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毅,科普界的「網紅」,首都醫科大學校長,生物學家,成名於國際,是一名留美博士,成名時選擇回國,9年前中科院增選院士時落選。
因對科學實事求是,又擅長於冷思考,所以經常會打假一些他認為的假論文,這些年不乏有院士、教授、醫學家都被他打假過,所以現在他在圈內被稱為「打假鬥士」。
自從疫情放開後,饒毅的公眾號貌似一直熱度不高,最近一篇有熱度的文章還是12月8日,饒毅發表了自己和身邊朋友感染新冠後的一些感受。
按照他的說法,這個病毒並沒有導致人呼吸困難,肺部病變,所以大家都應該能挺過去。
而就在此前,饒毅一直都堅稱奧密克戎並非危害極低,不應該哄騙群眾,刻意弱化病毒的危害。
看的讀者也是雲里霧裡,都不知道該相信哪種說法了。
而就在12月19日上午7點40分,低調了許久的饒毅突然在公眾號發布了一篇長達3000字的文章,名字為《對上不必逞能,對下不宜逞強,疫情雙方代表人士都應該實事求是》。
這篇文章真是火力全開,開頭就直接抓住張文宏不放,隨後就指出鍾南山鍾老的「不專業」。
他在文章開頭說:「事實上,今天世界上沒有一個人可以斷定疫情走向,沒有一個人可以排除疫情永遠伴隨人類、一年三次、每次輕重沒有規律的搖擺」。
他這個話從科學角度來說,確實沒有問題,美國的生物研究應該是全世界第一,截止到現在,美國對新冠病毒除了放開,依然沒有任何方法可以治療和預防,即便奧密克戎的致死率已經不足0.1%,但美國還是沒有宣布它們能走出疫情困局和戰勝疫情。
而饒毅這段話暗指的人,其實就是張文宏,在12月18日,張文宏曾發文表示:「高峰期馬上來臨,我們即將走出這次疫情已成定局。」
出於張文宏「網紅」的身份,他說這話其實就是在振奮人心,畢竟現在疫情放開後,各地醫療體系都出現問題,人們的生活受到了衝擊,這時候就是需要有人站出來穩定人心,所以張文宏這麼說其實也沒什麼問題。
可張文宏的身份是醫生,作為一個科研工作者,他不能快人快語的說這麼大的話,現在國內變異的奧密克戎分支高達700多支,雖然暫時沒有發現毒性較強的毒株,但病毒會變異,一旦大面積感染後,隨著環境、溫度、基因改變,誰又能保證接下來會不會有更強的毒株出現。
所以饒毅說這個話只是出於對科學負責任的態度。饒毅是一個「冷靜者」,張文宏是一個「快語者」,這兩個人我們不能說誰對誰錯,畢竟站的立場不同,所以我們在這裡也不評判誰對誰錯了。
隨後饒毅又說了一段話,「1950年的時候,中國的遺傳學比較老舊,而中國的分子生物學不可能存在,因為世界上分子生物學才剛剛起步。」
這段文字翻譯下來就是:「1950年,暗指鍾南山上學的年代,那個時候分子生物學在國內沒有,許多人都沒有分子生物學的基礎知識,雖然現在有些人已經成名,但基礎不足,對分子生物並未理解透徹,這些人頂著專家的名字走上自媒體,公開說瞎話。」
雖然沒有指名道姓,但有心的人一定會想到是誰。
最後饒毅對當下放開之後最火的連花清瘟進行了點評,文中是這樣指出的「兩年過去,仍然沒有連花清瘟的大型三期雙盲隨機對照臨床試驗問世,因此連花清瘟的有效性仍然需要嚴格的雙盲隨機對照臨床試驗進一步驗證。」
早在今年4月,饒毅就對連花清瘟開過專場,當時對這個藥物的質疑主要是這個葯對新冠的預防和治療到底有沒有效果。
如果有效果,那麼就該讓社會還連花清瘟的清白,如果沒有效果,那麼它稱之為「假藥」,如果沒記錯,當時全國疫情多點爆發,連花清瘟一度被當成某些機構的指定用藥,也就是在那時,全國人民都把連花清瘟當成「救命葯」。
其實這次放開後,連花清瘟也是非常緊俏,因為筆者沒有搶到過,所以它的效果到底怎麼樣,我們也不敢評論。
雖然連花清瘟對廣大網友的質疑進行了回復,但感覺回復的有些模稜兩可,缺少科學性,並沒有真實的試驗數據支撐,所以有些人還是持觀望的態度,並未進行搶購。
通讀這3000字的文章後,筆者也是總結出饒毅想要表達的一個重要觀點,「科學講究的是實事求是,如果不懂,就別裝懂」。
回望疫情這三年,我們聽到了太多專家的建議,有些建議很實用,有些建議卻很空洞,作為普通百姓,我們能懂的知識非常有限,但我們明白一個道理,能幫助我們擺脫疫情困局的建議都是好建議,所以如果專家的建議有用,即便有失偏頗,我們也會絕對贊成。
饒毅講究的是科學,張文宏講究的是人情,它們都有自己的理由,現在我們到了放開後疫情最嚴峻的時刻,應該做的是共克時艱,而不是互相猜忌。
大家認為呢?