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留學生有抑鬱傾向!家長們要注意自己孩子精神狀態

2022年08月30日00:19:27 心理 1546
45%留學生有抑鬱傾向!家長們要注意自己孩子精神狀態 - 天天要聞45%留學生有抑鬱傾向!家長們要注意自己孩子精神狀態 - 天天要聞

孩子在國外留學,就一定過得是光鮮亮麗、快樂生活學習的日子嗎?

很多留學生家長可能會更關心孩子在國外的學業、生活,也會盡量給孩子提供足夠多的金錢支持,但是很容易忽視這一點:

孩子的心理健康

為什麼需要強調這一點?

先可以看一下這些真實發生過的事件:

2019年4月16日,才剛滿21歲的飛行學院顏洋在美國德州丹頓飛行學院(US Aviation Group)的宿舍衛生間內自縊身亡;


2019年2月11日,美國斯坦福大學的一名中國留學生在工程學院名叫Paul G. Allen的實驗樓里,自殺身亡。


2019年6月13日,30歲的佛羅里達大學博士生陳慧祥,在校園辦公室中自盡身亡;


2017年12月13日,21歲的康奈爾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學院四年級中國女留學生田苗秀被發現於公寓內死亡;


2017年2月12日,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的中國女孩Weiwei Liu在寢室內自殺身亡;

......

這些本該有著幸福和光明未來的留學生們卻選擇了輕生,非常令人心痛和惋惜。

45%留學生有抑鬱傾向!家長們要注意自己孩子精神狀態 - 天天要聞

馬薩諸塞州總醫院的心理醫生賈斯汀·陳曾說,在中國留學生中,抑鬱和焦慮都很常見。

耶魯大學相關研究人員發布的一項調查也表明了問題的嚴重性:

45%在耶魯學習的中國留學生報告自己有抑鬱癥狀,29%表示自己有焦慮癥狀,而美國大學生整體的抑鬱症和焦慮症比例只有13%。

這是極高的數值。

留學生的抑鬱現象遠比你想像的更為嚴重

有留學生才出國兩個月就陷入了抑鬱狀態,暴飲暴食、大把掉發、極度嗜睡、心慌心悸到覺得活下去的每一天都是煎熬。

45%留學生有抑鬱傾向!家長們要注意自己孩子精神狀態 - 天天要聞

也有留學生直言交不到新朋友非常孤獨、語言也不好,每天上課寫作業忙到凌晨可成績也只能保證不會掛科。

45%留學生有抑鬱傾向!家長們要注意自己孩子精神狀態 - 天天要聞

還有留學生表示,自己出國後走在街上、在課堂上都能突然哭起來。

45%留學生有抑鬱傾向!家長們要注意自己孩子精神狀態 - 天天要聞

這些留學的孩子們到底怎麼了?難道是他們太過於脆弱了不夠堅強嗎?

45%留學生有抑鬱傾向!家長們要注意自己孩子精神狀態 - 天天要聞

留學生的抑鬱往往不被大家理解,有的不僅大眾不了解,連父母都可能以為孩子太矯情了:

都送你出國留學了,不好好讀書還這麼矯情,是日子過得太好了吧?


你說你抑鬱,我看是你學業還不夠忙,無病呻吟。


你都這麼大了,該更獨立啦,這點小事自己也處理不好嗎?


同樣的事,怎麼別人可以,你卻不行?


我覺得你心理素質要加強啊,要自己堅強才行,不能總想著靠爸媽。

可是他們卻忽視了,孩子們一出國,可以說來到了完全陌生的環境。

有的去到陌生的寄宿家庭,全然迥異的文化、飲食、家庭氛圍以及有可能遭遇的冷漠和忽視很容易讓孩子無所適從。

45%留學生有抑鬱傾向!家長們要注意自己孩子精神狀態 - 天天要聞

有的需要自己搞申請、辦簽證、一個人租房、找附近哪裡有超市、每周坐一個小時的公交去買菜、做飯、搞衛生、學開車、修水管、通馬桶、洗地毯、修草坪......

大大小小的事情突然全要自己一個人扛。

遠離親密的家人和朋友,安全感和歸屬感一下找不到了,孤獨感也就油然而生

9月3日(本周六)

圍繞留學安全、心理健康兩大主題

留學生日報旗下的國際教育交流社群

攀藤家長會

將開展一場深入的留學生家長線下交流會

誠邀您的加入

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刻報名

👇👇

KnowYourself的調查表明,留學生產生負面情緒或心理困擾的原因前三項分別為:學業(71.90%)、社交和人際關係(52.93%),以及語言障礙(45.90%)。

45%留學生有抑鬱傾向!家長們要注意自己孩子精神狀態 - 天天要聞

首先語言就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

很多留學生的語言水平並不足以保障他們在國外非常順利的生活學習。

一旦語言障礙沒解決,課業就很難跟上,最後成績不理想,遠低於預期,很容易給留學生心理造成負擔。

也有很多留學生,在國內英語很棒,但出國後才發現自己口語交流困難,一旦在交流上受打擊、喪失自信,就容易引發惡性循環,越來越不敢開口。

留學生的課業壓力也非常大。

有的課程需要他們去圖書館查閱大量資料,以及閱讀書目的要求也不少,一周的時間可能除了課本要預習還有幾百頁的其他書目閱讀要求,然後要根據這些準備一篇幾千字的論文或者presentation。

45%留學生有抑鬱傾向!家長們要注意自己孩子精神狀態 - 天天要聞

還有數不清的quzi、作業、論文、project......不少課程涉及到問卷調查、實地調查、採訪之類的,同樣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更可怕的是不少課程實行了curve的末位淘汰制,總有一定比例的人不及格。

沒有什麼60分萬歲,在同班同學都很優秀的情況下,壓力大得讓人頭都禿了,還要擔心萬一掛科多了被學校退學的風險。

在這些壓力下,焦慮和抑鬱情緒滋生,很多不習慣傾訴、沒有尋求解決之道的留學生最終患上了抑鬱症。

45%留學生有抑鬱傾向!家長們要注意自己孩子精神狀態 - 天天要聞

除了語言和學業,留學生還面臨著社交困境

許多留學生剛出國的時候信心滿滿,覺得自己一定能快速融入校園,交到很多外國朋友。

然而後來發現這一點並沒有以為的那麼容易時,他們會很失望。

一位密歇根州立大學的留學生就表示,由於文化差異,她很難同美國同齡人親近,即便自己和三個美國室友相處得很好,但並沒有成為親密的朋友。

而且有時候他們會發現,不僅交不到外國朋友,連那些同樣來自中國的留學生,也很難尋覓出知心好友

壓力大的時候甚至找不到朋友來傾訴。

在生活、語言、學業、社交、文化等多種因素下,留學生有抑鬱狀況的、和患抑鬱症的並不在少數。

9月3日(本周六)

圍繞留學安全、心理健康兩大主題

留學生日報旗下的國際教育交流社群

攀藤家長會

將開展一場深入的留學生家長線下交流會

誠邀您的加入

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刻報名

👇👇

45%留學生有抑鬱傾向!家長們要注意自己孩子精神狀態 - 天天要聞

留學生和很多普通的孩子們一樣,他們想要離開父母后自己變得獨立堅強,不讓父母擔心

但他們遭遇過大的壓力時,同樣也會焦慮、抑鬱。

這並不是他們太過嬌氣,而是從小的接受到的教育,是很少有涉及到注意自己的心理狀態和如何解決情緒問題這方面的。

45%留學生有抑鬱傾向!家長們要注意自己孩子精神狀態 - 天天要聞

有時候出了問題,為了避免家人擔心,他們並不會對家人傾訴,而選擇報喜不報憂

有時候即使跟父母說了,也不一定能得到理解。

父母甚至理解不了,抑鬱症不是情緒,而是一種疾病

45%留學生有抑鬱傾向!家長們要注意自己孩子精神狀態 - 天天要聞

事實上,抑鬱症是有生物學基礎的大腦功能紊亂疾病。輕度的抑鬱,通過諮詢心理醫生等方式確實有效,但中度以上的抑鬱,必須依靠藥物幫助。

抑鬱症會引發嚴重的心理癥狀,將對人的感受、思考、日常活動,例如吃飯、睡覺、學習、工作等都產生影響

緩解抑鬱情緒的方法有很多,情感支持則是最重要且有效的一種。

在孩子出國前,父母一定要考慮好孩子可能會遇到的問題,記得不要給孩子過大的壓力,鼓勵孩子多和家裡溝通交流,學會主動排解壓力、尋求干預之道。

出國後也要重視孩子的精神狀態。

面對孩子出國後的抑鬱狀態或者抑鬱症,父母一定要給予理解和支持

讓孩子了解到你懂他所有的壓力和不容易,家是他永遠的後盾,不必因為抑鬱而感到羞恥

然後鼓勵孩子去正規醫院做檢查或者去學校的心理諮詢所做檢查疏導

如果需要吃藥治療,讓孩子不要抗拒吃藥,也不用有心理負擔,鼓勵他們做一些適當的運動,一切都會慢慢變好的。

最後,希望所有的留學生家長都能對孩子多一份理解,也希望所有留學生都能不被壓力所綁架,把心態放輕鬆,學會好好愛自己。

9月3日(本周六),圍繞留學安全、留學心理兩大主題,留學生日報旗下的國際教育交流社群攀藤家長會,將開展一場深入的學生家長線下交流會。在此誠邀您的加入。

參與成員:

世界名校即將在讀/在讀學生的家長

限定人數:20-30人

人數達上限即截止報名,抓緊報名啦

活動主題

交流會現場講座將圍繞留學安全、留學心理兩大板塊展開。

包括留學生海外遇險事例解析 / 海外得新冠後該怎麼辦 / 發現身邊人吸毒怎麼辦 / 如何最大程度避免意外發生等安全話題,以及遠距離下,家長該如何行之有效的與孩子相處,及時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主題1:留學安全

在海外得新冠了怎麼辦

如何提前有效預防

海外發生意外、遇到人身傷害該怎麼辦

發現身邊有人吸毒該怎麼辦

...

主題2:留學心理

遠程距離如何與孩子交心

家庭教育中如何做好情緒管理

如何管理健康的家庭關係、提升幸福感

如何有效交流溝通

如何平衡與時俱進的家庭角色

...

活動現場我們將邀請到:

著名家庭教育博主、美國康奈爾大學心理學碩士、北京建華實驗國際學校特聘心理導師梅凌婕

45%留學生有抑鬱傾向!家長們要注意自己孩子精神狀態 - 天天要聞

美國華盛頓大學法學院全球校友理事會常務理事、上海段和段(北京)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擁有15年中美韓跨國工作經歷的精英律師丁傑

45%留學生有抑鬱傾向!家長們要注意自己孩子精神狀態 - 天天要聞

以及知名國際教育界新媒體「留學生日報」創始人兼主編、福布斯「30位30歲以下精英」林果宇

45%留學生有抑鬱傾向!家長們要注意自己孩子精神狀態 - 天天要聞

活動流程:

13:30-14:00 入場簽到

14:00-16:30 嘉賓分享

16:30-17:00 自由交流

活動時間及地點

2022年9月3日(本周六)

13:30-17:00

地點:

北京朝陽區光華路2號陽光100D座B1層大慶朗讀

45%留學生有抑鬱傾向!家長們要注意自己孩子精神狀態 - 天天要聞

參與成員:

世界名校即將在讀/在讀學生的家長

人數達上限即截止報名,抓緊報名啦

心理分類資訊推薦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 天天要聞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情緒的突然出現通常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個方面:### 未解決的內心創傷人們可能在過去的經歷中遭受了某些創傷,這些創傷在潛意識中留下了痕迹。當遇到類似的情境或觸發點時,這些潛在的創傷可能會導致情緒的突然爆發[1]。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布倡導書 - 天天要聞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布倡導書

第三十四次全國助殘日:"N+1孤獨症(農村)家庭康養項目"勸募大使董家樂發布關愛孤獨症倡議書。尊敬的志願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樂,來自鄭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國助殘日,很榮幸以勸募大使身份參加本次助殘日主題活動。您了解孤獨症嗎?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 天天要聞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頭條創作挑戰賽#孩子上大學,想學心理學專業,那你知道心理學在大學裡面,到底需要學習哪些內容嗎?從心理學專業畢業,未來是幹什麼的?以及這個專業的就業怎麼樣?好不好找工作?圍繞這幾個問題,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詳細來解讀下——心理學。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 天天要聞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近日讀罷南國早報全媒體記者李慧子的相關採訪報道,不禁對社會中的弱勢群體生存狀況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華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舉引發公眾強烈反響及傳媒廣泛關注。藉由此案,我們既可洞見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現狀,亦能對社會對弱勢群體的態度與處理方式進行反思。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 天天要聞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從心理層面來說,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都會經歷漫長的思維馴化過程。由此被馴化後的思維模式導致刻板的條件反射,形成行為方式跟認知方式,經年累月下沉到潛意識層面,逐步滲透並影響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對人生的態度以及對價值的取向,導致抑鬱性人格跟焦慮性人格。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 天天要聞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大家,人類的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是真實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駁!我們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覺」的俗稱,又稱「心覺」,此能力能透過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訊息,能預知將要發生的事情,與當事人之前的經驗累積所得的推斷無關。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 天天要聞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近日,#親密關係中的情緒勞動是什麼#這個網路話題,引起了很多網友關注,有網友評論說,「情緒勞動是耐心、愛心、操心的複合詞,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還不一定能得到對方認可」。記者注意到,這一說法得到了很多點贊認可。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 天天要聞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如今快節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緊張和疲勞,導致我們常常忽視或壓抑自己的內在情緒:壓抑自我:習慣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悅別人;持續焦慮:不想「內卷」,但競爭壓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鬆下來;束縛心靈:身邊有太多框架規則,囚禁住了那個曾經熱愛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 天天要聞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在現代社會中,由於各種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那麼,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一、孤獨感增加當男人習慣了與伴侶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會讓他們感到孤獨。在夜晚,沒有伴侶的陪伴,他們可能會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