會中的弱勢群體生存狀況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華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舉引發公眾強烈反響及傳媒廣泛關注。藉由此案,我們既可洞見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現狀,亦能對社會對弱勢群體的態度與處理方式進行反思。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 天天要聞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從心理層面來說,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都會經歷漫長的思維馴化過程。由此被馴化後的思維模式導致刻板的條件反射,形成行為方式跟認知方式,經年累月下沉到潛意識層面,逐步滲透並影響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對人生的態度以及對價值的取向,導致抑鬱性人格跟焦慮性人格。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 天天要聞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大家,人類的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是真實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駁!我們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覺」的俗稱,又稱「心覺」,此能力能透過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訊息,能預知將要發生的事情,與當事人之前的經驗累積所得的推斷無關。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 天天要聞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近日,#親密關係中的情緒勞動是什麼#這個網路話題,引起了很多網友關注,有網友評論說,「情緒勞動是耐心、愛心、操心的複合詞,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還不一定能得到對方認可」。記者注意到,這一說法得到了很多點贊認可。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 天天要聞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如今快節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緊張和疲勞,導致我們常常忽視或壓抑自己的內在情緒:壓抑自我:習慣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悅別人;持續焦慮:不想「內卷」,但競爭壓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鬆下來;束縛心靈:身邊有太多框架規則,囚禁住了那個曾經熱愛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 天天要聞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在現代社會中,由於各種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那麼,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一、孤獨感增加當男人習慣了與伴侶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會讓他們感到孤獨。在夜晚,沒有伴侶的陪伴,他們可能會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