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小明 編輯排版: 崔貫利
小明語錄
農業時代人的特點根據自己的身體屬性來安排做什麼,而工業時代人必須按照機器屬性來決定自己做什麼,信息時代人就必須要把自己的時間、精神世界按照互聯網的要求全部投到互聯網裡面去,最好睡越短越好。
01 互聯網時代的最大特點
互聯網上的信息流就像河水一樣一直在流,比如起床第一件事要打開手機,因為你害怕錯過了睡覺時候的信息。信息時代人的特點是一起床馬上跳到信息河流里去。
工業時代人是按照機器來安排作息的,信息時代人是盡量少下線,多上線,上線時間越長越好,下線時間越短越好。
從而造成了各種各樣強烈的神經症。為什麼呢?因為大腦沒法休息。
這幾天我在會理,我們問一個農民說,從這兒到那兒去有多遠,農民說,你走上五分鐘就到了。
然後你會發現走完五分鐘還有五分鐘,五分鐘完了又還有五分鐘,為什麼呢?因為農業時代人的時間概念不是工業時間概念,不可能那麼精確地丈量時間效率。
農業時代人的特點根據自己的身體屬性來安排做什麼,而工業時代人必須按照機器屬性來決定自己做什麼。
信息時代人就必須要把自己的時間、精神世界按照互聯網的要求全部投到互聯網裡面去,最好睡覺越短越好。
02 三個時代疊加的中國現狀
為什麼千萬不要簡單地用西方的心理學方法治療中國的病?是不可能有效的。因為中國現在所處的時代實際上就是三個時代的疊加態。
第一方面,我們還有大量的農業,農村人口,我國人口眾多,也沒有西方那麼徹底的工業化。而且地理環境也不一樣,我們是小塊土地,他們是大塊土地,不需要很多農村人口,一個人就能承包一大塊土地的農活。
第二方面,一部分活在工業時代,也有時候工業時代和農業時代人的角色可能會互相交替,比如農民工。
第三方面,還有很多人,特別是孩子是活在信息時代的人。
也就是說在今天的中國治療任何一個心理疾病,可能是三種不同時代的人產生的不同的病症。
03 中國人的神經症為何更突出,更鮮明?
不管是農業還是工業時代,我們都比西方存在更強烈的競爭壓力。中國互聯網時代的彎道超車,人和人之間的內卷競爭,更導致我們比西方有著更強的互聯網信息壓力。
為什麼說我們不能光簡單得看父母造成了孩子的問題?父母都得上班是誰造成的?因為工業化革命。
只有這樣看問題才能看到問題的根源,才能看到現在這個時代導致的神經症變成了什麼樣?
我們的土地戶籍管理制度讓城裡工業人不能回到農民的土地去。工業商品最大特點是用商品不斷地體現自己的價值,所以城裡人就得不停消費,消費多證明有錢。
通過商品來證明自己值多少錢,否則就沒有存在感。於是成年人必須不停地消費,而不停消費就會產生巨大的生存壓力,所以不停加班,不停掙錢,這就是中國強烈內卷的社會原因。
整個內卷的邏輯就是,那麼大基數的競爭力強的人口要購買商品,就得更厲害的加班。
反映到學校里,就開始強烈的內卷,目的是為了以後能有好工作,掙到錢,然後買更多的商品,來證明自己有存在感。
另一方面,因為我們是發展中國家,要拚命趕上美國,不被美國割韭菜,所以我們還得繼續加班打敗美國,成為金字塔頂層。
吃上專利稅去割其他國家韭菜,轉移低端的勞動需求到其他國家去生產,就像美國現在這樣。
在這個過程中,必定會造成更強烈的比學趕超,需要高效率利用時間。所有的成年人,所有的孩子都在加班競爭。
而西方人是有一部分時間讓自己從工業時代脫離出來進行農業活動的,比如戶外活動啊,養狗啊,藝術和體育活動啊,他們從工業裡面脫離一部分出來了。他們的孩子也不需要學習很長時間,也不需要補課。
這些是中國人希望的,也是特別羨慕的。
——未完待續
小明語錄
今天的中國治療任何一個心理疾病,可能是三種不同時代的人產生的不同的病症。
原創公眾號:心夥伴( ID:xhbe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