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無塵讀好書(二九一)心理學效應:巴納姆效應

2022年06月29日21:36:06 心理 1180

各位友友好,我是心理諮詢師苗保平(網稱心若無塵)。從今天開始,我們將一起閱讀魯芳所著《每天學點心理學效應》一書,今天是該書的「第一章學會認清自己的心理學效應」章節內容。

人貴有自知之明,難在自知,也難得自知。我們渴望認清自己,了解最真實的自己,或許別人的一句「真搞不懂你」會讓你一下子陷入迷茫,連你自己都開始迷茫了。但是我們說,一個人要想有所作為,充分發揮所長,就一定要學會認識自己。可認識自己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本章介紹的心理學效應將從不同的方面闡述怎樣正確認識自己,你所認識的自己並不完全是別人嘴裡的那個人。那麼,究竟怎樣的你才是最真實的?在認識自己的過程中你必須要注意些什麼?優點也好,缺點也罷,你都要無條件接納。

跟著無塵讀好書(二九一)心理學效應:巴納姆效應 - 天天要聞

巴納姆效應:認清自己的人才有資格成功

19世紀70年代,美國總統格蘭特在世界環遊,當人們得知他是美國人後,問的第一句話大多是「那您一定知道巴納姆吧!」可見,馬戲團明星巴納姆在當時甚至比美國總統還要有名。人們之所以這麼喜歡巴納姆,不僅因為他那令人捧腹大笑的表演,還因為他善於使用別出心裁的方式來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哪怕那些注意力是反面的。

巴納姆在1835年策劃一次演出。喬伊斯.赫思是個黑人老太太,巴納姆聲稱她原本是喬治.華盛頓的保姆兼奴隸。這個演說再加上雙目失明的喬伊斯赫思本人的生動表演,一時間,巴納姆開設的博物館裡擠滿了好奇的人。

不久之後,當這個博物館不再那麼吸引人的時候,巴納姆又放話說,喬伊斯.赫思其實並不是一個人,而只是一個精心製成的機械裝置。如此,這個博物館裡又人頭攢動,大家都想來一探究竟。

然而很多人大罵巴納姆是個騙子,但是巴納姆本人對此卻毫不在意,他在評價自己的時候說:「雖然有人說我是個騙子,但我認為那絕對不是在貶低我,人們厭惡詐騙,但這是在詐騙強烈地吸引了他們的前提下。我的節目之所以大受歡迎,是因為在我的節目里有毎個人都喜歡的成分,因此毎一分鐘都會有人上當。」

巴納姆效應:在現實生活中,有一種普遍的心理現象,如果要讓每一個人都感覺那些對自己個性描述的文字是準確的,就要講述那些帶有普遍性的行為特徵,這樣的描述對任何人都適用。這是看手相、算命的騙子經常採用的伎倆。正如巴納姆所說:「在我的節目里有每個人都覺得喜歡的成分,因此

每一分鐘都會有人上當」。不管算命的人怎麼說,你聽著似乎都覺得有點兒道理。巴納姆效應的含義是,人們很容易被一些來自外界的信息所干擾、暗示,進而出現自我知覺上的偏差,那些一般的、籠統的關於人格的描述被認為是最準確的、最適合自己的。可見,人們總是習慣於用他人的眼光來審視自己,而往往忽視了最真實的自我性格本質。

跟著無塵讀好書(二九一)心理學效應:巴納姆效應 - 天天要聞

解讀:

除了「人貴有自知之明」以外,與其意思相近的還有「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意思是下棋的人往往對局勢認識不清,一旁觀棋者卻看得清楚。比喻當事人會被事實真相所迷惑,處理事情往往糊塗,局外人反而比當事人看得清楚。

現實生活中,此類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單位評先、晉陞職稱,落選者往往怨聲載道,以為當選者不如自己的能力強,為什麼落選的是自己。再譬如,每年高考估分,總有人過高地估計自己的分數,導致由於志願填報失誤而名落孫山。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也曾「導演」過「巴納姆效應」,為什麼這麼說呢?在蜀軍,馬謖這個人確是讀了不少兵書,平時很喜歡談論軍事。諸葛亮找他商量起打仗的事來,他就談個沒完,也出過一些好主意。因此諸葛亮很信任他。但是劉備在世的時候,卻看出馬謖不大踏實。他在生前特地叮囑諸葛亮,說:「馬謖這個人言過其實,不能派他干大事,還得好好考察一下。」但是諸葛亮過於相信自己的識人本能,沒有把這番話放在心上。

諸葛亮平定南中之後,經過兩年準備,公元227年冬天,諸葛亮帶領大軍駐守漢中北伐魏國。漢中接近魏、蜀的邊界,諸葛亮到了祁山,因街亭是軍事要地,位置險要,諸葛亮決定派出一支人馬去佔領街亭(今甘肅庄浪東南),作為據點。當時他身邊還有幾個身經百戰的老將。可是他都沒有用,單單看中參軍馬謖守備街亭,結果導致街亭失守,蜀軍一敗塗地,北伐失敗,就有了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經典故事。其實你認真分析,街亭失守也有諸葛亮一意孤行、「一葉障目」,使用馬謖不當的成分。

所以,每時每刻正確認識自己的人,是不容易的。只有不斷地在實踐中,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開拓視野,接納他人的意見,善於發現並且勇於發現自己的缺陷,改正自己不足,才會減少「巴納姆效應」的發生。


2022年6月29日

心理分類資訊推薦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 天天要聞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情緒的突然出現通常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個方面:### 未解決的內心創傷人們可能在過去的經歷中遭受了某些創傷,這些創傷在潛意識中留下了痕迹。當遇到類似的情境或觸發點時,這些潛在的創傷可能會導致情緒的突然爆發[1]。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布倡導書 - 天天要聞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布倡導書

第三十四次全國助殘日:"N+1孤獨症(農村)家庭康養項目"勸募大使董家樂發布關愛孤獨症倡議書。尊敬的志願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樂,來自鄭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國助殘日,很榮幸以勸募大使身份參加本次助殘日主題活動。您了解孤獨症嗎?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 天天要聞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頭條創作挑戰賽#孩子上大學,想學心理學專業,那你知道心理學在大學裡面,到底需要學習哪些內容嗎?從心理學專業畢業,未來是幹什麼的?以及這個專業的就業怎麼樣?好不好找工作?圍繞這幾個問題,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詳細來解讀下——心理學。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 天天要聞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近日讀罷南國早報全媒體記者李慧子的相關採訪報道,不禁對社會中的弱勢群體生存狀況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華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舉引發公眾強烈反響及傳媒廣泛關注。藉由此案,我們既可洞見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現狀,亦能對社會對弱勢群體的態度與處理方式進行反思。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 天天要聞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從心理層面來說,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都會經歷漫長的思維馴化過程。由此被馴化後的思維模式導致刻板的條件反射,形成行為方式跟認知方式,經年累月下沉到潛意識層面,逐步滲透並影響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對人生的態度以及對價值的取向,導致抑鬱性人格跟焦慮性人格。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 天天要聞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大家,人類的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是真實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駁!我們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覺」的俗稱,又稱「心覺」,此能力能透過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訊息,能預知將要發生的事情,與當事人之前的經驗累積所得的推斷無關。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 天天要聞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近日,#親密關係中的情緒勞動是什麼#這個網路話題,引起了很多網友關注,有網友評論說,「情緒勞動是耐心、愛心、操心的複合詞,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還不一定能得到對方認可」。記者注意到,這一說法得到了很多點贊認可。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 天天要聞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如今快節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緊張和疲勞,導致我們常常忽視或壓抑自己的內在情緒:壓抑自我:習慣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悅別人;持續焦慮:不想「內卷」,但競爭壓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鬆下來;束縛心靈:身邊有太多框架規則,囚禁住了那個曾經熱愛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 天天要聞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在現代社會中,由於各種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那麼,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一、孤獨感增加當男人習慣了與伴侶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會讓他們感到孤獨。在夜晚,沒有伴侶的陪伴,他們可能會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