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會有很多負面情緒,比如:傷心、恐懼、驚慌、擔憂。
這些負面情緒會產生怎麼樣的結果呢?
如果你總是去想,這些負面情況會積累成疾。
《黃帝內經》:說:
恐傷腎,悲傷肺,思傷脾,喜傷心、怒傷肝。
有人會問:這麼可怕,我有了這些情緒是不是意味著會生病?
也不盡然。
因為,只有進入你心裡的負面情緒,才會積累成疾,如果能夠自生自消,是無大礙的。
比如,你被一個人懟了一句。
如果對方懟了你,你就覺得自己的自尊心、面子都受到了極大地損害,覺得自己受到了奇恥大辱,完全受不了,你氣不過,每天都會想這件事,每天都很抑鬱、憤怒,那麼,長久以往,這股怒氣會結郁在你身體器官的某個部位,那個久而久之這個部位就會發生病變,你的身體就會出毛病。
如果對方懟了你,你懟了回去就解氣了,那麼,這種哪怕一開始有負面情緒,後面負面情緒沒有保留太久就消失了,那麼,這就不會對自己的健康造成什麼影響。
還有一種人,如果對方對懟了你,你沒有太大的情緒起伏,而是聽著對方說了什麼,你在思考他說的對不對,對的話就去思考,應該如何完善,不對的話也不多說一句廢話,而是繼續忙著自己的事情。這樣的人不會過多的受到外界的影響,也不會生起多少負面情緒,他們內心清靜,看透了事物的本質,明白負面情緒的危害,所以,他們活得很坦然。
人有七情六慾,難免會有傷、恐、驚、憂等負面情緒的產生,但這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在內心深處留下了負面情緒。
那麼,有人會故意留下負面情緒嗎?
基本沒有。
但是為什麼負面情緒還會留在很多人的內心深處?
因為他們沒有掌控好負面情緒,使負面情緒失控了。
就好比:「春雨飄微」,人們並不會害怕雨水打濕自己的衣服,因為大家知道這樣的雨不會下很長時間。
再比如,「秋風乍冷」,人們不會盲目地去穿厚衣服,因為人們知道,這種溫度不會繼續降下去,而且很快會回溫。
但是,如果一場雨越下越大,一股冷空氣使氣溫越來越低,這就超過了人的預期,與人的預期不同,就會出問題。
這就是失控。
所以,產生負面情緒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無法掌控負面情緒。
既然失控是產生負面情緒的重要原因,如果要消除負面情緒,我們就要知道,每種負面情緒是因為什麼產生的。只有知道它們是如何產生的,才能明白如何針對性地去消除它們,已達到可控的預期。
《學經》說:
貪戀痴妄易生傷恐,虛言掛礙易生驚憂。
貪戀、痴妄、虛言、掛礙,這些心理活動容易產生傷心、恐懼、驚慌、擔憂的負面情緒。
更重要的是,這些心理活動很容易無止境的放縱下去。
比如,
貪戀:人的貪慾本身就是慾壑難填的。
痴妄:人內心的虛妄就如同深淵一樣,會一直陷下去,沒有止境。
虛言:你說一句謊話,會用一百句謊話去圓,當你把說謊成了條件反射,那麼,你的內心將無處安放。
掛礙:總是牽腸掛肚,就會失去對當下的把控,整個人也就沉浸在了思念、憂患之中。
這些行為最後會導致「傷、恐、驚、憂」的負面情緒。
如何解決呢?
既然知道了負面情緒怎麼產生的,那麼對應根源去解決就行了。
「憂」源於掛礙,解決方法是消除掛礙。
如何消除掛礙?
不要總是思念、空想,要去做,去行動。
惹人憂者,未完之事也,故有勞而作,以去其掛礙。
「驚」、「恐」是源於虛言,你總是說虛假的話,你會變得不自信,害怕被拆穿。解決方法就是說到做到,言行如一。
心有所驚者,言出而行未踐,虛言有偽也,故言行如一,以得心安神靜也。
「傷」、「悲」源於痴妄,解決方法是踏下心來實心做事。
惹人傷悲者,痴迷妄思也,故知道而易行,是為得慧也。
我們通過思考和改善行為內心能變得通達,會感悟出很多事情,對於曾經執迷的事情也會放下、看透。
正所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