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精神病學與臨床心理學家)在一次講演中提到,疫情使全球增加了1.6億抑鬱症及焦慮症患者。
在中國,疫情三年中,有近1/3 居家隔離者 出現過抑鬱、焦慮、失眠等癥狀。
陸林教授呼籲大家更多地關注疫情下的個人心理健康問題。
《英國醫學雜誌》(The BMJ)最近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COVID-19與精神健康障礙的風險增加有關,包括焦慮、抑鬱、藥物使用和睡眠障礙。
這些精神障礙在初次感染後可能會持續長達一年。
數據截圖
機翻有錯勿怪
在實驗抽調數據過程中,研究人員分別檢查精神健康疾病時,他們發現,每1000人中有24人在一年內患有睡眠障礙,每1000人中有15人患有抑鬱症,每1000人中有11人患有神經認知衰退,每1000人中有4人患有任何(非阿片類)藥物使用障礙。
而且隨著長期新冠患者的增多,精神健康疾病也隨著增加,並且持續時間更長。
美國密歇根州居民的統計數據
機翻有錯勿怪
美國密歇根州居民的統計數據顯示,女性得長期新冠的比例是男性的4倍,而且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患者得新冠的比例高1倍。
而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ONS)9月份剛剛發布的數據顯示,英國有200萬人正在經歷長新冠,這些人中其中有大約150萬人在不同程度的經受焦慮,抑鬱,睡眠障礙,認知受限等等精神疾病的困擾,對他們的日常生活帶來非常大的影響。
疫情之下,醫護人員的心理健康問題也非常嚴重
49歲義大利女護士,在新冠重症病房工作,被發現自殺
印度醫生因無法挽救新冠肺炎患者感到無助後自殺
英國《職業健康》雜誌發表研究指出,在全英9個加護病房(ICU)共700多名的醫護人員中,在新冠疫情期間,近一半以上人員罹患焦慮、抑鬱、或PTSD(創傷後應激癥狀),有超過10%的醫護人員感到無助,絕望,嘗試過自殘和有過自殺想法。
研究人員表示,加護病房醫護人員工作壓力大,時常暴露在高風險的環境中,還經常面對,因為人員、設備的短缺造成新冠患者的不斷死亡,這種嚴重心理壓力下非常摧殘他們的工作動力,並已經深深影響到了他們的生活品質。
在國內,疫情對於人們的心理健康也有深遠的影響。
新冠疫情席捲全球,在這種情形下,每個人都承受著不同的新冠疫情所帶來的壓力。
陸林教授根據對5萬多人線上抽查的結果分析得出,新冠疫情期間,兒童青少年受到的疫情影響會更大一些。
青少年由於長時間網課,失去了戶外運動和同齡人面對面交流等機會,對未來青少年的發展都會有很深的影響。
疫情下,很多文章也寫出了如何緩解心理壓力的對策。運動,聽音樂,種綠植等等,大家按照自己的喜好來做就好。
無論是躺平共存還是防疫清零,新冠疫情都是不可避免的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無論地球上哪裡的人都逃脫不了這個疫情對我們的心理上,生活上的種種傷害。我們能做的是調節好我們自己的生活,保護好自己的身體,保持好自己的快樂心情。
因為疫情,美國喪失了勞動力人員,歐洲喪失了能源,中國失去了新冠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